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阅读理解写作手法「语文手法」

时间:2022-11-26 13:17:29 来源:人人幸福

大家好,阅读理解写作手法「语文手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七节 语文阅读鉴赏方法(二)


本文原创作者邓升华


要做好阅读题,其次是要学会以文章为中心的阅读鉴赏方法。


以作家为中心的阅读鉴赏方法主要介绍两种,一是知人论世法,二是以意逆志法。


一、什么叫知人论世。

何谓知人?

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作者。就是在阅读鉴赏言语章之前要了解作者的家庭背景、出生情况、成长过程、工作经历、生活遭遇、性格特点、志趣爱好、思想感情、创作动机和艺术特点。处于同一时代、同一流派的作家,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遭遇不同、有不同的思想性格和艺术风格不同,因而他们的作品也就各有自己的思想、艺术特点。

杨朔﹑秦牧﹑刘白羽是当代颇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早期均参加过革命工作,是在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散文在政治方向上一致,但由于各自的经历不同,思想和修养的不同,题材选择,艺术表现手法及语言运用的不同,从而使他们的散文各具特色。杨朔的散文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清新优美;秦牧的散文寓教于乐,博见多识,理趣横生;刘白羽散文,激情澎湃,雄浑壮美。

何谓论世?

所谓“论世”就是了解作者写作该篇文章时的社会生活情况、政治经济状况、社会风俗习惯等等。我们读散文时,要把文章放到作者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政治背景中去阅读,以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去认识散文的思想内容。

鲁迅因处于像“铁屋子”那样黑暗的时代,所以他创作出如投枪匕首式的针砭时弊的杂文和抒发苦闷心情的散文,成为不朽的篇章。因为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实行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巴金老人才写出那些抒发真情实感、揭露“文革”残酷的回忆录,受到欢迎和好评。“文革”前,刘白羽、杨朔、秦牧,他们的散文颇受好评,被推崇为中国当代散文大家,但是,那时他们的散文也有不足,这些不足之处都与他们所处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从文学发展史和社会实际生活看,凡受到欢迎和好评的散文,大都与社会状况和时代特征有着密切联系。

郁达夫,从事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则倾重于表现自我,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即有表现对旧社会的抗争与愤激的直抒胸臆,也有坦率地自我暴露,病态的心理描写,抑郁感伤的心灵倾诉,形成感情意味上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

所以,一篇散文总是和作者个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相联系的。要真正理解散文,必须知其人,论其事,从作者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点出发,才能够得出较切实的结论。

二、什么是以意逆志?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凭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对作者的了解,去探求、猜测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意逆志”是由孟子提出来的。 “以意逆志”的“意”是指读者之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志”则是作者写作当时的思想感情意志。

读者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意志的体会与作者的写作当时的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志是否完全全一致呢?

由于文章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含义的深刻性。一部好的作品,如《红楼梦》其内容有忠有奸;有寡欲,也有淫思;有才子佳人,也有龌龊觊觎者;有缠绵悱恻的情丝,也有齐家治国的理念。如此丰富的内容,再加上读者在社会阅历、文化背景以及视角方面的差异,其结果必然会导致面对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这些不同的理解孰是孰非,只要是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后理解体会到的,都有其合理性。任何一个读者对一篇文章思想感情意志的理解都不可能与作者本来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志完全一样,完全吻合,都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意逆志阅读时,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脱离文章内容,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由作家赋予的,鉴赏的目的就是尽量比较准确地接近或趋同于作者的写作本意。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