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苏轼的诗词贺新郎「苏轼20首宋词」

时间:2022-11-21 16:29:26 来源:文史大视角

大家好,苏轼的诗词贺新郎「苏轼20首宋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贺新郎》是苏轼的杰作,千古传诵,至今仍脍炙人口

《贺新郎》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销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合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贺新郎》词,是苏轼的杰作,千古传诵,至今仍脍炙人口。这首词写于何时,难以确定。从词本身看,作者主要是刻画了一个高洁而孤独的美人形象,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怀。上阅写幽居深闺的美人,表现她的孤独、抑郁。“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几句,首句是·写景,也表示节令,点出初夏景象。乳燕入户,更描出氛围之静。

次句表时间已到午后。一个“悄”字,突出声息之静。第三句从景物写到人,是说傍晚凉爽的时候,美人刚刚浴罢。这几句,渲染了美人幽静而落寞的生活环境。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她只有:“手弄生绢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上句是写实,用一个“弄”字体现了美人无可奈何的愁思。下句,用的是关于王衍的典故:“(王)容貌整丽,妙于玄谈,恒捉白玉柄鹿尾,与手都无分别。”

借以形容美人肤色的洁白细腻,冰肌玉骨,从中更可见出美人绰约仙姿之美,在艺术上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在愁思的煎熬下,这位美人渐渐地因困乏而熟睡了:“渐困倚孤眠清熟。”表面上是写了美人入睡的情态,可是也让读者窥见了人物百无聊赖的内心世界。请看,接下去就写其“孤眠清熟”时细致的心理活动:“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美人在现实中寂寞抑郁,使她憧憬着一种美满的生活,于是在倚枕而眠后,就飘飘欲仙,梦游瑶台深处。不料游仙境的美梦被惊醒,她又跌进了严峻的生活现实,内心倍感寂寞和怅惘。

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说:“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这几句暗用这首诗的意境,既真切地渲染了环境气氛,又显示出美人隐微曲折的内心世界。

下阅主要是写石榴花;最后点出美人和石榴花都有同样的遭遇。“石榴半吐红巾燧。”意思是说,半开的石榴花宛如捆绉的红巾。它和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的“山榴花似结红巾”句含意相类似。写出了石榴花的色泽与状态,鲜艳夺目,有韩愈的“五月榴花照眼明”之意。这里,着一“喔”字,状物具体而微。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石榴以生命和丰富的感情。“浮花浪蕊”,出自韩愈的《杏花》诗:“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擦雾中。”这两句意思是说,待到那些轻浮争艳的花草都凋谢了,在你(指美人)感到孤寂时,石榴才开花来陪伴你。比拟形象,对照鲜明,具有使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

而“秫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的“秣艳一枝”、“芳心千重”和前一句“半吐红巾霆”,捕捉住了榴花的特征,写得既美又富有诗意。“芳心”既指花心,也暗喻人心,妙语双关。

“又恐被西风惊绿。”是说石榴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它“芳心千重”,具有美好高洁的心灵,然而却又时刻担心秋风一起,花儿凋谢,而只剩下一片绿叶。用一个“惊”字,既表现了榴花的娇嫩,禁不起西风的摧残,也表明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四句:“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这几句纯属虚拟,是想象中的意境。是说榴花盼望同高洁的美人不期而遇。可是岁月如流,人生易老,待到有那么一天,美人来到这里,在榴花面前对饮,却又无心举杯(因为美人看到落花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容颜渐老),只有美人的盈盈粉泪和石榴的花瓣一起簌簌落地!这里既写了石榴的形象,也写了美人的形象,二者结合得十分紧密。

总起来看,这首词上岗写美人,下岗主要写榴花,两个孤独的形象,互相补充,融为一体。作者咏榴花实喻美人,写美人实际就是写自己,在榴花、美人身上,寄托着作者凄凉寂寞、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曲折地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愿苟合,而决心秉持操守,但又感到怀才不遇,渴求知音。胡仔在《茗溪渔隐丛话》中评论此词“托意高远”,就是指此而言。词中作者写石榴花,不光是描写它的形貌、状态,也写了它的品格、内心,把孤寂而高洁的石榴描绘得十分逼真、传神。唯其如此,作者寄托于石榴的情思才显得深邃而强烈,收到感人的艺术效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