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解读密云十八怪的故事「密云的由来」

时间:2022-11-30 19:41:24 来源:孙明舜

大家好,解读密云十八怪的故事「密云的由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密云十八怪:天门山太阳跑得快,黑山寺栗树像松柏,番字天书在关外,百岁老人做买卖,冬天湖面雾气来,不用摘瓜就炒菜,千年乌龟路边摆,姑娘漂亮小伙帅,池沼公鱼卖过海,厕所就在屋里盖,撒尿尿出汉字来,草帽底下地一块,梨咬一口不变色(shai),马路修在云天外,种地老头和老太,肥猪都在笼里呆,汽车不如一脚踹,熟肉不吃泡起来。

(一)天门山太阳跑得快。

天门神光

天门山位于密云县石城镇境内的柳棵峪村,南北走向,因山顶有一北方罕见的巨大穿山岩洞而得名。

天门山海拔800米,地势南高北低,别的村水向东流,而该村3公里长的扁担溪水沿天门山走向往北流,扁担溪正中有一温泉,常年流水不止,所以自温泉向下冬天水不冻冰,扁担溪又称“鸳鸯溪”,天门洞位于天门山顶,与扁担溪遥相呼应。天门洞当地人又叫它“扁担眼”,关于它的来历,村中今年74岁的裴得中老人说,相传它是二郎神担山添大海时用来穿扁担用的扁担眼,二郎走到半路,眼看扁担眼要豁了,便放下了大山,南面的扁担眼在湖南张家界,北面的就在柳棵峪村,该洞嵌于绝壁,宛如通往天庭的一座城门,天门山由此而得名,因为它位于北方,人们称他为北天门山。

天门洞形成于1.14亿至1.2亿年。宽40米,高60米,长150米,呈斜坡状。每天早晨,太阳巨大的光柱从天门洞中照射出来,这就是有名的“天门神光”。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缘故,所以光柱移动得很快,每分钟光柱所照射的位置都不一样,由于过去人们天文知识贫乏,以为太阳在跑,所以就有了“天门山太阳跑得快”此一说法。因为这一怪现象的存在,这里成为科考的好去处。因为在别的地方,人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转动,只有在这里才能体会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奇妙。

关于天门洞的真正成因,经过北京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的齐如明院长和李怀永总工程师等人实地考察,彻底解开了天门洞成因之谜:天门洞为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由于受到雨水的侵蚀、风蚀和植物的根劈等作用,天门洞所在的崖壁顶部岩石裂隙小,岩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部岩石裂隙越来越大,岩块间稳定性遭到破坏,在自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滑塌,这样顶部就保存了下来,形成了穿山岩洞奇观。

(二)黑山寺栗树像松柏。

四季常青的板栗树

在密云溪翁庄镇黑山寺村西的山谷中,生长着一棵奇异的栗子树,每到冬季,它周围的树的叶子都掉光了,而这棵怪树的叶子却象松柏一样仍葱绿一片,生机盎然。

问起怪树的来历,前几年笔者曾探访过当时已81岁的树主人师茂林老人。师老人告诉笔者,这棵树是何年代栽的,谁栽的不知道。原属于黑山寺庙上的私产,清朝后期,庙上的和尚因犯法被朝廷处决,随把庙产卖给了当地的地主。承包山场后,老人和姑爷一起承包了包括怪树在内的果树。问起这棵树的年龄,老人说,这棵树不爱长,他父亲年轻时就现在这样粗细,估计在150年以上。现在,紧贴怪树长出了一棵小栗树,也和怪树一样叶子葱绿。距怪树最近的是3米远的一棵核桃树,现在早已变得光秃秃了,不同种类的树是这样,而同种类的树距怪树7米远的一棵小栗树也早已黄叶凋零了。

这棵树结的栗籽比较小,丰年 能产19公斤左右,别的树70个栗籽0.5公斤,而这棵树则是100个栗籽0.5公斤。果实和别的板栗果实比起来显得嫩甜,9月中旬成熟。为了让这棵树能多结些大栗籽产生经济效益,1997年,老人特意从别的板栗树采了些树码嫁接,结果嫁接的这枝树码也活了,但是它到冬天和别的树一样也掉叶,老人觉得不和群,就给掰掉了。有人觉得这棵树奇异,就采了这棵树的树码,嫁结到别的板栗树上,结果,也成活了,但是它所有的特性却没有了,和平常的板栗树一样。采下它的种子种下,新滋生的小树苗和平常的板栗树没有什么两样。老人讲这棵树的生命力特强,和它年岁差不多的树全死了,只有它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棵怪树至今多大年龄,为什么四季长青,有待专家考

(三)番字天书在关外。

番字天书

千古之谜的“番字天书”地处密云有名的关口,冯家峪镇白马关外番字牌村路边一座小孤山的石崖之上。共雕刻有33组文字,分三种不同文体,字低处距地表一米左右,高处距地表两米左右。石刻“番字天书”非经摩崖雕凿而成,均为随天然崖面依势着刀刻就,字有大有小,有整齐方正的,也有行书体的。大字40多厘米,小字10厘米。在字行的上端和尾部还刻有类似标点的小符号,每组字有一行两行的,也有三行四行的,字迹清晰。1983年,在番字牌村前东山坡,距小孤山500米处又发现一块两米高的大石,石壁上刻有一个大型字,字高一米有余,宽约35厘米,远看像画,近看是若干小字组成的一个大型组合字,在此字上面的几处石壁上,还有几组文字,因风化严重,字迹已模糊不清。

“番字天书”产生于何时,由何人书写,字的意思是什么,怎样发音?一系列问题引起各界人士广泛关注。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黄颢先生经考察认为,石刻天书产生于元代,是用梵文、蒙文、藏文三种文字写成的“六字真言”即“”、“嘛”、“呢”、“叭”、“口迷”、“哞”,是祈求神佛保佑,以求吉祥平安之意。该村东山坡上的组合字黄先生认为是梵文组合图,即佛教的“十相自在图”。1990年“番字天书”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许您去过之后,能对“番字天书”作出新的解释。

(四)百岁老人做买卖。

106岁的李敬书老人

百岁老人做买卖。是指京郊长寿镇不老屯,这里的长寿人口率远远超出其他地方的正常水平。这个镇的人为什么会长寿,对于外界来讲一直是个解不开的谜。

不老屯镇位于云峰山脚下,是个拥有2.4万人口的小镇,但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545位、90岁以上的老人72位,另外还有三位百岁健康老人,年龄最大的己经是106岁了,根据联合国长寿地区的划定标准,每百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75位,即为长寿地区,而不老屯镇远远高于这个标准,成为京郊有名的不老之地和长寿镇。

村中的老寿星李敬书老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1900年3月12日),是北京的十大寿星之一。2001年,老人作为北京市的十大寿星被请到北京电视台演播室,老人谈了自己的生活情况,并把自己100岁那年做的猫鞋和老虎枕头向观众做了展示,最后赠给电视台留做纪念。

关于不老屯村名的来历,还有一个非常神秘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云峰山脚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村中有一个叫王志的青年和母亲以打柴为生,王志平时对母亲非常孝顺。一天他去山上砍柴,在山中悬崖边的几块大青石旁,发现有两位白胡子老者正在下棋,石旁放着一盘水灵灵的桃子,两位老人边吃桃子边下棋,王志平时也是个棋迷,就蹲在老人旁边看起来,老人顺手将桃子给了王志一个,王志吃完桃子后,顿觉神清目明,肚子也不觉得饿了。老人下完棋转眼就走得无影无踪,这时,王志才想起回家的事。等他站起身,忽然发现捆柴的绳子和挑柴的扁担早己腐烂,斧头锈成了铁疙瘩。他急忙下山,几乎认不得自己的家乡了,只见过去十几户的小村已变成人烟稠密的大村庄,他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向村中的人打听,没人认识,好不容易碰到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赶忙上前一问,老人说,小时候听自己的爷爷说过,过去村中有一个叫王志的年轻人,上山打柴就没回来。王志这才知道自己看了一盘棋,世上已过了几百年。王志的奇遇一传十,十传百,人们说,王志因为孝顺母亲而受仙人点化成仙了,从此,这个村就叫不老屯。

那么,不老屯人为什么长寿呢,是什么延缓了不老屯的衰老?根据一些专家推测,大概原因是:一是生态环境好。不老屯背倚云峰山,门前是潮白河,处于上风上水地带,没有污染,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的大氧吧。植被茂密,有上万亩的天然油松林,修建密云水库后,这里的空气更加清新,引来上千只白天鹅、灰鹤来此栖息。山林中,不断发现野人参,在1999年,一次就发现了20棵 ,最大的一棵已生长80年;二是水质好。云峰山及其周围蕴藏着大量的麦饭石,中国古代就把麦饭石应用到医药中,宋朝的《木草图经》已经把麦饭石作为药石记载下来,在国外把麦饭石称为“健康药石”,研究证明饮用麦饭石水可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增加食欲,促进循环,有助于排除因环境污染而蓄积于人体内的有害物质,使细胞净化,长年饮用可收到延年益寿之效。日本人把麦饭石誉为“细胞洗涤剂”。不老屯镇有“麦饭石之乡”的美誉,该镇麦饭石储量一亿吨以上,分布在全镇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全镇的果树和农作物都种在麦饭石上,麦饭石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村民们喝的是麦饭石水,吃的是麦饭石上种出的蔬菜和粮食,怎能下长寿呢?

(五)冬天湖面雾气来。

鸳鸯湖

冬季的北方,银装素裹,千里冰峰,万里雪飘。江河湖面都已结冰,是没有雾气的,可密云司马台长城脚下的鸳鸯湖却呈现出一派奇异的景象,雾气升腾, 成为一大奇观。

原来司马台长城的峡谷中深藏着两个奇异的泉,东侧的冷泉,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冰冷刺骨;而西侧温泉,水温长年保持在35度,即使是严冬季节,泉边也长满青草,人们称两泉为鸳鸯泉。两泉水流汇成一湖,湖水冷暖各半,称为鸳鸯湖。湖面冬季不结冰,有雾气升腾,天气越冷,雾气越大。夏季湖面碧波荡漾,泛舟湖上,绿水青山与长城交相辉映,是游人观览长城的绝妙之处。

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马学利说,经过检测,在不冻湖的下方存在着“地热异常”的情况,即西侧的泉水是自然渗出的地下温泉水。

马学利表示,设计院曾组织人员对司马台长城的这片湖水进行过检测,初步认定在其下方存在着一条从赤城到古北口再到承德的东西向区域大断裂带和一条南北方向的小断裂带,两条断裂带正好在不冻湖的上方峡谷处交合,在地热的作用下,使地下的温泉水自然渗出。

“我们在出口检测的水温最高达到三十四五摄氏度,最低也有二十七八摄氏度,但其流量很小,每天大概在54至135立方米左右。”马学利说,湖的另一侧流下的是普通的山泉水,水温很低,两股水汇入融合后,使整体的水温上升,才出现了这种冬季不结冰的现象。

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国海说,“像这种温泉和冷泉天然交合,形成面积比较大的不冻湖面,我们在北京地区还没发现过。深大断裂带、保温盖层和热主层是形成温泉的三个因素,这里都具备,但深度至少应在3000米以下,开采难度比较大。”

(六)不用摘瓜就炒菜。

说的是密云东邵渠镇田间生长的一种奇瓜。这种瓜在秧上长着,不用摘,随吃随用刀切下一块做菜,而剩下的部分不死、不腐烂,还继续生长,这种被称为“拉(la)瓜”的瓜,据当地人讲,已在这里种植了上百年。

拉瓜在谷雨前后种植,种前在埯里下底肥点种即可。6月中旬瓜就可以拉了,拉时,最多不能超过瓜的三分之一,否则,影响瓜的生长。将瓜的下半部分拉下后,瓜不能再往长长,只能往粗里长。这种瓜籽少、肉厚、口感好,鲜、脆,吃馅、炒吃均可,但不能生食,味道有些像佛手瓜。拉瓜种上后,好管理,锄锄草,旱时浇浇水就行了。它不占用耕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均可。瓜秧可爬十几米,但一般爬到6米左右就打尖,不让其再向前爬,否则影响结瓜。一般每棵瓜秧可结6至7只瓜。拉瓜一般到9月下旬就老了,留作种瓜。拉瓜最长可长达一米。

(七)千年乌龟路边摆。

金龟影

说的是桃源仙谷风景区内的千古奇观-金龟影。

桃源仙谷以一湖六瀑十三潭著称,金龟影与落差达60多米的桃源瀑遥遥相对,处在回路的路边,过往行人都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深不过一米的石洞,石洞仿佛青蛙长大的嘴巴,在石洞内侧上面,有一个直径二尺左右的乌龟影子,它有头有眼,龟背上有明显的白圈,龟头呈白色,龟背大部分呈淡淡的青白色,惟妙惟肖,妙趣天成,让人惊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关于这个金龟影还有一段神话转说:据当地八、九十岁的老人讲,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听说,桃源瀑下的深潭里住着一个乌龟,乌龟在这里吸取日月之精华,经过千年修炼成精,每逢节日的深夜,桃源神潭里就唱大戏,很多老人都听说过。这只乌龟每天早晚日出月出之时,都要到对面山上的石洞里对日月吐纳修炼,年长日久,乌龟的影子就倒映在石壁上了。神话传说为金龟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金龟影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个千古之谜有待专家解开。

(八)姑娘漂亮小伙帅。

辽后萧燕燕

密云姑娘的美丽,小伙的帅气在华北地区有名。辽国的萧太后就出生在密云太师屯镇的城子村,萧太后的祖籍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后迁到当时属于辽国的密云,她生于公元953年,美貌聪慧,因长得像传说中的汉代美人赵飞燕,所以取名为燕燕,是北府宰相萧思温第三女,萧燕燕年轻时曾许配给祖籍河北省玉田的汉臣韩德让,但因为她倾国倾城的美貌,还没有来得及结婚,就被辽景宗耶律贤选为妃子,几个月后又被立为皇后,时年16岁。她嫁给辽景宗耶律贤后,倍受宠爱,为了她回娘家方便,辽景宗特意在密云的四大名山之一的黍山上为萧太后建了一座行宫。

密云的水好,自古就有“密云三大美,女人、豆腐、水”的说法。密云水库是首都的重要饮用水源基地,北京城里人喝三杯水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由于密云的水好,由水做的豆腐口感也特别好,最有名的是蔡家洼的豆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密云的姑娘长得特别美,小伙长得非常帅气。北京的很多星级宾馆的女服务员都来自密云。在密云民间流传着“一等姑娘上五星,二等姑娘嫁北京,三等姑娘奔县城,四等姑娘故乡行”。即使留在家里,在故乡创业的姑娘们,他们的美丽也让很多山外游客惊叹。

(九)池沼公鱼卖过海。

池沼公鱼

北京人喝的水,其净化任务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池沼公鱼。别看这种鱼只有一拃长,两厘米宽,但它的作用可不小,一是可以净化水质,有水中“清道夫”之称,二是可以出口创汇。

密云水库是首都的重要饮用水源。阳光射在水面上,光合作用促使水库里的微生物、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衍,导致水质富氧化,破坏水体质量。为了清除这一天然的污染源,密云县水产局与市水产科研部门进行了科学实验,1988年引进了以浮游生物和水中垃圾为天然饵料的“净水鱼种”,日本的池沼公鱼。

池沼公鱼为小型经济鱼类,繁殖快。昼间潜伏夜间集群到岸边上层水域觅食活动,所以池沼公鱼的捕捞都在夜间。

密云水库的池沼公鱼为食品的最高等级——有机食品,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占66.64%、脂肪占12.94%(干样)。可整体食用,其肉质细嫩且具有黄瓜的清香味,烹调后清香四溢,食之满口余香。在日本作为健康食品,每餐必备。1998年密云水库池沼公鱼总产达900多万吨,加工出口行销日本、韩国,2002年获“现代农业科技与产品展”金奖 ,成为北京市淡水渔业中的一个创汇渔业。

(十)厕所就在屋里盖。

厕所就在屋里盖,这是密云农村在发展民俗旅游后,涌现的新生事物。在农村,千百年来,人们都把臭烘烘的厕所建在屋外,一年四季上厕所都是一种受罪。有的农村小伙,处了城里对象,带回家后,什么都好,就是厕所不争气,最后吹了,厕所成为农村一种落后的标志。

随着密云民俗旅游的发展,密云的民俗村发展很快,已达35个,民俗户在改造房屋的过程中,首先从改厕开始,用上了三格无害化水冲式厕所,告别了千百年来的旱厕,并把厕所建在了屋里,民俗村也有了带卫生间的高间儿。

(十一)撒尿尿出汉字来。

泼水出字的怪崖

撒尿尿出汉字来。说的是密云石城镇四合堂地区红星村管辖的一个小自然村莫岭村西的一片怪石崖,这片怪崖位于海拔只有300米,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北洼山脚下水帘洞的右上方。

说这片石崖神奇,是因为只有几平方米的这片石崖看起来和平常我们所见的北方石崖没有什么两样,可把这片石崖用水浇湿了之后,奇迹就出现了,竖排版的一行行大写的数字和汉字就逐渐显现出来,水干了之后,汉字就消失了。当地老人讲,他们小的时候,经常撒尿看汉字玩儿。石崖上的汉字大部分已模糊不清,只有小部分还认得出来,是大写的“六十、七十、九十、一百”“石”等字,每个字高为3厘米,宽2厘米,呈蓝黑色,怪崖汉字的总面积为0.42平方米。

关于这片汉字是何人用什么颜料所写,产生于什么年代无人知晓。据莫岭村村民牛永田讲,听今年已90多岁的岳父王化中说,在王化中小的时候,这片怪崖汉字就已经存在了。村民牛永田推测这片怪崖汉字可能与崖左下方充满神奇传说的水帘洞有关,北洼山附近的山传说有金子,当地流传着“金银九缸十八锅,不在东坡在西坡”,水帘洞据当地人传说是不知什么朝代挖金子留下的废弃矿洞,洞很深可通到5里地外的马道沟村,但谁也没有进去过,洞里住着两位神仙,洞前的地原来叫沙窝地,属于王姓财主家,由于神仙常出来练武,把种下的庄稼糟蹋了,财主叫人用石头把洞口给茬上了,所以现在叫石茬地,他怀疑怪崖汉字是淘金人做的记录,水帘洞右面原来有一座庙,是村里人烧香拜佛的地方,可见当地人对洞的崇拜,庙右靠山根开过炼炉,七十年代村里人平地时曾挖出过金属块儿,所以牛永田推测的有道理。

据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分析,汉字显像人为的因素很大,首先就是列排序,其次数字较多。根据字迹书写特点疑为晚清之作,根据山崖前有金矿洞口和建过山神庙这两点线索,这些汉字很可能是人们记录下的人工费或功德钱。而就为何只有泼水才能显字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详身解释说,这主要跟当地的岩石成分有关。他说,当地山崖为变质岩,墨迹写上去之后,会向内渗透,经过上百年的风化,岩石表面形成了一层极薄的钙化膜,在泼水之后,钙化膜会变得十分透明,所以文字就显现了出来。

但这些字具体是记录什么用的,目前还是个迷。

(十二)草帽底下地一块。

密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地少,尤其是库北山区,大块儿的地很少,人们说地块小,多用卧牛地(与卧倒的牛所占面积相当)与鸡窝地(鸡趴窝那么一小块)来形容。传说在八十年代分田到户那一年,有一户农民分了四块儿地,农民去数地块儿时,怎么数都少了一块儿,在他气冲冲下山回家要找队长算帐时,拿起了放在脚边的草帽,结果地在草帽地下,被草帽给盖住了。

(十三)梨咬一口不变色(读shai)。

说的是密云不老屯镇神奇的黄土坎村鸭梨。

不老屯村镇黄土坎村背靠云峰山,山下是万亩鸭梨园,不老屯的鸭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折光糖含量在13%以上,最高达到20%以上,远远高于梨的平均含糖量,皮薄、肉厚。吃起来酥脆、香甜,最神奇的是这里的鸭梨咬一口放一夜不变色。是清代皇帝去围场打猎必备的贡品,被乾隆皇帝封为“梨中之王”。2002年秋,经国家食品监督检验中心化验鉴定,发现梨中含有“高抗氧”物质,梨变色的过程也就是被氧化的过程,因为鸭梨中含有“高抗氧”物质,减少了梨的氧化程度,使梨成为“不老梨”。

不老屯的梨中为什么会含有高抗氧呢?这和不老屯的水有关系,不老屯中的水来自云峰山的山泉,现在还有一座小山叫圣水山,笔者曾亲自饮过山泉水,清冽甘甜,当地人称云峰山的山泉为“圣泉”,说是能治百病。据史料记载,前清大学士赵雨乾,其母双目失明,久治不愈,闻此处泉水有明目功效,遂长途跋涉至此,取此泉水洗目数日,其母双目复明。《密云县志》载:云峰山含有丰富的麦饭石,泉水为麦饭石水,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经有关部门鉴定,云峰山泉水为含偏硅酸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天然矿泉水,属中性级软淡水,含有锂、锶等14种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具有健脑、养胃、保肝、防癌、抗衰老等功能,对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及抑制心血管病有明显作用。

(十四)马路修在云天外。

高耸入云的山间公路

因为密云大部分是山区,很多村庄都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所以很多公路也就修在海拔很高的大山的山顶上,从山脚下望上去,高路入云端,路在云天外。最典型的是云蒙山区的柏平公路(密云石城镇的二平台至怀柔的柏喳)和雾灵山区的大树洼公路(密云新城子镇)。密云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现在密云所有的村庄都通了柏油路或水泥路,解决了困扰山民们祖辈的行路难问题。

(十五)种地老头和老太。

现在的密云农村,平时很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大部分都到北京或本县县城附近的一些企业打工,在家留守的都是儿童和上了年岁的老人,即“386199部队”,“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人。所以在地理劳作的也只能是他们的身影。

(十六)肥猪都在笼里呆。



笼养猪

密云东部太师屯、北庄一带,农家养猪不放在猪圈里,而是放在铁笼子里笼养。这样的好处是猪粪从铁笼的缝隙中掉到地上,农民积肥方便,猪也干净。

(十七)汽车不如一脚踹。

密云路好,有“密云道,车不跳”一说,但密云交道管理的严格也是出了名的,路口多、红绿灯多、探头多。另外,密云山区弯路多,路高且险,所以无论本地或外地车到了密云都格外小心,走起来很慢,不如本地骑摩托车的车速快。

(十八)熟肉不吃泡起来。

熟肉不吃泡起来,指密云西部白河流域村庄的一些习俗,白河流域在密云境内多是北部山地,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山民出山购物十分困难,每年春节,每家每户杀猪后,山民们便将部分瘦猪肉和猪头、猪蹄、猪尾放在锅里煮(锅里放上花椒、生姜、大葱、蒜、桂皮和盐),肉不能煮太烂,以能咬动,熟为标准,把肉捞出来,放凉,码在一个坛子或小缸里,然后再煮一锅佐料水,稍咸些,放凉,倒进装熟肉的坛子里,漫过肉即可。盖上盖,浸泡一周后,又香又好吃的卤肉就制成了,这种肉可以长时间存放。来客后,捞出一块切成薄片,马上就可端上餐桌,沾上蒜汁就可以吃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