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红楼梦批判了怎样的社会」

时间:2022-12-01 09:57:13 来源:桀骜不驯的朱小朱

大家好,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红楼梦批判了怎样的社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在一定意义上,莎士比亚和曹雪芹的作品分别代表着中、西方文学的最高成就。两位文学巨匠各自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红楼梦》场被视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灿烂夺目的瑰宝。而两部不朽之作中分别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和贾宝玉,他们因其独特性格魅力以及他们的反封建意识和悲剧色彩,哈姆雷特的形象和贾宝玉形象成为世界文学著名艺术典型之一。他们的反叛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乃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叛逆 个性解放 形象 悲剧


在世界文学史上,莎士比亚戏剧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是欧洲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尤其是他的悲剧,更是无人能与其匹敌。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那部反映人类精神悲剧的《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语言犀利、冷嘲热讽,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者的生动形象。

在中国,能够与《哈姆雷特》媲美的当属曹雪芹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了。曹雪芹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的能力,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中国晚清的社会风貌,对中国及其华人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丰富、最引人注目的当是具有叛逆精神的男主人公-贾宝玉。

曹雪芹和莎士比亚生活在不同的国度的不同时代,但被世人誉为中西方两位最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是当时中西方文学的最高成就。其原因之一也是由于他们在各自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红楼梦》中所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和贾宝玉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社会意义。而这两个人物形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共同之处,从不同角度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均出身贵族,被寄予悬壶济世的责任,但都具有叛逆个性

哈姆雷特身为丹表王子,本来是位快乐潇洒的王子。出身五王室的他,在威登堡大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对“人”和 “世界”抱有美妙的看法,“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这样一个“可爱的王子”,在爱人奥菲利娅眼中,他有着“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阳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1]

可是,“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殒落了”,“无可挽回地殒落了”。“眼看着他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1]一夜之间,一切都改变了,他所崇拜和敬爱的父王突然死去,他所爱的母亲很快同新登基的叔父结了婚,忠诚的友谊和坚贞的爱情面临考验,而敌军压境,国内人朝臣一片混乱.·····这一连串打击,使得哈姆雷特郁闷而痛苦,他开始考虑怎样复仇,怎样承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而面对种种打击,他的神经有些经受不住了。正好趁势装疯,既可掩人耳目,也可借此试探对方,还可以疯言疯语,发泄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反抗叔父克劳狄斯的暴政。


再看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2]一看就能断定他的身份和地位肯定不俗。的确,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侯公贵族,在豪华气派的大观园里过着奢侈的寄生生活并享受着整个家族的宠爱。

按理说,他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并按照家人所期望的那样去生活:专心读四书五经效忠皇帝,考科举,顺从父母在“仕途”之路。然而,与哈姆雷特一样,贾宝玉对属于自己的贵族阶级并不感到满意,并试图反抗,以自己的些许努力改变点什么,或者争取自我有限的自由。

他厌读四书五经,鄙夷科举制度,渴望自由的爱情和自主的婚姻。他对贾雨村之流所在虚伪官场逢场作戏的行径所不齿。对他的叛逆行为,整个家庭虽然宠他,但却千方百计禁锢他的思想,限制他的行动。他的父亲贾政深恨儿子不长进,怒曰:“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则是如此向黛玉介绍自己的儿子:“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用世俗的眼光看,贾宝玉是“不忠”、“不孝之徒”,词日:

判词《西江月》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3]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3]


二、在与当时各自所处的黑暗世界抗争过程中都体现了各自的软弱性。

哈姆雷特所处的社会,正如他所说的“丹麦是一所牢狱”而且“是其中最坏的一间”。宫廷里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社会上群情激愤,一触即发。面对世界上最坏监狱,哈姆雷特意识到自己应该为“重整乾坤”而奋斗。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曾徘徊犹豫过很多次。例如在教堂他没有杀死正在忏悔的克劳狄斯,认为如果就这样杀死了克劳狄斯,自己也会下地狱。不管是他延宕借口,还是真实想法,不仅体现了哈姆雷特的软弱性,而且给全故事蒙上浓浓的宗教色彩。他的软弱还体现在他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思考上,事实上,想得多,做得少。软弱归软弱。最终,哈姆雷特举起剑杀死了这个邪恶世界的化身克劳狄斯,但与此同时,他也因克劳狄斯的诡计而被毒死。虽然,哈姆雷特的复仇之剑不能创造一个理想的新世界,但它至少让那个企图主宰人类命运的世界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就贾宝玉来说,他羡慕并渴望自由的生活。宝玉与代表封建势力的家族的斗争从表面上看是不明显的,但它与哈姆雷特一样,与其对手的斗争同样激烈。只是他们的抗争形式不同。姐妹们的相伴和家人的宠爱使宝玉的生活少了一分后压力,多了一分消遣,这也正是宝玉对封建黑暗势力反抗比较消极的原因。宝玉试图逃避现实,整天扎在女儿国里,以摆脱经世仕途之论。但随着贾府的衰败,他的梦想最终被无情地现实所粉碎。最后,宝玉选择了遁隐,消极地、无声地控诉这黑暗的社会现实。

由于贾宝玉和哈姆雷特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和家庭中,二人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忧郁多疑,一个玩世不恭。他们孤独地向同代人喊出了“个性解放”的渴望。这种先进思想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都是不允许存在的,他们美丽的“梦想”显得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但是他们勇于反抗的精神和不断的奋斗历程激励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


三、都崇尚民主平等,追求坚贞不渝的爱情

哈姆雷特和贾宝玉都怀有民主平等的思想。他们虽然出身高贵,但他们尊重下人、体恤穷人并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等级观念极其森严,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中下层阶级人民。

哈姆雷特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而他也真诚地把人民唤做朋友。正是从下层军民中看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才肯定了自己追求的梦想,也坚定了他杀死克劳狄斯决心。他还真诚地对待他忠实的朋友霍拉旭,并把自己的后事和国家未来命运托付给他。

莎翁借哈姆雷特的口重新审视人究竟是什么,人本质是向善的理性的生灵,人应该是“崇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的。肯定人的价值和追求,描写人性的深邃和复杂,如何追求情欲的满足与如何避免放荡和损人利己,追求财富和权利如何避免变成野心勃勃和贪婪放纵,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而贾宝玉主张人人平等,尊重个性,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里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他重情不重礼,不看身份地位,无论对方是戏子抑或皇亲贵胄,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是那些丫坏心目中的“好主子”。宝玉的平等观念着重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追求上,正如他所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其逼人”。每次被打得吃病不过,他便“姐姐”“妹妹”地乱叫起来,这样却是他方以解疾的方法。从上便能知道,宝玉是何等的尊敬和爱护女性,心里把女性探在比男性甚至是超越男性的重要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的第一人,也是追求人与人交往平等的先驱。

至于他们的爱情追求,更是与当时人们的观念不同。哈姆雷特真心爱天真柔弱的奥菲利娅,而他又为奥菲利娅甘心做波格涅斯工具的行为而气恼,甚至怀疑忠贞的爱情是否已经离他远去了。直到心爱的奥菲利娅发疯以至落水致死,他才再一次知道自己对奥菲利娅爱得有多深以及她对自己忠贞的爱情。

而宝玉的爱情也同样令人感动和惋惜。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玉带林中挂”,从开始就是一个悲剧,一个凄惋,不能终生厮守的爱情故事。黛玉的身体状况和性格,使贾府整个家族不可能使她与心仪的宝玉结成伉俪。因此,宝玉在追求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的梦想失败后,皈依佛门。宝黛之间的爱情也以悲剧告终,但封建贵族家庭势力并没有取胜。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观园随着历史的洪流而土崩瓦解,落得个树倒猢孙散的下场。
《哈姆雷特》和《红楼梦》作品歌颂了封建家底和社会的叛逆者,体现了主人公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和人权平等的人文思想。
[注释]
[1][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译林出版社,《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2008年版,第422页。
[2]曹雪芹芳,《红楼梦》,北京出版社,20016年版,第17页。
[3]同上。
[4]同上。第13页。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