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从经典之作《乡土中国》理解中国社会文化「乡土中国的理解」

时间:2022-12-02 17:33:13 来源:Elly风玲

大家好,从经典之作《乡土中国》理解中国社会文化「乡土中国的理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本最早出版于1948年的《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的社会学著作。他以一个基层乡土社会观察者的视角,最真切和直接地关注中国本身的实际样貌。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历史的国家,人们可以从这本书中“认识自己土生土长的国家”。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壮年,刚从国外经过人类学理论的训练归国,怀抱着对中国现在和未来样貌的思索、不顾艰险深入乡间考察,仔细观察和聆听当地基层的实际情况,思想里充满了年轻、创新的探索方法,才能成就这本社会学的经典。书中提出的问题和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思考和深入研究。

费孝通年轻时

这本书不厚,短短的14篇论文加上前言和后记。论文是从费先生“乡村社会学”的课程中整理出来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道德体系、家族、感情定向、社会秩序等各方面进行了观察和解读。用描述现象、与其他类型社会的对比、提取概念、总结体系等方法来呈现出基层视角的乡土中国,也是我们中国人短时间内不会更改的根源。




01 现象

中国乡土人最离不开的是泥土,以农为生。除开天灾、战乱等可能会使农人背井离乡以外,“世代定居是常态”,“生于斯,死于斯”。同乡人都是熟悉的面孔,还有不少有血缘关系。乡土人不仅对同乡人熟悉,对大自然的一切也熟悉。什么时节会出现什么现象,该做什么事情,依靠着世代相传的经验就能存活下去。

家庭中长幼有序,夫妇相敬,女子“三从四德”,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和同乡人在熟悉的基础上建立信任,人情往来,互相合作。

总体来说,乡土社会是相对静止的,变化缓慢的。

......

图源网络


02 特征

费孝通先生从他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与总结出中国乡土社会的很多特征。

例如:与西方个人-团体性质的社会关系不一样,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是以“己”为中心的。“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个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的大小“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乡土社会是“礼制”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而“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在乡土社会中,长幼有序是基本原则,“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利”,也就是“长者统治”。

......

书中引用到了很多孔孟学说对乡土社会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给我的感觉是我们中国乡土社会受儒家思想影响确实是非常深的。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03 变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虽然乡土社会的变化相对城市而言较为缓慢,但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例如: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前所未见的新疑惑,人们以经验相传的效果受到了限制。这些疑惑经常不再是之前善于授业解惑的长者所能解决的了,往往是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年轻人能找出解决方法,形成新的应用原则。“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再如:由于人口的增加,地域的拓展和商业发展的需要,乡土社会关系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人与人之间“繁重和复杂”的往来“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开始通过冷静、理性和精密的契约来支配人们的活动。

......

图源网络


04 意义

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很多人都正在面对城市化的生活转型,但我们中国人的根仍在乡土之上。出版社再版这本书,让身已远离乡土的人们再次深刻理解我们最真实和朴素的样貌。另外,想要知道中国未来的路在哪里、怎么走,自然要对我们中国社会根基的全貌有深刻的了解。费孝通先生所著的这本《乡土中国》可以说是经典之作,每个拥有不一样背景的人读起来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在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重读这本书,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


书中另外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费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中提到,他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一面探索一面讲”,“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他认为已有的知识“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我深以为然,并为费先生的勇敢、创新和深度思考所折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