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皮影戏的看法「皮影戏是中国」

时间:2022-12-27 14:53:17 来源:烟寒若雨

大家好,皮影戏的看法「皮影戏是中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皮影

关于皮影戏的传说有很多,它大约起源于两千年前的汉代,是在民间土生土长成一国之技艺。皮影戏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电影艺术和动画艺术。皮影戏的形成上靠皮影艺人在悬挂在白布上操作皮影,通过皮影投在白布上的影子和打击乐器,当地的唱腔共同演绎丰富多彩的故事。

皮影戏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上下几千年来一直在传承发展,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中也一直都有皮影戏的身影。甚至在许多中国动画作品中也都能看见皮影戏等我存在。

二:皮影时代,皮影人生

1:一代人的回忆,一代人的智慧

皮影戏在旧时是叫做影子戏或灯影戏,观众通过观看白布的皮影投射达到一直观影效果,皮影戏中的人偶和场景通常是由民间的艺人制作而成,精雕细刻而绘制的皮质品故称为皮影。

在表演的时候,白色幕布的后面的皮影全靠艺人一边操作戏中的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曲调唱述故事,同时还要加上乐器和弦乐表演,在过去没有动画电视机的年代,皮影戏曾经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人们最爱的节目’之一。

汉武帝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个被记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最早文字记载。代表着一个年代的发展,一代人的回忆,还代表着我们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动画鼻祖_皮影戏

说到皮影戏与动画的渊源,我最能想到的动画片就是我小时候最爱看的《葫芦兄弟》。可能小时候不懂什么是皮影,换做现在来看里面的人物都着浓厚的皮影戏的影子。

但是在现在来说,我几乎是看不到什么皮影戏的影子。皮影戏在经历国家历史变迁后,渐渐的它就淡出了人民的视野。一个速食的时代,很少人在愿意静下心来去看在一个曾经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艺术品。

许多人开始崇洋媚外,外面的东西好像总是比家里的香,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慢慢失传。央视拍过一个关于传承中国民间艺术的纪录片,在里面一些民间艺术仅剩下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坚持。我们好像都在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外看,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那些宝贵的财富。

但总让人欣慰和感动的是还有人在坚持,更有人把它们带到外国人的眼前。《魔比斯环》是中国首部3d动画电影,可当时并没有人看好它,遭到无数质疑。面临质疑的同时,又推出了一部《桃花源记》,不是什么外国故事,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题材的陶渊明老人家的诗集。

这一部片子一经面试,就被捧回了日本tbs动画数字作品大赛优秀奖。这部片子同时也让更多的外国人知道我们过的传统艺术,只是因为这部片子内容里包括了皮影,剪纸,国画等中国传统艺术,通过电脑电话技术变得丰富多彩。

还有我们熟知的《大闹天宫》,它是中国第一部色彩动画长片,它的创作内容也非同一般,同时集合了京剧,皮影戏,剪纸,雕塑,壁画等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这个鸡心红脸,绿眉毛,身上披着貂尾围裙,手里拿着如意金箍棒的孙悟空是多少人的童年记忆啊!

还有近些年让人眼前一亮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里的白孔雀反派形象把皮影文化代入了国际文化产业当中,受到国际上的大受好评。

我们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实并没有因为新兴产业的出现和数码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而过时,它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还在那里,只是我们的疏忽和遗忘一次次的差点让它濒临绝近。

3:皮影艺人,皮影人生

我对皮影戏的最初影响,是小时候学校里面组织观看的皮影戏。那时候表演皮影戏的是一些无偿表演的老艺人。

皮影戏在台上的角儿,是没有生命的,也没有表情的变化,放在哪都是一件死物。可是靠幕后皮影人精准的把握拿捏人物的情绪,故事的欺负,加上自己的唱腔和打击乐器的传达效果,一个个死物在艺人的手里嘴巴里变得充满生机,有灵魂。

之前听老人们说过,皮影艺人一旦投入皮影戏里,人偶的四肢与艺人紧密结合,密切相关,艺人的情绪在人偶身上表达出来,艺人与人偶的虚实世界交融在一起,在这中国大地上表演一场又一场的人生戏目。

皮影戏在表现人物的方方面面的确是存在局限性,任何一门古老艺术的出现,都是带有浓厚的风土气息与风俗审美。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没有来得及给皮影戏充足的适应时间,时代的光芒不再投射到皮影身上,慢慢的,好像被我们遗忘了一段时间。

皮影戏该何去何从?也成了皮影艺人们最为担忧的问题。

三:该如何去坚持?

1:依然有人在默默坚持

在过去没有电影电视机的年代,皮影戏是十分受欢迎的娱乐活动。逢年过节都少不了皮影戏的登台演出。但到了后来电影传入’’中国,人们开始喜欢新鲜的东西,皮影戏渐渐的被人遗忘,那种大家人围在一起,嗑着瓜子,聚精会神的看皮影的热闹场面就很少看见了。

在《了不起的匠人》里有关皮影戏匠人陈雪月的故事让人感叹不已。为了继承姥爷的遗愿,她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拜师学艺来学习皮影。在《功夫熊猫》里的白孔雀形象就是陈雪月所设计的。

皮影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前前后后加起来都要经过八道工序,陈雪月这样的匠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大学梦来坚持这一份被人遗忘的传统艺术工艺是难得可贵的。

皮影戏在这些匠人之手里再一次发光发热,让皮影在国内再一次重回视角,甚至在国外的大舞台戛纳电影节等给大家眼前一亮,皮影戏随着社会的变迁一路走来,只有零星的光芒还是不够。

从单纯的皮影戏,到动画皮影,在到3d动画彭于晏,皮影戏在不断的做出改变来适应我们那快速变化的审美,但皮影那反锁的工艺,对于我们这些心浮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不太愿意去做的。

汪天稳这位皮影老艺人,曾经在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皮影研究室来研究皮影和制作。在去年的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上来自中国的皮影作品《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成了都时的热点。这些作品是汪天稳带的团队制作出来的。

但是无论怎么尽力,皮影的衰落已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曾经徒弟过百的汪天稳,如今仅有几个常年跟在身边的弟子在坚持。皮影戏也多了个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似乎走上了收藏艺术的路,这并不是艺人的本意。皮影戏还是需要回到我们身边,这也是汪天稳所想的。他主动来着弟子与公司合作,作出了《白蛇传》《大闹天宫》等皮影作品。

他的大女儿也走上了发展皮影戏之路,开公众号,开公司,组团队,定制皮影礼品,开发文创产品,把皮影设计成我们熟知的动画形象,这些都是说起来简单,但坐起来难的事情,他们在坚持,他们在做。古语言: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

2:我们所遗忘的却是别人眼里的珍宝

我们总是在感叹外国艺术能力的表现,却不知我国的皮影戏在外大受欢迎。著名诗人歌德,在他23岁生日时观看了皮影戏,包括歌德在内的各位来宾对皮影戏的出现惊叹不已。

皮影戏刚刚传入欧洲不久,奇特的艺术形式和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使得皮影戏成为当时西方人最时髦的谈资。东方皮影戏也一直被他们称为“东方魔术般的艺术”,在国际舞台上有着一席之地。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土耳其等国家都设有皮影戏博物馆。

甚至还有导演把他带入,《美国往事》中的皮影戏片角正是导演所特意添加的。皮影戏是电影的鼻祖,也是人类最早的活动影像,这无疑是他们所要表达的。《灯影》诗中说:“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说的是当时人们用皮影戏表演唐太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京城里面“瓦肆”很多,“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可容数千人”,演出的“百戏”剧目不可胜数,其中还有专门演皮影戏的场地,各各年代对皮影的需求都是不可估量的,放在现在来说也应该如此。

3:能否给它一副铠甲

皮影走路该何去何从?我们的保护和传承是否已经做到位?

光影白描人间,皮毛夸饰历史。皮影是我们国家的艺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们似乎把它遗忘,但在国外被人推崇。这到底是谁的原因?给它套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并不是说它就是要呆在博物馆里面只是被人看了又忘记,更多的是把它在拿出来在传下去。

可能做不到让每一个人打来重视这些古老的艺术,因为很少人可以投入那份身心,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对它的那份亲近之心,不要敬而远之,不要丢弃遗忘。它单枪匹马的来到这个新时代的老艺术,能否给它一副程亮的铠甲?

四:结语

曾经有人说“创作这些作品,是希望终有一天要让他们来证明:中国曾经存在过一门叫做“皮影戏”的艺术”在我看来,皮影戏不止曾经有,现在,以后也要有。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故事不断地圆满,但从来不谢幕,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代人里有坚持有热爱,把这一份伴随我国时代变迁的艺术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

《皮影人生》

《皮影戏的发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