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参考文献中舆图「方兴未艾」

时间:2022-12-04 09:41: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大家好,参考文献中舆图「方兴未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之学,非图不明”,舆图文献研究是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数字技术、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舆图文献的研究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舆图文献研究日渐成为学术热点,推进舆图文献研究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

探究舆图文献的智慧

古地图的图文内容、绘制技术和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面貌、军政形势,展示了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及相应表达方式的变迁。“对中国历代王朝编绘的地图进行梳理、归纳和解读,其学术意义在于让世人能够完整地了解古代中国绘制地图的历史。”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李孝聪表示,汉魏六朝时期的文献典籍多用“图经”一词称谓地图,隋唐以后多用“图志”“舆图”“舆地图”,地图或独立成卷帙,或作为志书的插图。

中国传统舆图文化源远流长,传承有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认为,无论是绘制手法还是文化意蕴,中国传统舆图文化在世界地图学史上独树一帜。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古地图不仅是中华民族在地图学领域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硕果。近年来,学界着手分区域、分专题整理与研究中国古地图,这对推进地图学史与历史地理学研究大有裨益,成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

“地图缩小了世界,扩大了视野。”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林天人提到,古地图是一种跟文本同样重要的文献。地图的内容虽然由点、线及若干简单的符号构成,但叙述的事实与文本一样丰富。地图与绘画的关系和界限有时难以厘清,但地图比绘画更真实。

从目前已出版的图集标题和内容来看,将“古地图”与“历史地图”混淆的现象十分常见。李孝聪认为,古地图指古代绘制的地图,历史地图则属于现代人编绘的表现历史时期内容的地图,两者是有区别的。古地图集不宜以“历史地图”为名,也不应将现代人编绘的历史地图混入古地图集。

挖掘舆图文献的史料价值

在传世的中国典籍目录中,古地图散见于各门类,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例,舆图散见于史部地理类。国家图书馆舆图组组长白鸿叶表示,国家图书馆从建馆之初就开始收藏舆图,目前拥有国内最丰富、最全面的舆图收藏。从地理范围来看,国家图书馆藏中文舆图覆盖全球,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地图,其次是亚洲地图、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地图等。

地图凭借其地理信息的图像化展示,以及文字和符号相结合的注记系统,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李孝聪认为,我们不仅要把古地图看作历史研究的对象,更应将其视为重要的史料。中国古代舆图的史料价值包括:以图证史,即表现历史事实,印证其存在的真实性;以图补史,即补充文字史料的缺漏或表述不够全面之处,丰富对中国历史事实的描述;以图明史,即证明文字表述比较模糊或今人难以理解的历史细节。

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基于不同的用途和目的,中国古代舆图包括各种专题地图,如城市图、宫殿园林图、陵墓图、运河图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储兆文认为,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绘制的舆图来考察环境景观的历史演变,更具直观性和探索性。以河工水利为主题的中国古代舆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传承性和应用性,描绘出了历代治理河渠水利工程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历代政权的水政管理制度,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思维模式,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产生了不同的大地观;不同的大地观,产生了不同的地图投影或绘制方法;不同的绘制方法,产生了不同的地图特征。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前进表示,在绘制传统上,中国古代人民运用自己发明的航海罗盘与表示航路的针路绘制海图,同时也使用计里画方的方法绘制海图。中国的海图运用散点透视法,采用一字式展开。而欧洲运用改造后的航海罗盘绘制出方向线,最终发展到使用地图投影来绘制海图。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海图绘制受“天圆地方”的大地观和中国国画透视方法的影响,欧洲海图则主要受地圆思想和数理地图绘制方法影响。因此,探究科学史问题,需从研究对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身的思维模式着手,辨清其起源与发展,以还原历史的真相。

我国古代舆图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应与城市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近代学术转型相结合。受访学者表示,为此,需要拓宽视野,从知识史、技术史、思想史、文化史、传播史和空间认知角度展开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实现研究方法与理论的多元化,不断拓展我国舆图文献研究领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陆航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