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竹子创意艺术品「著名竹编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时间:2022-12-12 10:45:11 来源:极目新闻

大家好,竹子创意艺术品「著名竹编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杜娟 姚洪

视频剪辑 李碗容

竹编灯、竹编摇床、竹编手机壳……10月21日,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展厅十分热闹,近百件竹编作品亮相展馆,作品分为衣食住行四个系列,非遗传承人和校园设计师合作把农垦时代的手工艺产品通过设计融入现代生活。据介绍,此次成果展是文化和旅游部四省竹编传承人研培项目的结业“作业”,在该校学生的帮助下,四省竹编传承人对竹编作品进行创新,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生活理念相互融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师生参观

四省非遗传承人来汉“学艺”

“我们这次就是专门来学习如何把竹编作品做得更受大众喜欢。”从事近40年竹编工作、湖南省竹编非遗文化传承人胡延贤说。当天,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他和武汉理工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硕士研究生刘朵共同完成的竹编作品,一条“在逃的鱼”和展馆内两侧装饰的“波浪”。

竹编作品

“在逃的鱼”上方是一个形似鱼的竹笼,用竹条编织出的圆鼓鼓的身体,尾部用竹条做成鱼尾形状。作品的下方则将多根竹条弯曲做成波浪的形状。从远处看去,整个作品犹如一条跃出水面的鱼。“我以前完全没有想到过可以做成这样的作品,没想到我们的竹子还能做出这样的艺术品,学生的设计非常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胡延贤说。

15天的研培班,在该校艺术设计学院杜娟教授的统筹指导下,给24名四省非遗传承人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我们安排了基础理论课程、拓展实践课程和考察课程,通过系列课程学习,来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开拓创作视野。”杜娟介绍说。

研培教学中,24名非遗传承人和老师们碰撞交流思想,对于竹编作品有了新的理解。来自湖北恩施的非遗传承人董新桥学会了将手工艺品和生活融合,他和学生设计师沟通后,将竹编图案设计到了手机壳上。展馆内陈列着10个不同型号的手机壳,手机壳的背面是各式竹编作品,独具特色。“这些都是我们竹编常见的图案,以前都是编制竹笼竹篮,现在把编制作品做成手机壳我感觉也很不错,而且大家实实在在用得到。”董新桥开心地说。

竹编作品

砍竹子编竹条,交别样“作业”

竹制挎包、耳环、项链、台灯、吊灯、包装盒、挂钟、婴儿车……展馆内近百件作品是24名非遗传承人和该校16名研究生在实践课上共同完成。学生提供设计方案,非遗传承人来进行制作。在短短五天实践课上,传承人和设计师不断沟通交流,齐心完成作品。

竹编作品

“我们跟着大师们一起做编制产品,真切地体验到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和竹编的魅力,但的确也很辛苦。”刘朵说。制作作品时,由于材料不足,24名非遗传承人和部分学生一起远赴咸宁山里挑选竹子。在山里,大家多挑选笔直且竹节长的竹子,挑选好的竹子被砍下再运到学校。

上山砍竹子

竹子到学校后,还要进行加工,剖竹、打磨、拉篾……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中,竹子变成一条条大小合适的竹条,竹条加工好后,他们再根据沟通好的设计方案进行竹编产品制作。制作时,该校学生跟着非遗传人一起做,边学边做。“每道工序都有大学问,师傅们带着做,我们对竹编也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也提升了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设计理念用到其他作品中去。”该校硕士研究生章紫艳说。

制作作品

制作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和学生们经常是做到晚上10时才收工。杜娟介绍,在制作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对竹编作品的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在制作老一代的竹编作品——竹篮竹笼的时候,十分注意收边。一开始做这些产品的时候,他们也要收边。我和我的学生们就跟他们沟通,有的作品不收边就更具美感,也能成为一件艺术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