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为什么土地公公是神仙里权力最小的「民间传说神仙」

时间:2022-12-20 09:49:09 来源:锻彰趣义

大家好,为什么土地公公是神仙里权力最小的「民间传说神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后土”、“土正”、“社神”、“土伯”。土地爷在神仙中,算是能力顶弱,神格顶小的一位,齐天大圣跺跺脚,他就得出来汇报工作,非常辛苦。因此有句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

为什么土地公公这么惨,做神仙做到连妖怪都不如呢?

其实,土地崇拜自古就有,而且人数众多,周朝的“张福德”,三国时期的“蒋子文”,唐代的“韩愈”,南宋的“岳飞”等,都担任过一方土地,有历史人物,也有假托的合理虚构,这些都是民间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土地神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惨。

想必各位读者对皇天后土的说法都不陌生。从《周书》的时代开始,后土就是与皇天并列的最重要的远古大神,如《左传·熹公十五年》云:“君覆后土而戴皇天。”而担任这一“领导职务”的也无一不是人间的王者。

一是大禹,《淮南子· 汜论讯》“禹劳天下,而死为社”;一是共工之子,也就是句龙,《左传· 召公二十年》“共工氏之子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一说是犁,《礼记· 月令》“后土亦颛顼之子,曰犁,为土官”;一是神农氏,《周易· 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斩木为耜,揉木为耒,耒之利以教天下”,《帝王世纪》说“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都陈,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

哪一个也不可能像土地公公那么惨,只能管一片小小的区域。

自皇帝自比为天子之后,后土的形象也就逐渐转变为了大地之母。到隋代时后土祠中的塑像已经变成了女神像,民间俗称“后土娘娘”。到北宋时,因为宋徽宗崇信道教,所以封了很多道教神,为道教神话体系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其中有被封为崇宁真君的关羽,也有“南海女神”妈祖,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四御”神,也就是玉皇大天尊,勾陈天皇大帝,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后土皇地袛。在宋朝,这是享受国家祀典的钦定最高神,后土皇地袛还是唯一的女神,比妈祖要早了五六百年。

也是自宋朝起,道教最高神也基本是这四位。无论是早晚课宝诰还是北斗经都会先讲解“七宝”三清四御之神名。《道门定制》之“九皇御号”即三清六御的来历。这是宋代以来道教入门之惯例。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二注:“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祇于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为天父地母焉。”

当然因为教派和所宗神谱的不同,有些宗派将三清推成太上皇,玉皇独尊,那么玉皇自然就不能并列于四御之中,那么下面的四御就要重新编排了,因此也有六御的说法,那就是:玉皇大天尊,勾陈天皇大帝,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后土皇地祗,南极神霄长生大帝,东华太乙青玄上帝。

无论怎么排,也不可能落下后土皇地祗。元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抵”称:“为阴地者,五方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谓:土者,乃天地初判黄土也,故谓土母焉。”可见历代不论神祗体系怎么演变,后土皇地祗的土母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从这位女神的宝诰中也可以一窥究竟:

承天效法土皇地袛宝诰为至心皈命礼:九华玉阙,七宝皇房。承天禀命之期,主执阴阳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数蓄于柔顺利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岳渎是依,山川成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那为什么土地公公作为后土皇地祗的手下,地位这么低呢?或者换个问法,为什么后土皇地祗这样一位大神,需要这么多手下?

这其中有一个土地神的人格神属性和自然神属性相合并又相分离的过程。最初,土地神主要是自然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昭《风俗通史·祀典》引《孝纬经》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说土地神更多地带有自然属性。

到了《礼记》中,因为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土地神的祭祀范围发生了变化。《礼记·祭法》中说到:“王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为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注曰:“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满百家以上,得立社”。

不同身份有不同层次的祭祀,但所祭对象仍是“土”,只是“土”的范围有了变化。《说文解字》:“社,地主也”,顾名思义,社就是土地的主人,社祭就是对大地的祭祀。《史记·封禅书》:“汤以伐夏,祭告后土”。《汉书》之《五行志》又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古人尊天而亲地,“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

《汉书·五行制》说得很清楚了,有两种土地神,一种是高高在上具有象征意义的大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王土自然要有一位大神作为象征,但土地广博,人群散居其中,那没有人的地方自然不可能去祭祀它,只好封土为社来祭祀。直到此时,土地神依然主要是自然神属性,土地神之间能力的大小,完全是因为管理区域的大小导致的。后者的神力是前者神力分割而来,相当于前者的亿万分之一。前者是后土皇地祗,后者就是随处可见的社神了。

东晋以后,民间以生前行善或廉正之官吏为土地神,土地神才有人格及姓氏。道经《道要灵只神鬼品经》的《社神品》曾引用《老子天地鬼神目录》称,“京师社神,天之正臣,左阴右阳,姓黄名崇。本杨州九江历阳人也。秩万石,主天下名山大神,社皆臣从之。”黄崇是一位有名的大臣,得到了天下所有名山大神和社神的崇敬,甘愿辅佐于他。自此,又有无数位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被追封为后土神,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大禹、句龙等人。

土地神有了人格神属性,又有自然神属性,前者决定了它是象征王权统治范围的大神,后者决定了它本身带有泛神论性质,两相分离,就造成了后土皇地祗带着众多“小弟”的局面。这背后,实际上是东晋以降从中央到基层的官僚制度逐渐完善,在神话世界中的反映。

土地神崇奉之盛,是由明代开始的。明代的土地庙特别多,这与皇帝朱元璋有关系。《琅讶漫抄》记载说,朱元璋“生于盱眙县灵迹乡土地庙”。因而小小的土地庙,在明代倍受崇敬。如《金陵琐事》称建文二年(1400)正月,奉旨修造南京铁塔时,在塔内特地辟一“土地堂”,以供奉土地爷。又《水东日记》称当时不仅各地村落街巷处有土地庙,甚至“仓库、草场中皆有土地祠”。这样的土地神,就和基层的椽吏一样,哪里能有什么神力,而国家祀典中的四御之一,后土皇地祗的威望却是极高的,前者的标志性建筑不过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小小土地祠,后者的可是地坛啊。

因为朱元璋的关系,明代土地庙数量激增,自然使土地神的地位越降越低,原先至少管理二十五人一社的土地神,如今只能管理一个仓库,但无论民间的土地神如何演变,后土皇地祗的地位是不受任何影响的,毕竟那是王土的象征。正因为这背后有一系列复杂的演变,才使我们今天看到的土地神成了这幅样子。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