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前言是什么意思「展厅前言」

时间:2022-12-28 15:33:19 来源:人类下一代语言的可能

大家好,前言是什么意思「展厅前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会有数学这样一门学科?数学里为什么都是奇奇怪怪的符号?化学里为什么又是另一些奇怪的符号?这些问题通常不会看作问题。口语与文字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问题,传统语言学里的一个正式问题。对此问题主流的观点是:文字只是口语另一形式的表现。然而常识告诉作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对这一问题以及更多相关问题,作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与研究,并就此写成了本书。

本书的内容与语言学相关,但实际研究与传统语言学研究不同。在本书中,作者更愿意用“符号的使用”替代“语言”一词。本书的研究只关注在认知方向的符号使用。符号首要目的是要表现人类的认知,认知活动也推动着符号使用的发展变化。这一方向的研究让我们可以更广义地看待语言,从范围上区别于传统语言学。自然语言(特定的侧面)、逻辑、数学、各实证科学,在本书里都可从认知方向使用符号形成的结果来理解。另一方面,本书回避了符号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向的使用。

另一个关键的不同是本书对符号使用的研究主要是从符号媒介物及符号媒介系统的作用来进行的。这或许不是今天才有的角度,但以往的研究或不涉及认知,如只是从传播的效果来研究;或虽涉及认知,但主要是以哲学的方式来解读。本书的研究更接近于技术性的分析,或者按作者喜欢的说法——工具性机制的分析。符号媒介物及媒介系统不同,符号的使用方式与使用效果也将不同。逻辑、数学、各实证科学都是视觉符号使用形成的结果。从这一角度进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口语与文字的不同,同时引导本书的研究深入到了一个前人未曾涉足,或甚少涉足的地带。在这里,不仅可以去研究语言是什么样,而且可以去尝试解释语言为什么是这样,同时可以理解到我们的认知是如何建立。这是一个相当基础的位置,如果不能说是最为基础的位置的话。能进入这样的地带,是本书价值的所在。

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媒介视角语言观(语言学),其基本结论如下:符号使用是在媒介系统所提供的物理可能性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塑造出的有意义的符号使用方式;媒介系统不同,符号的使用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符号使用方式,可与我们的心智形成不同程度的配合,带来不同的符号使用效果。在媒介视角语言观的指导下,参照当前的计算机器技术,本书也探讨了人类下一代语言的可能性,对视觉符号新的使用方式进行了一些构想。

角度不同,研究的内容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且足够原创与大胆。如果将本书的内容或部分内容写成论文的形式,论文可能找不到可以提交的目录,本书的内容并不能归在现有的某一学科分支下。事实上,本书的内容也很难写成论文的形式,因为这不是探讨某些具体的问题,可以找到特定的内容作为前提来进行严谨的论证,或者只是通过某些实验来验证。内容上的原创也让术语的选择成为一个难题。都是重新定义的术语,会降低可阅读性;借用现有的术语,实际的框架不一样,很容易带来曲解。这附带的一个效果是:本书的内容并不会特别面向某类读者。本书内容涉及的是人类最为基础的一项实践——使用符号。本书的观点如果成立,且最终能影响这项实践发生一些变化,就可能影响到每一个人。因此作者也希望读者范围可以尽量地广泛。

在内容的深度上,本书只是给出了一个概要:形成并论证一些基本的观点,同时描绘出一个大致的研究版图。这首先是因为视角的不同,带来的内容较新颖,作为一个新方向的开始,本书的研究及结论只能是初步的。其次是因为所涉及内容的基础性,这意味着所遇到问题不会容易。事实上,很多的内容也是哲学、认识论长久争论而无定论的问题。本书中会尽量回避从哲学、认识论、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这些问题,虽然这不能完全避免。还有就是因为涉及内容的广泛,本书里会讲到语言学、自然科学、逻辑、数学、形式文法以及计算机等。角度的不同,内容上的跨度,也使本书概念与问题较为密集。除了核心的问题外,对于多数的问题本书只是提到,没有展开讨论或只是略微有些讨论。所有问题都较充分地展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一单独的问题独立成文成书则是可能的。最后,从作者的本意来说,更期望是本书的观点实际影响到我们使用符号的实践,而不是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根据本书媒介视角的语言观,改善或创新我们的符号媒介系统,提供出不同可利用的媒介物理能力,就可去发展新的符号使用方式,实现不同的符号使用效果。现代计算机器的技术很适合用来发展新一代的语言媒介系统。

本书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关于符号计算。特别之处是本书把符号计算看作符号完整使用中的一部分,它与构造符号、组合符号一样是现代书写符号基础的操作方式,只是此操作方式出现更晚且与智力的配合更为复杂。将符号计算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来看待并不合适。本书对符号计算进行了较多的论述,相关的内容在本书中占据了最大的篇幅,虽然如此,此部分的内容仍是可以大大扩充的。另外,本书对其他所占篇幅不大的内容,实际也同样地重视。

本书讲到语言学、自然科学、逻辑、数学、形式文法以及计算机等。按目前的状况,这些内容分属不同的专业,并分别归在自然科学的范围与社会科学的范围。这会让一般读者很难有相应的背景与兴趣去通读全书。对所涉及的这些领域,本书只讲到最为基础的内容,目的是为本书的论点提供关键的事实与证据。这也意味着内容的专业深度是有限的,认真阅读,高中毕业的读者也可以理解到其中的要点。对所涉及这些领域内容的探讨,是在本书的视角下以及相互的比较中进行的,这与教科书里循序渐进、严谨、完整的正式讲解不同。对于已学习过相关内容的读者来说,所熟悉的一些内容在本书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可带来不一样的启示。本书也可以说是从符号使用的角度来系统地理解人类的认知与相应的认知活动,这一努力最终可将上述不同领域的内容放在统一的框架去理解。另一方面,本书的主题很容易向更多的方向发散,作者没有试图这样去做。

本书所列的参考书目,只是在本书定稿时,在作者书房里所能找到的书籍。本书的写作实际酝酿了很多年,期间看过很多其他的书或文章,只是因为没有养成保管书籍的好习惯,多次的搬家迁移等,大部分的书籍都已丢失,这里也不再追溯这些书籍或文章对本书的影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