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扬州非遗工艺有哪些「扬州非遗丨糖塑:十几秒的技艺 五代人的传承」

时间:2023-01-01 12:37:12 来源: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大家好,扬州非遗工艺有哪些「扬州非遗丨糖塑:十几秒的技艺 五代人的传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根木棍,上面插着形态各异的糖人,走街串巷的吆喝……这样的画面,应该是很多扬州人共同的记忆。但又好玩又好吃的糖人,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走近非遗,传承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吹糖人,他叫杨云成。

七月的东关街熙熙攘攘,游人如织,但如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喧嚣的闹市往往藏着身怀绝技的“高手”。杨云成,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糖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氏吹糖技艺第五代传人。杨云成守在东关街已经近十年了,他只要一出手,无论男女老少,都会驻足观看。

仲小姐来自连云港,第一次见到糖塑制作,觉得特别好玩,挺好奇是怎么吹出来的,杨云成邀请她亲自体验一下。首先,用两根竹签挑出两团麦芽糖,相互搅拌;搅拌几秒后,将麦芽糖揉搓,并在手心反复按压。接着,将这团麦芽糖裹住右手食指,食指快速转动、揉搓,等到整块麦芽糖呈中空状,将一头拉长成吸管状。

仲小姐缓缓地往管子里吹了两口气,原本干瘪的麦芽糖开始膨胀,杨云成上下揉搓捏压,糖塑兔子神奇地长出了脑袋和四肢,造型栩栩如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从吹气到捏出造型,杨云成前后用了不超过二十秒。杨云成介绍,吹糖人的艺术价值在于用十几秒的时间,把造型做出来。如果做慢了,糖就发硬,毁掉了。

就这短短十几秒的技艺,在杨家已经传承了五代人。“吹糖人”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当时的民间艺人将平面糖人在中间吹气,做成立体人物、动物。在历史发展中,吹糖技艺逐渐形成了以京津为代表的北方派系和以扬州为代表的南方江浙派系。

杨云成介绍,以前家里吹糖人的都是挑个担子行商,走街串巷、逢集赶集,哪儿人多往哪儿走。到了他父亲这一代,正好赶上东关街搞旅游开发,于是就有了门面,坐着等顾客上门。

杨云成的父亲杨学荣一生只干吹糖这一行。在杨云成看来,父亲能从挑担行商到经营门面,不仅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还因为父亲对吹糖技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杨云成介绍,以前糖人造型以耍棍为主,像小猴子、西游记、大刀等。他父亲这一代就不断创新,可以做十二生肖、老鼠偷油、姜太公钓鱼等。

杨氏吹糖技艺五代相传都是父传子,打杨云成记事起,父亲就开始教授他这项家传绝技。杨云成介绍,小时候他跟在父亲后面打下手,帮忙熬糖、做重体力活。

成年后,杨云成选择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在2010年父亲去世后,他还是决定从事吹糖人这个行当,将家传技艺继承发扬开来,在东关街摆小摊,回到零售模式。

退掉店面,沿街摆摊,杨云成在追随父亲曾经的脚步时,也慢慢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手艺人。杨云成介绍,他们的手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手上被烫得没有汗毛,光滑滑的,因为糖的温度很高,在85度左右,经常烫出泡来。

手指忍受高温考验的同时,脑海中还要快速构思糖塑的造型。短短的十几秒时间内,双手和大脑必须默契配合。杨云成介绍,要把造型的神韵做出来,赋予它灵气,不是说做得非常像,但要把神态抓出来。

通过杨家几代人的努力,2014年,糖塑被列入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杨云成深知,传统工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有生命力。他创新经营模式,让顾客参与吹糖,体验糖塑制作的乐趣;在糖塑造型上,他也与时俱进,收获了一批批小粉丝。杨云成展示了传统十二生肖中猪的造型,还有动漫卡通里佩奇的造型,比较符合小孩的审美。

虽然被很多人喜欢和怀念,但杨云成对糖塑这项传统技艺的前景并不乐观。制作辛苦、收入不高等客观因素制约了糖塑的传承发展,但杨云成说,即使传承艰难,这门技艺也不能在自己手上失传,他会更加努力地推广这项技艺,让糖塑的香气持久的飘荡在扬州的大街小巷。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王嘉楠、朱蒋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