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舞台程式化「学化舞台妆」

时间:2023-01-05 16:53:12 来源:终南影话

大家好,舞台程式化「学化舞台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定军山》剧照

电影中的舞台以“记录”和“展示”的形式来辅助电影叙事。但是回溯中国电影史,从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开始,戏剧和电影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扔掉戏剧的拐杖”后电影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再到近几年在电影创作中对“舞台化”元素的运用逐渐地多了起来的现状。电影曾摆脱电影戏剧化而“去舞台化”到现在重新增添舞台元素进行叙事,表明创作者正在对“舞台化”重新认识,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符号和叙事方式进行探索。

《刘三姐》剧照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舞台化”成为电影戏剧化的重要依据,许多理论家认为当务之急是电影“去舞台化”。陆建华在《让电影从舞台框里解放出来》一文中提出,“彻底清除‘舞台化’的痕迹”是当时故事片创作急需解决的问题[]。谭霈生提出“不少影片还没有摆脱‘舞台化’的倾向”是当时电影创作的弊病之一,对电影“去舞台化”之强烈赞同使得谭先生写下这样的话:“如果说电影与戏剧应该‘离婚’,在诸如此类的‘舞台化’倾向上,离得愈彻底愈好”[]。为了探寻电影的自身美学特性,“去舞台化”成为电影与戏剧分家的重要标志。

舞台之于戏剧如银幕之于电影,中国电影便是在戏剧舞台经验之上探索电影发展。如电影与戏剧对比之中的电影理论,舞台成为重要的分界线。主要在场域功能、制作方式以及观影体验等方面都借鉴舞台的功能经验特点进行阐释。1、在场性;舞台制造的在场效果可以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更重要的是,舞台带来了电影和戏剧拍摄和表演的差别。因为电影表演没有舞台,也不用面对观众,演员只要面对镜头进行表演,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还可以重复拍摄。而戏剧受到舞台的限制,存在舞台直观性和时空局限性两大特点,表演需要通过语言、动作,甚至以动作表现虚拟场景。

费穆执导戏曲电影《生死恨》宣传

2、场面调度。戏剧因为舞台的“直播”特性,需要严格遵守场面调度理论来将戏剧内容清晰有层次的进行展现,而电影则可以既通过借鉴戏剧的表演方式,一方面以景深镜头实现“现实的渐近线”的时空真实,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蒙太奇制造的表现手法突出“戏剧性”3、真实感。巴赞在《戏剧与电影》中也强调戏剧中的场面调度是电影学习的重点,并期望电影通过景深镜头让观众有多重视点的选择。戏剧表演中观众会直接产生观看感受,演员和观众群体间可以进行直接的交流,互动会及时反馈到戏剧舞台之上,而现场演出也会为观众带来直接的心理影响和感官刺激,这就有别于平面的银幕所带来的单向传播。因为舞台的特点,舞台化的表演应运而生,舞台化表演的假定性场景与电影真实再现声光色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形成明显区别。正是强烈的对比,使得电影重新思考戏剧化手法在电影中的表达。

《夏洛特烦恼》剧照

在电影电影创作走向多元化的新时期,“舞台化”重新被运用到电影制作中,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首先是舞台化效果。首先是戏剧性对话表现冲突的方式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交代时间,地点,背景,而电影因为其能逼真地表现现实生活。其次,是舞台化的效果。就像在剧场里看到的那样,灯光随着演员的行动也在不断地变化,聚光灯的使用对观众的视点进行引导,场景布置在灯光的配合下也显得“舞台范儿”十足,比如在影片《夏洛特烦恼》中,聚光灯照射着跪在地上仰天长啸的袁华,“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舞台化的处理效果增加了喜剧片的效果。

《夏洛特烦恼》剧照

其次是作为展示地点的舞台,舞台化与舞台的天然近亲性,使电影中的舞台上的舞台化表演有了恰当的场域,隐含着人物背景介绍,生活习惯等重要内容。舞台在许多电影出现是由于电影中人物的职业关系,如《闪光少女》《缝纫机乐队》中的乐队、《芳华》中的文工团生活《第十一回》、《归来》的演员身份。

《归来》剧照

舞台成为人物职业重要的叙事场域,舞台上的职业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独立的空间,是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情绪的另一种出口。不同类型的电影中舞台所处地点会为舞台带来不同的情绪。如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刘思慧上班的酒吧舞台,是娱乐消遣的地点,刘思慧作为急需要钱的打工者只能服从老板的安排成为舞台上视觉快感的凝视对象。而这种穷与卑微的命运境遇通过酒吧舞台的纸醉金迷形成对照,在舞台上小人物与命运对抗的氛围下,观众也会为白血病人寻找”假药“会带来更多感动与理解。而舞台通过展现人物工作与环境,其功能已经超越场域功能,而推动电影叙事。

《我不是药神》剧照

而在电影《芳华》中,舞台是一种能指和所指的交融。能指是文公团的演出舞台,所指是一代人的人生命运舞台。电影正式舞台仅仅出现了两次,一次是演出慰问小萍终结文工团的生活,一次是文工团解散后的最后一次演出。这两次舞台是小萍梦想和命运的转折点。舞台是小萍的梦想,确在舞台上下受尽欺凌。舞台上所颂扬和被凝视的荣光与内心的价值观相悖,小萍的出走也是对舞台梦想的坍塌。而在战争中经历磨难后再次被赞扬的精神失常又被舞台唤醒,被曾经舞台记忆的关爱唤醒。小萍即使拥有卓越的舞蹈功底,但在文工团舞台上下如同小丑,与舞台上所聚焦的鲜亮光环格格不入。小萍悲凉的命运是源于舞台,它将舞台当作命运转折点,但舞台不仅仅是单纯表演的空间。更是那一代文工团人的青春岁月,是百态的人生,优渥的家境,萌生的情愫等客观因素都成为舞台上下涌动的思绪。舞台作为一个纽带将这一批笼聚,在这些人中可以看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可以看到改革出国热潮、也能看到小人物坚守初心的执着。

《芳华》剧照

舞台突破传统的空间场域功能,承载着虚拟现实的表演,见证着舞台上下,戏里戏外都不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取向以及分明的善恶态度。舞台和舞台化作为电影逐步探索的表现方式和技巧,显然舞台已成为一种新的景观。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提到:“对于符号胜过实物、副本胜过原本、表象胜过现实、现象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象才是神圣的”[]。在电影中,舞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场域空间,而是通过过舞台化的形式,让观众看到更多斑驳的人生的景观场。

参考文献:

[1] 谭霈生.“舞台化”与“戏剧性”-探讨电影与戏剧的异同性[J].电影艺术,1983(07).

[2] 张东钢.也谈电影的“去戏剧化”[N].社会科学报,2015-03-12(008).

[3] 刘斐.世界图象时代、景观社会与电影之“罪”[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10):44-49.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