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细说京剧出身的相声名家都有哪几位「郭德纲京剧内容的相声」

时间:2023-01-06 12:05:13 来源:津沽一页书

大家好,细说京剧出身的相声名家都有哪几位「郭德纲京剧内容的相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过去有很多相声名家都是从梨园行改行说相声的,有学评剧出身的(如刘文亮),也有学河北梆子改行的,但多数还是京剧科班的为最多。为此,曲艺界约请唐瓦当跟大家聊聊京剧出身的相声名家都有哪几位?

中国曲艺界荣誉出品

主编

郝少宝


京剧出身的相声名家

文/唐瓦当



相声这门艺术讲究“说学逗唱”,其中“学”除了学方言、学鼓曲歌曲、学各种声音之外,主要就是学戏曲,业内人称“戏柳”。学戏曲,国粹京剧当然是首选功课,比如相声里有个著名的段子《追韩信》,连唱功带身段都是非常吃功夫的,侯宝林父子、刘文亨和搭档王文玉使的这块活比较经典。

过去有很多相声名家都是从梨园行改行说相声的,有学评剧出身的(如刘文亮),也有学河北梆子改行的,但多数还是京剧科班的为最多。最早是相声创始人朱绍文(艺名穷不怕)。朱绍文早年学唱京剧丑角,曾搭“嵩祝成”科班演出,后改习架子花脸。他擅长编写武戏,创作有《能仁寺》《八大拿》等剧目。清同治初年,由于连年“国丧”,朝廷下禁令戏园里不准彩扮登台,不准鸣响乐器,致使许多戏曲艺人被迫改行。朱绍文也失业沦为街头艺人,出没于北京的各大庙会和天桥,撂地说笑话、说相声。他善于自编自唱,主要有《黄鹤楼》和《大保镖》等段子,曾先后在北京北城和天桥一带演出,被列为“天桥八大怪”之首。

相声名家郭荣起的父亲郭瑞林也入过徽班学京剧,主工小花脸、兼学老生,后来拜了范长利为师,成了朱绍文的再传弟子。郭瑞林擅演“柳活”,学唱也最拿手,“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信手拈来。他的《改行》《杂学唱》《学梆子》《山东二黄》等都是代表作。侯宝林后来曾说他最佩服的“柳活”好的几位前辈,郭瑞林就算一个。


相声大师侯宝林也是从京剧转行说相声。1929年,12岁的侯宝林由养父带着他拜颜泽甫为师学京剧,16岁时,便在西单商场马绍箴的戏班搭班唱戏,因毗邻相声艺人朱阔泉、高德明、汤金澄的相声场子,渐受熏陶,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遂拜朱阔泉为师。但他既唱京剧又说相声,被班主所不容,于是只得回到天桥和“云里飞”的儿子“小云里飞”继续搭班唱京剧。“云里飞”叫白庆林,是相声名家白全福的爷爷,幼年时曾在“嵩祝成”科班坐科,武功很好,能在空中连翻两个跟斗,和谭鑫培搭过戏。其子白宝山(艺名小云里飞)也是京剧科班出身,在“宝文社”坐科,工铜锤花脸,出科后创演滑稽二黄。侯宝林、郭全宝和白全福的滑稽二黄都是跟他学的。“云里飞” 父子常搭台表演《戏迷传》,最拿手的段子是《黄鹤楼》和《捉放曹》《卖马》《阳平关》《戏剧杂谈》,其中《法门寺》《炸酱面》《空城计》《戏迷上厕所》等就是“小云里飞”创作的。“小云里飞”的儿子白全福艺名“飞不动”,跟他父亲学习铜锤花脸,擅唱《铡美案》。1940年 6月,侯宝林应天津燕乐戏院邀请,与师叔郭启儒搭档签约去天津演出,以反串京剧名声大振,当时报纸上称赞他是“唱功为相声第一人,学名伶皮黄最为神似”,连周信芳都跟弟子说:“学我,要像侯宝林那样学,”那时候相声艺人盛行演反串戏,马三立就被新凤霞拉着救场演了彩旦角儿——《孔雀东南飞》中的恶婆婆焦母。上世纪八十年代,侯宝林父子反串的京剧《追韩信》一经播出便赢得一片叫好声,郭全宝在京剧《三不愿意》中反串的角色也是得心应手。

当时一些观点认为,相声艺人歪唱京剧靠出丑博大家一笑即可,但侯宝林认为应该“对中求好”、精益求精。侯宝林有京剧底子,所以他表演的段子如《戏剧与方言》中关公的吹腔、《关公战秦琼》中的“点绛唇”、《卖马》中的锣鼓点、《戏迷》中的念白、《改行》《追韩信》中的麒派以及《戏剧杂谈》《串调》《杂学唱》《文昭关》中对老生马派、谭派、杨派的模仿都颇具神韵。侯宝林的长期搭档郭全宝也是学过戏的,郭全宝8岁拜师王少云学习京剧丑角,11岁开始演滑稽二黄,拜了相声艺人于俊波为师。所以少郭爷为侯宝林捧哏接得住,懂行。一些京剧题材的段子《黄鹤楼》《阳平关》《空城计》《武松打虎》《捉放曹》和侯宝林配合的珠联璧合。


说起反串,不得不说另一位相声名家马志明。马志明是“马派”相声传人,相声大师马三立之子,也是侯宝林带拉师弟。马志明曾经与京剧名家王佩瑜、邓沐玮反串《乌盆记》,饰演张别古,如果不卸妆,台词不加料,您还真就以为是一位专业京剧演员。其实马志明在戏校也是坐了六年科,1957年马志明12岁时考入天津戏校学武花脸。由于马三立与谭小培和谭富英熟识,又与马连良交好,自幼受家庭影响,也喜爱戏曲和相声。马志明相声里的京剧元素以动作见长,尤其是身段和武功,看他的相声《论拳》《大保镖》尤为过瘾、同时代的艺人无人能及,因为里面揉进了很多武净行当的如云手、双飞燕等做、打功夫,在《论拳》中,当时40多岁的少马爷居然跳了一次铁门坎,甚至在相声《学跳舞》里面马志明还加进了一段猴戏,60多岁还一样翻跟斗,这些段子的视频我百看不厌。马志明曾说“我最钟情的是京剧,而不是相声”,但因父亲被打成右派的株连,不得已改行说了相声,“虽然这辈子没唱成戏,但那几年的学习后来对我说相声也有很大的帮助”马志明如此感慨。

先生曾说:“相声演员很多人是从京剧界转过来的。老辈有先生(艺名“穷不怕”),是京剧演员改行说的相声,后来有常连安,我们这一代有侯宝林、郭全宝、王宝童、王长林,都是从唱京戏转说相声。”


寿字辈的相声前辈,“常派”相声的创始人先生也是京剧科班出身。先生本名常安,八岁到东北学京剧,工铜锤花脸兼演里子老生,艺名“小鑫奎” 十四岁进北京“富连成”学京剧老生三年,与马连良、、于连泉(艺名小翠花)、李连贞、王连浦等同科,萧长华在其本名中加一“连”字,取艺名常连安。后因嗓子“倒仓”无法唱戏,为了糊口在张家口变戏法卖艺,到天津后也在明地说相声,他的长子常宝堃(艺名小蘑菇)拜相声名家张寿臣为师,常连安被张寿臣代收为师弟,正式改行说相声。常连安比较著名的段子也与京剧有关,比如《空城计》《武松打虎》《杂谈京剧》,由于自己在戏班坐科,演起来也是游刃有余,而且里面都有正宗的老生表演,而且常连安和赵佩茹、常宝霆还一起反串过《打渔杀家》和《法门寺》,在里面演老生的本行。常连安由萧长华开蒙,与名丑马富禄是师兄弟和好友,其子常宝丰在《我的父亲常连安》中说:“后来我父亲改说相声,对京剧丑角艺术是有所借鉴的”。关于借鉴京剧,常连安有他自己的观点:“像《黄鹤楼》《捉放曹》这样的腿子活,必须要借鉴其他艺术门类,否则格调不行。”

寿字辈的张杰尧(艺名张傻子)也搭班唱过河北梆子以及京剧武生和老生,最后也说了相声。1931年张杰尧在北京白塔寺庙会重逢在那里撂地演出的绪德贵,他俩票演的一段学唱京剧麒派的《斩经堂》,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第二天他便正式加入了相声班社。除演相声、双簧外,有时也彩扮登台反串小戏如《小上坟》《打面缸》《打枣》,也自编自演过很多新段子,如《戏剧来源》《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张飞打严嵩》、《潘巧云告状》《江苏二黄》《上海二黄》《冒名伶》等戏曲段子。可以说,祖师爷赏他吃相声这碗饭,京剧帮了他大忙。

相声名家王长林也是唱京剧出身,虽然比侯宝林小15岁,但学京剧跟侯宝林拜的是同一个师父颜泽甫。王长林专工花脸,相声师承孙宝才。因为是唱京剧出身,王长林最擅演京剧题材的段子,比如与赵世忠、范振钰合作的《洪洋洞》《 洪鸾喜》《 失空斩》《 戏迷》《关公战秦琼》,不但说的好、唱得好,身段表演也是一绝,京剧花脸、青衣旦角都表演的功底深厚。侯宝林在相声门的师弟王宝童幼年也曾学戏,与侯宝林、白全福随白全福的爷爷“云里飞”在天桥撂地表演滑稽戏,后来才改说相声,1942年正式拜朱阔泉为师,与侯宝林、李宝麒、王凤山为同门师兄弟。

宝字辈出身梨园的,除了侯宝林、马志明、郭全宝、王宝童,还有欧少久(艺名欧宝珊)和骆宝珊。欧少久10岁时进北平的“斌庆班”坐科学戏,主工武行和架子花脸,以此谋生糊口,二十年代在京津京剧界小有名气。15岁开始随戏班走南闯北跑码头,但一次在沈阳演出《金钱豹》全武行翻筋头的时候,不慎摔断了右胯骨,造成终身残疾。戏唱不下去了,欧少久就去卖报谋生。后来经人介绍,拜在李寿增的门下学说相声。他的徒弟,也是他的合作者董长禄另立门户,先生只得凭自己深厚的戏曲功力,将折子戏片断以及坊间趣闻改编成单口相声,有时学唱京剧,还得念过门自己打锣鼓点,连续四五个小时,全凭自己一张嘴, 得益于对京剧和北方戏曲及曲艺各门类都很熟悉,他的《黄鹤楼》《汾河湾》《洪羊洞》《贼骨头》《跑龙套》《大改行》《大保镖》《戏迷传》《批当行》《三娘教子》等戏曲改编的相声段子都精彩纷呈,很受广大观众的欢迎。骆宝珊9岁与哥哥骆洪年一起在京剧班社坐科,后离开班社拜马桂元为师,拿手活有《戏迷药方》《汾河湾》和《全德报》等“腿子活”(甲乙分包赶角,先进入角色来表演,后退出来叙事)。

在“富连成”坐科的,还有李伯祥的父亲李洁尘。李洁尘原名李惠民,祖上是旗籍汉人,民国肇建,旗人的 “铁杆庄稼”(旗兵世袭,俸禄不减)倒了,温饱便成了问题,李惠民不愿吃苦学艺,就跑到北京白云观当了道士,道号洁尘。但道观有规矩,独子不得出家,所以又到“富连成”科班学京剧,跟世字辈的学里子老生,但时间不长就开了小差,学戏太苦了,还总挨师父的打。李洁尘从此就在北京地摊上跟着聂文治学相声,混碗饭吃,后来到了天津,也多次在唐山作艺。李洁尘拿手的段子有《王宝钏洗澡》《醋点灯》等,其中《王宝钏洗澡》中有大段学方言和学京剧念白的内容。李洁尘的儿子李伯祥也是相声名家,受父亲影响,解放前曾拜著名武净邓金昆(与王金璐同科)为师,也算半个梨园行的人。李伯祥先生学了虎跳、毽子、旋子、漫子,演戏的板眼、尺寸、劲头、辙韵。李伯祥自己说,这对他后来说相声很有帮助。比如在台上拉个山膀、扯个云手,一个“狮子滚绣球”的招式使出来,有京剧行内的人就说,一看就学过戏,懂得板眼尺寸,2013年全国少儿京剧大赛还曾请李伯祥去当评委。

赵霭如的弟子李桂山早年也搭过京剧班子唱戏,后以说相声为主,代表作里腿子活居多,主要有《杂学唱》《黄鹤楼》《捉放曹》《洪洋洞》《吕布戏貂蝉》《张飞打严嵩》《群英会》等。刘文亨的弟子范清堂也是从洛阳京剧团的老生、武生行当转到曲艺团说相声的,他得益于唱京剧的功底,范清堂和其师一样,以柳活见长,尤其是学京剧流派惟妙惟肖,代表作有《杂学唱》《汾河湾》《马派戏迷》等。张志田也有类似经历,也是从吉林京剧团转到省曲艺团的,拜师常宝霆从事相声表演,他的戏曲功底也非常深厚,学唱生旦净丑尤为见长,代表曲目有《赞京剧》《铡美案》《改腔串调》等。

侯宝林要求“对中求好”对科班出身的戏曲演员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非京剧科班的相声演员来说就得下苦功夫了。大家公认的“柳活”最好的刘文亨,为了学戏买了一千多张唱片,为了说好《学越剧》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居然看了七十遍越剧电影《梁祝》。为了学好京剧,刘文亨交了很多京剧界的朋友,而且京剧名家厉慧良、朱玉良都亲自指点过他,下了很多苦功夫。


刘文亨的《学唱京剧》《批大戏》《忘词儿》《追韩信》《杂谈地方戏》《杂学唱》都是学唱经典。相声前辈华子元(华德茂)是一位“德”字辈老艺人,由张德全带拉师弟成为恩绪的徒弟,但先生最早却是一位京剧票友,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电台表演的《空城计》《捉放曹》《黄鹤楼》《汾河湾》都很受欢迎,而且开了单口柳活的先河,创作了单口相声系列《戏迷传》,包括《改良教子》《卖王瓜》《山东戏妻》《请医》《戏迷闹学》《捉放曹》《卖梅汤》《改良失街亭》《回龙阁》《闹五更》等,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单口柳活示人,而且以学京剧为主,给相声添了产业。

陈涌泉和刘洪沂的“腿子活”也是比较优秀的,虽然他们不是科班出身,但也是京剧票友世家,刘洪沂的母亲还是中国第一位女花脸演员,师从金少山。陈涌泉和李金斗合作的《武松打虎》《捉放曹》都很见功力。《武松打虎》中,武松喝酒,酒保从下面蹭酒,以及“扇子功”就是陈涌泉将李万春兄弟《武松打虎》中京剧的技巧融进了相声表演当中;刘洪沂的《赴宴斗鸠山》《遇皇后》《新编四郎探母》也显示了京剧世家的底子。


参考书目:《侯宝林自传》(侯宝林);《我的父亲常连安》(常宝丰);《张寿臣传》(张立林);《马三立别传》(刘连群);《往事回忆》(阎笑儒、倪钟之);《相声快嘴李伯祥》(李伯祥、钱钰昆);《清门后人——相声名家陈涌泉艺术自传》(陈涌泉、蒋慧明)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主编:郝少宝 编辑:张大民、潘侠风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