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蕴含工匠精神的三种荆楚文化「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

时间:2023-01-09 15:17:13 来源:湖北发布

大家好,蕴含工匠精神的三种荆楚文化「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昨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我省首个民间工艺传播基地。该基地旨在弘扬“工匠精神”,实现我省优秀民间工艺的活态传承。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快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咱们大荆楚都有哪些厉害的民间艺术吧!

房县剪纸

房县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扎根在民间艺术之中,是浓郁的乡土人情培育着她,使之一代一代延续发展。房县剪纸,既有县城杨维张、张秀英、张宏芬、安阳乡冯顺英、周梅兰等老一辈艺人以精巧的手艺传授后辈,又有青年一代剪纸新秀郭琴、秦祖兰、魏泉云等继续传承着这古老淳朴的民间艺术。

黄陂木版年画

黄陂木板年画是湖北武汉的汉族民俗工艺品。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汉族农耕社会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作为民间画匠、雕刻匠、印刷匠纯手工工艺制品。主要表现形式有门画、中堂画、连环画、吊屏画、屏风画、单幅画,有黑白、三彩、五彩套色不等,内容主要反映历年、民间故事、山川风貌、神仙佛像等。

木雕船模工艺

湖北木雕船种类繁多,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的小型木船。湖北木雕船除使用圆雕、浮雕、镂雕等传统技法外,还特别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和精工制模,不仅船体花纹清晰、匀称纤细,而且楼阁门窗、栏杆等处的花纹也处理得精细入微。

武汉泥塑

武汉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汉族民间艺术,武汉泥塑指黄陂泥塑。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今属李集镇)——中国的泥塑之乡,曾吸引过世界的眼球。著名的归元寺罗汉塑像,就是出自黄陂匠人。

楚剧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汉族地方声腔剧种之一。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宜昌、黄石,随州十地市五十余区县。是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

红安大布

红安大布是革命老区红安县民间手工制作的一种纯棉纺织珍品,又称红安老布、红安粗布、红安土布。数百年来当地农民就有纺纱织布的风俗,战争年代红军将士用大布制作军服被单,出现过男将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织布送衣的动人情景。解放后,很多将军仍然喜欢使用家乡的粗棉大布制作床单、衣服。

汉绣

清嘉庆年间汉绣初见于江夏。汉绣以“平金夹绣”为主要特色,与全国苏、湘、粤、蜀等名绣驰名中外。具有色彩浓艳、华丽多彩、金碧辉煌、装饰味浓的艺术效果;针法与"四大名绣"迥异,是有其特色的精美刺绣工艺。

武穴竹编

竹编是武穴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有着100余年的发展史,它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牢固而不显粗笨,精巧而不失单簿,富有装饰而不失繁琐”,以精巧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享誉海内外,被赞誉为“神州竹器之秀”

利川坝漆

坝漆又称国漆,特指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现在主要有利川毛坝坝漆和咸丰小村坝漆。产于毛坝的生漆不仅是优良的漆料,其树还是传统的经济林,其漆木合一的特点曾经给漆农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景阳菊花石

菊花石其“花”蕴育于几百万年以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亦可称“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其花型酷似异彩纷层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因石头中蕴含的方解石晶体酷似菊花而得名,又被称之为“会唱歌的石头”。

恩施西兰卡普

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

(来源:湖北日报、网络 整合 梁唯雅 实习生 李奕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