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书画作品:我的“一字之师”

时间:2021-10-10 17:45:15 来源:

我的“一字之师”

转眼之间,傅国钦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2008年12月6日,“傅国钦书法艺术精品展”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大型出版物《一代书家千秋风范———隆重纪念傅国钦先生百年诞辰》同时公开发行。“傅国钦书法艺术研讨会”随后召开,来自北京、长沙等地的专家、学者对傅先生的书品、书风、书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面对此情此景,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傅先生。

两个鸡蛋的奖赏

傅先生生于1908年,卒于2005年,字定远,号求己山主,五岁起入私塾读诗文、临碑帖。在长达九十多年的书法艺术实践中,他楷法颜、柳,行学何绍基,隶宗汉碑、邓石如,篆师石鼓、金文,草学怀素,五体皆精,尤擅隶书、行书,艺术造诣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之境。

傅先生生于清末,成长于民国,经历过“文革”动乱,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经常面对饥饿、贫困、动荡的人,为何把书法当成了自己的“最爱”呢?老人亲口告诉我,他小时候刚入私塾时,启蒙老师教大家“描红”。有一次,老师当众表扬他的字写得“最好”,他把这件事说给母亲听,母亲十分高兴,破例煮了两个鸡蛋作为奖赏,同时还要求他“以后一定要把字写得更好”。老师的表扬和母亲的鼓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那以后,他对写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坚持在乡村里寂寞地写个不停,字写得越来越好。直到2002年10月10日,湖南省文联、省书协为他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了“九五老人傅国钦先生书法艺术展”,他终于从乡野山村写进了京城,当场泼墨挥毫,写得那些书画界、评论界的“大腕儿”交口称赞,心悦诚服。

“福”要写宽,“寿”要写长

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有幸与傅先生交往达十年之久。十年交往中,我视傅先生为恩师,傅先生引我为知己,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交谊。

记得有一次,我向傅先生请教“要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希望他能传授一些“真经”给我。傅先生沉吟良久,回答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多写。”然后,他又对我说:“写字是有技巧的,要想掌握好技巧,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动手写。每天都写,不断地写,用心地写,才熟能生巧。另外,书法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讲究,必须和谐统一,这样才更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他还举出如何把榜书“福”、“寿”二字写好的例子,耐心地为我进行讲解。他说,人们大都喜欢将“福”、“寿”分别悬挂于厅堂,但书写时不能同样处理,“福”要写得宽,结体宜宽博,寓意“福”广;“寿”要写得长,结体宜瘦长,寓意“寿”长。傅先生还当场为我书写了一幅四尺中堂“福”字,作为赠礼,令我十分感激。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当他写完这幅作品的上款“智群先生雅享”时,我不禁脱口而出道:“傅老,这个‘享’字是不是应该写成‘赏’字啊?”傅先生微笑着对我说:“你是有福之人,应该‘享’福,而不是‘赏’福。”多么美好的祝福!多么慈爱的老人!功夫在字外,傅先生常对我说,一件书法作品不仅要“大气”,还要有“文气”,如果“匠气”太浓,就会俗不可耐。如何摆脱俗气?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做足字外功夫。

blob.png

傅国钦书作

傅先生自幼研习古诗文,传统文学修养深厚。他的诗、联作得都非常好,内容健康,风格清新,朗朗上口,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比如他的《咏纸花》诗:“原来妙手夺天工,叶自绿来花自红。不与众芳同谢落,人间长此驻春风。”再比如《题鄱阳湖碑林》诗:“大地风云起鄱湖,几经鏖战鲁阳戈。红军一统中原日,浪静风平马伏波。”即便是“人生富贵,并非天成。勤俭耕读,是其主因。夙兴夜寐,创造发明。享受不尽,其乐融融”这样通俗易懂的诗句,也颇富哲理,耐人寻味。所以,每每品读傅先生的书作,总能感觉到其深厚的字外功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字之师

有一天,我以自己的书斋名“雅涵堂”为题,拟撰了一副对联:“雅藏书画增情趣,涵养道德师古人。”而后想请傅先生为我书写,悬挂于书斋中。傅先生仔细推敲,觉得应该将“情”字改为“今”字,并征求我的意见。我认为他改得非常好,就真诚地称他是我的“一字之师”。傅先生连连摆手,然后欣然为我写就了这副对联。

“雅藏书画增今趣,涵养道德师古人”,这是我的座右铭,今生今世将永远伴随着我,我也将永远怀念可亲可敬的傅先生。(图为傅国钦书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