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边城沈从文课后题「沈从文边城在哪里」

时间:2023-01-16 19:57:10 来源:青铜月

大家好,边城沈从文课后题「沈从文边城在哪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窦跃生

一、作家介绍

从小学文化到顶级作家,沈从文是一个奇迹。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17年,沈从文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

1918年,沈从文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就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9年。沈从文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

1930年,沈从文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4年,沈从文完成了《边城》,沈从文小说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1948年,沈从文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1960年,沈从文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69年,沈从文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981年,沈从文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1984年,沈从文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沈从文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 、《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梗概讲解赏析

川湘交界的茶峒(dòng汉人居住的山中小块平地)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身份,下等人,劳动人民)和孙女翠翠(孤苦伶仃,没爹没娘,小山妞。请同学们记住这个人物的名字!)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和动物为伴)。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清贫而单纯,像湘西的山野)。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城里人,上等人,有钱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人物身份和性格)。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性格豪爽)。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nuó音诺)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这三个人名声好)。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民间风俗),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翠翠喜欢傩送。民谣:好马到校场,好人到会上。有比较就有鉴别)。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哥哥喜欢翠翠,三角梅)。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也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弟兄两个爱上同一个美少女。故事)……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四角帆。官二代的阔小姐,老二。故事更加丰富,情节更加曲折。结构艺术。小说的使命在于:关注人物命运)。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老二的性格。清秀而倔强,为了爱情决不让步)。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愿让她自己做主(开明而善良的爷爷。每个家庭都希望有一个好爷爷)。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文学的生命在于创新!!以什么形式呢?留下悬念),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文明而又浪漫的民俗。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特别有意思。刘三姐的山歌。湘西风情富有个性)。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不战而胜。哥哥与弟弟的亲情,两个少年与一个少女的爱情故事。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牛郎织女)。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到了城里,人们却告诉他:原来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哥哥死了,为了爱情?是天灾?还是自杀?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震撼灵魂)……码头的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真情变成仇恨)。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误会,是故事的道具。特别提醒,要使用这个武器)。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翠翠有罪吗?红颜祸水吗?)。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平静生活因为爱情而遭遇风雨雷电的袭击)。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船,一个漂泊不定的家呀!这个比喻多么美啊!故事道具。隐含着家破人亡),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塔,谐音,塌。精神的家园也塌陷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最悲催的场景。少女唯一的亲人失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两难的结尾选择。希望和失望是一对亲兄弟。多么凄美的象征意义啊!翠翠到底能不能等来她的幸福和爱情呢。美到骨髓里的小说啊。沈从文,修炼了千年的老文狐。这么惊心动魄的小说,不分享给更多的人,简直就是罪过)。

无根的家——船。在岁月静好中,讲一个撕心裂肺的故事。因为爱情,两个家庭家破人亡。读者要问,谁之罪?

三、主题情怀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小说正是通过他们相互间的男女之爱、祖孙之亲,父子之情和邻里之睦的描写,生动地层现这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自然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四、艺术特色

1.人物塑造。


翠翠:展现生命本色,是善的化身、美的化身。灵秀、乖觉、明慧、清纯,集天地、人性之灵性为一身――神性。《边城》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显然受到中国传统艺术写意传神笔法较深的熏陶,它的人物更具东方式的恬静的美,如翠翠是湘西山川灵气化育而成的自然之女,天真、纯洁、活泼,柔情似水,翠翠在风吹日晒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傩送:外在:俊美、善歌。心灵:勇敢、坦白、无私、正直,为爱情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

2.创造氛围

描绘具有诗情画意的湘西边地风景和风俗,为展开故事情节刻画种种人情美创造氛围。作者以他特有的审美眼光,放开笔墨,绘出了一幅幅明媚秀丽的风景画,溪边碾房、水车,河上的方头渡船,攀渡的缆绳,河岸的白塔、青崖、黄狗,山上的翠竹、丛林、鸟语,乃至自然界的雾霭风雷,无不写得逼真细腻,美不胜收,使人如置身湘西边地山光水色之中。

3.语言艺术。

每一句都“谷粒”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玛瑙樱桃。《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沈从文在文中写道“‘茶峒’的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bàng)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这些都是湘西世界之美,仅用纯粹不加修饰的行字,就把观众带进那样一个至纯至善的生活环境当中。

4.结构完美。

《边城》是一篇小说,但更像一首二十一个断章组成的长诗。整部小说散发着浓郁的诗意,给人一种非常纯粹的阅读体验。《边城》是一曲描写湘西人们人性美的“牧歌”,一部美丽得如此朴素,悲剧得如此优美的人性“牧歌”。


五、写作知识


沈从文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论技巧(沈从文)

几年来文学词典上有个名词极不走运,就是“技巧”。多数人说到技巧时,就有一种鄙视意识。另外有一部分人却极害羞,在人面前深怕提这两个字。“技巧”两个字似乎包含了纤细、琐碎、空洞等等意味,有时甚至于带点猥亵下流意味。对于小玩具小摆设,我们褒奖赞颂中,离不了“技巧”一词,批评一篇文章,加上“技巧得很”时,就隐寓似褒实贬。说及一个人,若说他“为人有技巧”,这人便俨然是个世故滑头样子。总而言之,“技巧”一词已被流行观念所限制,所拘束,成为要不得的东西了。流行观念的成立,值得注意,流行观念的是非,值得讨论。

《诗经》上的诗,有些篇章读来觉得极美丽,《楚辞》上的文章,有些读来也觉得极有热情,它们是靠技巧存在的。骈体文写得十分典雅,八股文章写得十分老到,毫无可疑,也在技巧。前者具永久性,因为注重安排文字,达到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亲切,妥贴,近情,合理的目的。后者无永久性,因为除了玩弄文字以外毫无好处,近于精力白费,空洞无物。同样是技巧,技巧的价值,是在看它如何使用而决定的。

一件恋爱故事,赵五爷爱上了钱少奶奶,孙大娘原是赵五爷的宝贝,知道情形,觉得失恋,气愤不过,便用小洋刀抹脖子自杀了。同样这么一件事,由一个新闻记者笔下写来,至多不过是就原来的故事,加上死者胡同名称,门牌号数,再随意记记屋中情形,附上几句公子多情,佳人命薄,……于是血染茵席,返魂无术,如此如此而已。可是这件事若由冰心女士写下来,大致就不同了。记者用的是记者笔调,可写成一篇社会新闻。冰心女士懂得文学技巧,又能运用文学技巧,也许写出来便成一篇杰作了。从这一点说来,一个作品的成立,是从技巧上着眼的。

六、相关阅读欣赏

(闪小说)


花语秘密:康乃馨,橘红色


窦跃生


康乃馨,橘红色。母亲的秘密有一个。

三个闺女一个儿。有一个是抱养的。红豆小时候,街坊邻居都是这么说。

大姐名叫红云,二姐名叫红雨,三姐名叫红雪。天下雪花皆为白,哪有红雪这一说?错,错,错。

红雪闹着问母亲:“我是咋生出来的?”

“那一年,下大雪,红梅绽放落喜鹊。我把你抱回家,你本是芭茂棵里捡来的。”母亲说罢笑呵呵。

人生转眼几十年,母亲年龄九十多。头晕眼花腿无力,医院里面病床卧。

红豆捧来花一束,康乃馨,橘红色。花语代表儿子心:“康乃馨,表达的意思是,健康就是温馨。”母亲见花把泪落。

三个女儿,三枝花,面面相觑无话说。

母亲临终无遗憾,捧出一个红宝盒。“红豆儿,快打开,你亲生母亲有封信,你本是我抱养的。”

“亲妈妈,亲母亲。孩儿不用开宝盒。”红豆泣血连声说,“这个秘密我知道,养育之恩比海深。平时娘最心疼我。”

三姐还是不放心,开打宝盒手哆嗦。全家都是A血型,只有红豆是O型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