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收藏百科:李可染阳朔写生

时间:2021-09-06 15:45:27 来源:

李可染阳朔写生

1962年7月,李可染先生偕夫人邹佩珠先生一起来到秀甲天下的阳朔写生。作为一位阳朔的美术爱好者,我和诸多同好得以跟随在他们身边学习,受益匪浅。当时,李先生一边写生,一边讲学,两不耽误。当时之情景,现在依然历历在目。

见面之后不久,李先生就告诫我们说:“学画首先应该有意志和毅力,要有严肃的态度,要对中国山水画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认为中国山水画不能反映现实,这是错误的看法。山水画不仅能反映现实,而且还可以发扬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坚定不移地在山水画艺术道路上走下去。要有严肃的态度,不能拈轻怕重,遇到困难就得克服,经过反复、仔细的思考观察后再画。反复观察认识对象以后,掌握对象的规律,就要强制自己的手在画面上表现自己认识感受到的东西。但是,这种规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的,而是要画者有坚强的意志和严肃的态度,对着客观事物不断地进行细致的观察,不断地画,久了就能掌握这个规律。现在有的青年人眼光很短浅,遇到困难就回避,用简单的几笔带过去就算了,这样学不到东西的。因为不克服困难,你总是不能掌握新东西,学到的东西必然很少。所谓在艺术上的‘简练’,就是在‘繁’里淘出来的。这道理跟淘金一样。接触到的东西本来就少,你却还要再简练,那简直是胡闹。作为一个画家,要有长寿的打算,因为艺术道路是漫长的。可有的青年人就是有短命的思想,早晨投本,晚上就想有收获,急于求成,一抬脚就想到艺术尽头。这是不成的。一个人,要在20年内学好画,成为一个好画家,是很难的。中国画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一般人都是到六十来岁才能真正画出点东西来。你们还年轻,应该要往长远处想,在艺术道路上慢慢摸索着前进。”

阳朔的山水很有特色,想画好并不太容易。对此,李先生也十分认同。而且,他还对如何画好阳朔有很多想法。他对我们说:“画你们阳朔与其他地方不同,要以写生为主,其次还要多临摹。《芥子园画谱》里还没有阳朔山水的皴法,只集中了少部分皴法,其余的还要靠你们对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找出它的规律,比如哪里有石纹,草生长在哪里,树生长在什么地方。通过独特的感受,慢慢就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临摹固然需要,但千万不能把古法硬搬到写生中去,应提供参考,再加上自己观察体验所得的东西,掺杂到里面去,就成了有生命的东西。写生时,有些青年人只求表面涂几笔就算了,那绝对不行。”

有一天,我们问到了中国画的线,李先生说:“由不同的着力点,组成一条线,是有力度的,立得起来,沉得下去,能力透纸背。”说到这里,他回忆起了自己1957年在德国画《麦森教堂》时的情景。他说好多德国艺术家都没有想到中国画的笔墨线条能够那么生动感人,而这正好说明了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在阳朔写生期间,李先生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并对这些素材分门别类,比如山、树、房屋、行舟,比如阴、晴、雨、雾。为了画好漓江边典型的房子,他还发现了大圩和木山村两个极好的写生基地。另外,他对阳朔许多有特点的树也都情有独钟,都观察过多次。而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漓江烟雨。李先生对漓江烟雨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观察和体验,眼看心记,深深印在脑海里。

“阳朔山水,一辈子也画不完”。离开阳朔前往广州从化温泉时,李先生这样对我说。由此,足可见李先生对阳朔这一方水土依依不舍的爱恋。后来,他创作了不少关于阳朔、关于漓江的佳作。我以为,那些画作之所以那么绝妙,就是因为李先生已经把那种深情爱恋和感悟溶在了自己的血液里,而且是在用一生的精力来讴歌赞美漓江,讴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其实,李先生对阳朔、对漓江是这样,对其他地方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图为李可染画作《漓江胜境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