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收藏百科:笔墨情怀

时间:2021-10-08 17:45:01 来源:

笔墨情怀

或许是“抓周”时抓到一支笔的缘故,我早就对笔墨有一种特殊的感觉,神圣而庄严。从小,我对留有墨痕的纸,尤其是宣纸,都是小心翼翼,轻拿轻放到了有时要抑着呼吸的地步。在我看来,那是一样让我珍重甚至有点敬畏的东西。它的背后,是浩瀚而厚重的谜。我一直记得上初中时拿着老师手书的幻灯片的情景:透明的玻璃纸上,是黑色的笔迹,那飘逸灵动的连丝,仿佛是高超的舞者,比如公孙大娘,我似乎能看到那翩跹的舞姿,听到那裙裾拂过时轻微的风声。

可惜我一直只是业余随性地练一点字,始终没能写出感觉来,国画也是高考考完以后才学的。到了大学,有了更多的闲暇,也有了更广的视野,我与笔墨更为亲近了。事实上,我几乎每周都会留一点时间写写字,或是画画画。有一次,我为学校书画社画宣传海报,画的是竹梅麻雀和墨兰。那天,我一直画到了晚上12点,很是尽兴。澄明如水的灯光下,铺开素纸一张,案头是透明的笔洗,是画碟,是墨。我搦管挥毫,看笔端充满灵性地在纸上运行,纸上遂相应地渗开一道道印痕。这样一笔一笔下去,那些印痕相叠、相破、相融,浑成一体,呈现出一种气韵、一种精神。这时的感觉,借用作家张炜的话,可称为“笔与纸的温情”。它不是技,而是近乎道;它与章法无涉,而与性情有关;它如放舟长江,亦如纵马大漠,更如庄周笔下的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画成收笔,也确如庖丁那般潇洒利落,“提‘笔’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笔’而藏之”,快意非常。

blob.png

关于笔墨,一次在南京朝天宫看到的场景也让我印象深刻。那天,天气晴和,在朝天宫的广场上,一位老者提着一支巨大的毛笔(或者可以说是袖珍的拖把),蘸着清水,在地砖上不紧不慢地写着“春花秋月何时了”。老者写的是行楷,结体优雅清丽,内藏筋骨而流美于外,显出一定功力。他的身边不知不觉地聚拢起一群人,其中就有我的父母和我。大家都默不作声地注视着,时而互换眼色,时而微微点头。那氛围像极了我在故乡的一家画廊看鉴宝时的情形——如此蕴味深厚的静默,如此呵护慎重的赏鉴,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笔墨也常化入我的幻境。每当我读到诸如“画眉深浅入时无”、“红袖添香夜读书”之类的诗句时,常会生发出这样的想象:那应当是在一个明月皎皎的夜里,案头兴许点着红烛,兴许焚着幽香,两个心意相通的人儿,眸光相对,那只执笔的或是研墨的素手轻轻舞动,一缕缕墨香沁人心脾。我往往在这样的遐思中沉醉,然后蓦然发现自己远非梦中兰心蕙质的佳人。这种落差,也是冥冥中推着我练字学画的一股动力。

只愿长醉不愿醒——我的笔墨情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