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王一亭与关东大地震

时间:2021-10-11 17:45:02 来源:

王一亭与关东大地震

在日本东京的横纲公园(陆军被服厂旧址)内,有一座纪念关东大地震的东京都复兴纪念馆。一走进该馆二楼的展示厅,就能看到墙上挂着四幅绢画(见图),分别为《拾得大士图》、《寒山大士图》、《铁拐仙人图》、《蛤蟆仙人图》,乃近现代上海著名书画家王一亭1931年所绘画作。这四幅画,叙述着中日民间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3年9月1日上午11时58分,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8.2级地震。地震导致99331人死亡,43476人下落不明,103733人受伤,128266间房屋被毁坏。地震后又大面积失火,东京烧失面积约38.3平方公里,横滨烧失面积约9.5平方公里。整个震区的财产损失达300亿美元。特别悲惨的是东京下町区,约4万人逃到陆军被服厂广场避难,因地处下风,不久广场就被猛烈的大火包围,3.8万人被活活烧死。悲剧发生之后,有一位中国人挺身而出,以中华民族博大、宽容的胸怀,捐物资,捐字画,济生者,悼亡灵,进行全面、无私的赈灾。他就是王一亭。

王一亭(1867—1938),名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出生于上海南汇周浦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书画家。他创办工厂、船厂、银行,财力雄厚,影响广大。他是早期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绘画融任伯年等人笔墨、意境于一体,独树一帜,与吴昌硕并称“海上双璧”。正是他慧眼相中吴昌硕,把吴从苏州邀请到上海定居,并为其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消除其后顾之忧,从而助其成就了晚年艺术的辉煌。

王一亭又是慈善家和虔诚的佛教徒,以普济众生为己任,在上海历次的慈善活动中捐资无数。此外,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组织慈善团体,开展济贫、职业教育工作。尤其是在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后所做的一切,更为他赢得了“王菩萨”的美名。

关东大地震发生次日,王一亭等人即发起成立了“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广泛开展活动。几天之后,他们便迅速以募捐款项购买了大批的大米、面粉、药品、衣被等物品,通过轮船招商局的“新铭”号轮船运往日本。“新铭”号所载物品是第一批抵达日本的国际救灾物资。之后,更多的赈灾物资又从上海发出。赈济生者的同时,作为佛教徒的王一亭又在佛教界推动成立了“佛教普济日灾会”。由这个组织发起,上海的玉佛寺及峨眉、五台、九华、普陀四大佛教名山都举行了49天的“普利水陆道场大法会”,悼念亡灵。后来又决定铸造“幽冥钟”一座,置放到灾区,期能随时击钟,为罹难者祈福。但当时的日本政府根本无力营造置放这座梵钟的建筑。于是,王一亭又多方奔走呼吁,先后征得赵子云、吴待秋、姚虞琴、王季眉、王个簃、马骀、吴昌硕、田桓、郑孝胥等38人的书画精品273件(其中当然少不了王一亭本人的多件作品),一并运到日本展览、义卖,所得款项悉数交作建造纪念馆及钟楼之用。

1930年8月31日,钟楼落成。同年10月1日上午,幽冥钟始撞仪式举行,随后又举行了诵经、撞钟活动。幽冥钟由黄铜铸成,高1.69米,钟口直径1.21米,重1.56吨,钟身镌有“普闻钟声,冥阳两利。中华民国癸亥冬月建。吴兴王震敬书”字样。

次年,王一亭率书画代表团赴日本参加书画展览,正值复兴纪念馆竣工,王一亭不禁百感交集,当场挥毫绘就了前文提到的那四幅绢画。

blob.png

日本人民一直对王一亭铭记在心,也将这四幅绢画悬挂至今,而且在画旁配上王一亭的照片,并附有充满感激之意的介绍文字:“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时,以上海为中心的援助活动的先锋……在赈灾时表现出全部的热情。”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