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书画展览:我是如此“再造”山川

时间:2021-11-05 07:45:00 来源:

我是如此“再造”山川

两年前与画友一起去江南采风,由安庆市过长江,途经贵地,青阳等地,直奔黄山。坐在行驶的汽车上,隔窗望去,看到贵地县境内地势起伏不平,多是丘陵地带,然而随着向前走,山截止来越多,越高大,树木也越来越茂密了,当汽车驶过青阳县城,便有一种山深林密的感党,又走了一程,公路旁的山势逐渐陡峭高耸起来,行驶在峡谷中的汽车好像走进了“别有洞天”的另外一个世界。

图为《深山清流》

我估计此时一定钻入深山老林了。此时凝目观看,眼前前别有一番景色,层层峦叠嶂,山势连绵起伏,无边无际;山上林木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几乎看不到裸露出石块,记得当时是阴天,而且时有阵阵小雨随风飘洒。更使人觉得境地幽邃。再看这山,朦朦胧胧。山上的林木层层叠叠,茂密幽深,呈现出一种黑黝的墨绿色,无怪人言:“苍山如黛。”并且偶有氤氲之气飘浮其间,使我不由想起了王维“空谷归人久,青山皆日寒”的诗句。此时此景,不正是这种意境吗?更巧更美的是,有一条小河与公路相伴,蜿蜒于峡谷之中,时宽时窄,时隐时现,清澈见底,亮光闪烁,轻快地淙淙流淌,当拉近黄山 (原太平县)时,山间出现了一个湖泊,据说,这便是太平湖(当是人工水库)。并时见村落点掇于山脚湖滨之间。

图为《山家》

清澈明清的水,苍翠葱郁的树,层峦高耸的山,相互映衬,互使人感到苍莽深邃幽冷森然,也不失山兰水碧的情调,总之,十分好看入画,我想这一路景色,不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山水长卷吗?看看这一切,使我这个长期生活在北方平原的人激动不已、兴奋异常,恨不得立即将其描绘下来。但是,汽车在飞速行进,又加山路颠簸,这一幕幕的美景一闪即过。不用说速写,就是用相机拍照亦不大容易,别无办法,我只好默默地牢记在记……那次江面一行,虽然浏览了不少名山大川,如燕山、庐山、九华册等。那些山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一路景色,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难以忘怀。

张晋东 山水画

于是,我使产生了创作的欲望,非将它画出来不可,但是,用怎样的构图,什么技法再现这种意境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使我常常夜不能寐,苦思冥想。这样大概“孕育”了半年之久,心中略有些眉目(腹稿),就开始了艰难的“制作”。将真山“吃”在腹内、记在心中,这是一步;再将头脑中之山现于纸上,这又是一步。这一步当是最艰难的一步,最关键的一步,即使有写生稿也不是容易的事。经过几易其稿,反复修改之后,终于确定了现在所用构图,接下来的问题是用什么技法表现画中的各种景物。

张晋东 山水画

以前,古人表现这类山林葱郁的作品实不多见,无成法可供参考,而且,我也不打算使用前人现成的技法,很想用一种新的技法表现心目中的那种意境,于是试用不同的技法画了几稿,但均不理想,以失败告终,此时,我并未灰心,而是继续探索新的方法。后来,我考虑到,在这幅画中,山是主体。如果山画好了,就算成功了大半,于是像打仗一样,我用主要的精力攻“山头”。册上长满了密密麻的树木,所谓画山,其实就是画权,即用什么方法表现这些树木丛树。过去我曾用干笔卧擦的方法,表现弱方石土相间的荒山,擦出的效果是大小圆圈,互相衬套,自然天成。目前,还未发现有人用此法画树木。

张晋东 山水画

我就大胆地做实验,干擦出圈后,又用干笔散锋上下勾擦……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出现了较理想的树木的效果——满山林木,郁郁葱葱的味道,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在适当的位置上画了两三组裸露的山石,这样,山体基本完美了,主册即告成功。为了与主册相协调,下部的坡地,也用擦圆的方式略加皴擦。怎样画近处的树呢?因为主册的圈线浓密、墨色较重,我便用大片留空白的方法处理近树,起到了以暗托明、以繁托简、相得益彰的效果。这样,近树与远册拉开了距离,产生了深远的空间感,视觉也感到特别舒服,树用墨近景,虽然简略,决不可草率行事。于是在认真勾勒树干树枝的基础上,又用擦圈的方法将树冠部分擦出块面,与主册和坡地相统一起来。接下来就是怎样画河流。因为上半部的画面多被黑色的大册占据,所以在画河注时,我就有意识地不勾波纹,仅在坡脚下淡淡地涂几笔倒影便产生了水的感觉。

张晋东 山水画

这样,就形成了大明大暗的黑白对比,使整个画面较为明快,画面上部的册虽沉重而无压抑之感,我还在树间画了此小房子,在河流中画了几只小船,以增加生活气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至此,整个墨稿就基本完成了。在上颜色的问题上,我同样采用了先处理主角——“山”的办法。为了体现大山的幽深,苍翠,我未使用绿色调,而是使用花青加墨多次罩染,使效果化用绿色更感苍翠,很好地突出了“皆日寒”的“寒”字,再现了当时 的感觉,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意境。为了搭配冷暖色调,那些裸露的山石用赭石罩染,并在山尖处稍留白色高光。

张晋东 山水画

虽然仅几小块儿,但衬托得主山更翠更冷,恰到好处。当时是夏季,近树应是绿色的,但我考虑到,绿色与花青皆为冷色,这样用色可能不美,我决定将要景改为秋景。黑色与黄色相配很协调、明亮,我便将近树染为明黄色,远一点的树稍加绿色或赭石。色彩完成后,效果果然很理想,因此在创作时不必拘泥于真家生活,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怎样更美、更理想,便怎么画。上部较远一点的山色墨、线繁,易向前凸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山前画了几组白色飞鸟,一下子就将山推远了,空间或大大增强了,而且使画面气氛更加生动活泼。

最后进行一些局部整理,此画就算全部完成了,我心中感到“如释重负”。我自己认为此画还算成功的:一是反映了出了自己心中的意境。二是较有新意。在这幅画中着意突出了一个“清”字和一个“寒”字,较好地反映出自然生态状况下南方山水那种出深、宁静、一尘不染的境界。我将其命为《深山清流》师长和画友看后反映良好,后来它在一次全国展览中获了奖。当然,这仅是一种尝试,一定还有很多不是之处,希望方家多多指正。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