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简述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特征「国画美术鉴赏」

时间:2022-11-24 14:29:16 来源:于秋水工作室

大家好,简述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特征「国画美术鉴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画发展历程中,中国目前已经发现文化艺术史籍,最早至少从汉代开始,由于文人的参与创作和研究,从而渐渐的形成以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格局,也渐渐的形成独立成熟的中国画艺术体系和中国画艺术传统。但是对文人画的误解和误导,由来已久,中国画领域,文人画、画工画、伪文人画并存,不止于一法一式,以理入画,注重内在的思想境界的提升,别于画工画,别于伪文人画。中国画艺术传统有什么艺术特色和审美标准?


传承中国文人画的文化精神和中国画艺术传统,我个人提出中国画的“四立足”艺术特色和“四至上”审美标准,是中国画传统理论的提炼和探索,是中国化的发展方向的新传承和新传统,也是中国画的民族化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标准。回顾近现代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传统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文化艺术学者艺术家针对中西学术论争的焦点,是西化还是中国化发展方向、文化立场和文化艺术话语权,说到底是不是维护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权利和空间,选择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艺术传统的传承人,还是选择成为西方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传统传承人?借鉴外来文化艺术交流和借鉴,不仅仅是西方文化艺术,促进中国化发展道路的艺术传承和创新,针对当代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状况,对中国艺术传统体系进行的系统性疏理和传承,以便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艺术传统的艺术学生和艺术爱好者,学习和鉴赏中国古今优秀艺术传统作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和借鉴,洋为中用,也促进创造当代中国画艺术新传统,在此,就从研究中国画理论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标准开始,欢迎从事中国画艺术创作研究的学者艺术家批评指正不足之处,不断提高对中国画艺术创作研究传承发展和创新探索的认识。


中国文人画,和中国文人书法、中国文人印一样,作为有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传统专业学识的文人艺术家,反映艺术家个人、中华民族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情感的艺术载体,结合中华民族审美取向和艺术家审美追求的艺术形式美,承载代代中国人的内在传统文化精神和外在艺术审美追求,借鉴中国文学理论,尤其是中国诗学理论,还有中国书法和篆刻等相关艺术理论,立足中国画艺术特征和艺术审美追求,构建和完善中国画艺术理论体系,促进代代中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张扬艺术个性创造精神,倾向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和国家发展历史,注重艺术家创作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作独创性,创作出展现当代中国时代精神面貌和个人艺术审美追求的艺术作品,逐渐形成当代中国画艺术新的艺术特色和新审美标准的新传统,对代代中国画传承和发展影响深远。其中,先论到中国画“四立足”艺术特色,其中,一是立足画品,画如其人,求画品,先立人品,人品即画品,重在风骨正气,反映艺术作品的画品和创作主体人品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代代中国画艺术家人格化倾向和思想情感,形成艺术作品内在精神品质和思想内涵,以及创作主体的风骨情操,产生一定影响力的艺术效果和精神榜样作用,重其艺术作品的画品,更重其人品,从艺术作品的思想情感境界和艺术作品气象,反映出创作主体的品味和品格,追求纯洁健康爱国思想和高尚美好正义道德,歌颂真善美,唾弃假丑恶,赞扬清正廉洁社会风气,爱我中华,振兴中华,渗入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提升艺术作品的品格,形成当代中国画的画品;二是立足笔墨,以书入画,骨法用笔,通过写意性的过程,产生笔墨变化和情趣意味,追求个性化审美理想的艺术形式美,将作为艺术语言的笔墨技法技术性,上升到艺术审美性,注重艺术表现力、艺术审美意识和艺术审美价值,经过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和情绪,表现创作主体的情趣和意味。其技法,及其技法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力度、气势、节奏等,对比呼应的局部安排,到构图开合虚实动静对立统一的全局经营,构成艺术作品整体的艺术形式美,一笔一墨,不仅是点线和皴擦块面,更不仅仅是对物象写真,只求其形似,以形写神,求其神似,贵在追求艺术真实。艺术尝试、人生觉悟和生活感受,学习和创作的不同阶段,体察到不同层次的思想认识和审美追求,技法只是手段,为创作内容服务,表现艺术真善美才是最终目的;三是立足写神,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面对创作客体的物象,进行观察和构思过程中,融合艺术学养、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以意写象,不仅求其形,更求其神,从物质性上升到精神性,不仅是物象的形体状态,对外在表象的外部特征的写真描绘,同时,对内在本质的内部特征的写意刻划,运用艺术手段,注入创作主体的感情思想,由物象到意象的提炼和升华,充实和丰富创作客体物象的内在本质的精神内涵,创造出有艺术形式感染力和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其艺术形象,不止于形似,更在于神似,求其内在的神采和气质,进行简炼和融合,再达到神似,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最高境界,也达到造化在我,以意写形的最高审美要求;四是立足意象,创作主体经过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根据有选择和取舍的写生的物象,观象生意,在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融合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明确,赋予主观性的思想感情的意,不止于是客观真实性的物象,而是意化加工过后的艺术真实的意象,不囿于具象抽象,此象非象,象内之象,象外之象。中国画艺术的创作,就是表现创作主体的主观思想感情的意,借以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为载体,倾向于艺术主观性表现。如果是创作方向只是客观性写真描绘,盲目与照片争功,拘泥于证件照似写真,没有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艺术生活感受和艺术创造精神,只是关注物象外在客观存在真实,非艺术真实形象,局限于物象真实形象,所以中国画艺术创作在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前提下,倾向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性表现力和创造力,注重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真正达到艺术创作主体的寄情寓意,也达到造化在我的创造精神。还有,谈到中国画艺术“四至上”的审美标准,其中,一是天然至上,反映创作主体创作自由状态和技术格法的关系,解衣般礡,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和境界,以艺术素质、文化修养、人品志趣等,促成内在精神的超脱和提升,同时,变化在心,造化在手,心手达意,创作得以升华写意。画无定法,物有常理,意在笔先,不止于技法层面的雕琢,注入创作主体的艺术学养、人生感悟和生活体验,调动创作主体的情感和情绪,超然物外的胸襟,物我两忘,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无我”自由状态,笔墨当随时代,活在当下,创作过程中,展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和人格精神的艺术魅力;二是气韵至上,从笔墨技法角度,气韵由笔墨生,所谓笔气墨韵,气势发之于情,有情生意,以意运法,置陈布势,情态趋向,精神气息,显气尽意,意蕴其中,创作主体的神态和创作客体的形态融合,艺术作品产生内在人格美和外在形式美,象外象,境外境,以有限画内,延展到无限画外,产生中国画特色的艺术作品意境美。艺术作品整体上,在于乘物游心,意造气韵,以意写意,无论工笔刻意含蓄的写形,还是意笔(大写意和小写意)随意张扬的写神,艺术作品气韵,是创作主体的气韵和创作客体的气韵融合统一,或在境中,或在境外,物我交融,写形传神,重在生动,意在画外,作品反映人格魅力、生命气息和精神境界;三是格调至上,一层规格体调,从规矩入,从规矩出,无法学法,有法必化,我用我法,自然为师,求其形似,内在性情,求其神似,形神兼备,写意其中,工笔繁复刻划的写形难,意笔笔简意繁的写神更难,整体格调统一,以形写神,不似之似,意味无穷。二层风格情调,艺术创作强调和创作主体相联系,突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价值和意义,创作主体的人格即风格,求画格之高,先求人格之高,同时,对创作客体追求人格化,注入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加强学养,提升境界,热爱生活,张扬情调,艺术作品格调,是创作主体的格调和创作客体的格调融合统一;四是意境至上,以诗入画,注重境界,立象生意,追求意与象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鉴赏者如身入其意境,得以内在精神的共鸣。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之意,是审美主体的主观之意,有审美客体的客观之意的融合统一,艺术作品追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境外之境,艺术作品之境是审美主体的主观虚境和有审美客体的客观实境的融合统一,更是画内之意境和画外意境的融合统一。赏析中国画创作过程中,有写境,以境胜者,得形似真;有造境,以意胜者,得意畅神;有化境,意境浑化,天人合一。艺术作品有意境者,虚实相生,天地精神境界和创作主体心境同构,意蕴其中,象内景内有限,象外景外无限,让鉴赏者欣赏境外境,品其余味,以达到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的审美效果。


中国画代代有担当和有作为的艺术创作研究者,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创作代代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著作,使中国画渐渐的形成独立成熟的艺术体系和艺术传统,也促进代代中国画艺术不断的发展和繁荣。当代中国画艺术家更是任重道远,担当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人的代代中国文人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首先是文化艺术复兴,继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创造中国画艺术新传统,从而,真正地促进当代中国画艺术的新发展和新繁荣。(选自于秋水·《秋水艺谭•画谭》)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