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名词解释(三个):“十六国”、“南朝”、“北朝”「北府兵名词解释」

时间:2022-11-27 14:13:06 来源:无双奶茶lP

大家好,名词解释(三个):“十六国”、“南朝”、“北朝”「北府兵名词解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十六国北朝的政治与民族关系

【五胡十六国】

西晋末至北朝初北方各族相继建立的政权的统称。魏晋之际,匈奴、羯、氐、羌、鲜卑等五胡内迁,他们趁西晋八王之乱而起兵,从304年刘渊称王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北方和巴蜀出现了胡汉各族建立的20余个政权,因北魏崔鸿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记载了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夏16个政权而称为十六国。当时政权林立,民族矛盾尖锐,北方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各民族交错杂处,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五凉政权】

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建立的五个地方政权的合称。指先后出现的前凉(301-376)、后凉(386-403)、南凉(397-414)、西凉(400-421)和北凉(397-439)政权。主要统治区域在今甘肃河西地区。在五凉政权长达100多年的统治中,河西地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主要表现为儒学兴盛、文学繁荣、史学成果丰硕、佛学广泛传播、艺术成就辉煌。五凉政权曾为我国西部各族的融合,以及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过重要贡献。

【刘渊】

十六国时期汉的建立者。字元海,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以任子居洛阳,汉化程度很高。父死代为左部帅,惠帝时为五部大都督。八王之乱使匈奴贵族认为兴邦复业的时机已到,共推刘渊为大单于。304年,刘渊至左国城起兵,他以推翻西晋为号召,为争汉人支持,自称汉室外甥,建国号汉,称汉王,石勒、王弥等胡汉各族归附者甚多。308年,称帝并迁都平阳,势力扩展到山东、河南、河北一带,进围洛阳。310年,刘渊病逝,儿子刘聪即位,灭西晋。其侄刘曜改国号为赵,即前赵。

【石勒】

十六国时后赵的建立者。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羯人。八王之乱后,投刘渊为大将。永嘉五年(311),石勒歼灭东海王司马越、王衍所率晋军主力。旋与刘曜会攻洛阳,俘晋怀帝。319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329年,灭前赵,基本统一北方。次年,称帝。在位期间,实行胡汉分治;重用士人,兴办学校,崇尚儒学;劝课农桑,减轻赋税,使后赵国力逐渐强盛。

【王猛】

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治家、军事家。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人。少贫贱,博学知兵。桓温攻入关中时,他前往拜见。后投前秦苻坚,苻坚将之比为诸葛亮,累迁司徒、录尚书事。助苻坚推行改革,刷新吏治,打击豪强,发展生产,选拔人才,兴儒学、整武备,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70年,王猛统兵灭前燕,都督关东六州。后病重,死前告诫苻坚不可攻晋。王猛为前秦的强大和统一北方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北魏前期的政治

【嘎仙洞祝文石刻】

1980年在大兴安岭嘎仙洞发现的北魏石刻祝文。为太平真君四年(44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遣中书侍郎李敞等来此致祭所刻。全文19行,201字,字迹大部分清晰可辨。祝文是以北魏皇帝的口吻对祖先歌功颂德,祈求祖先保佑。石刻及岩洞大小与《魏书》的《乌洛侯传》及《礼志》载文相符,石刻祝文较文献记载详尽,证明嘎仙洞为拓跋鲜卑先祖的旧墟石室。石室遗迹和祝文的发现对研究拓跋鲜卑的渊源及其承继关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拓跋珪】又称北魏道武皇帝。

北魏建立者。字涉珪,谥号道武皇帝,庙号太祖,386-409年在位。拓跋珪原为鲜卑拓跋部酋长,淝水之战后,前秦衰落,他乘机恢复拓跋部祖先所建代国政权,后改国号魏,建元登国。397年,他率众攻灭后燕,占据黄河以北地区,次年建都平城。在位期间,提倡发展农业,在平城一带推行计口授田、分土定居;任用汉族士大夫,建立太学,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晚年为政苛暴,被次子拓跋绍所杀。拓跋珪一生征战,奠定了北魏统一北方的基础。

宗主督护制

北魏前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五胡十六国时期未南逃的大地主多筑堡自守,聚族而居,拥有很多的依附农民及一定的武装力量。北魏统一北方后,为在汉族地区确立统治,实现混一戎华的理想,于是承认这些宗族的既有利益合法,并对社会基层组织进行变革,任命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太和十年(486)改行三长制后,废除。宗主督护制对维护地方治安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豪强地主趁机隐瞒其控制的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九品混通】又称九品相通。魏晋南北朝时期征收户调的办法。也称九品相通。西晋户调制规定,丁男之户绢3匹、绵3斤,丁女或次丁男半之。以上户调是平均标准,实际征收采取九品混通的办法,按资产多少将农户分为九等,按等位高低征收。北魏前期,户调帛2匹,絮2斤,丝1斤,粟20石。征税前,地方官吏将民户按财产多少划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赋税送到不同地区。九品相通旨在平均赋税,但流弊甚多。孝文帝改革时,实行定额租税制,九品混通废除。

【国史之狱】

北魏崔浩因秉笔直书国史而引起的大狱。崔浩出身高门士族清河崔氏,官至司徒。439年,太武帝命崔浩续修国史。国史修完后,崔浩将其刻于石上,以显功。但由于崔浩秉笔直书,在叙述拓跋氏早期历史时详备而无所避讳,引起了鲜卑贵族和太武帝的强烈不满。450年,太武帝以宣扬国恶和受贿的罪名诛灭崔浩九族,其姻亲范阳卢氏、河东柳氏等也被连坐灭族。国史之狱是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北方士族因而遭到了沉重打击。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的政治、经济改革。北魏中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巩固统治,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前期改革由冯太后主持,包括颁布俸禄制,整顿吏治,严惩贪污;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废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等。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亲政后继续改革,主要措施有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汉化改革包括让鲜卑贵族改旧俗、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等。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

北魏第7位皇帝拓跋宏。471年即位,时仅5岁,政事由祖母冯太后主持。为巩固统治、增加财政收入,冯太后颁行俸禄制,推行三长制,颁发均田令。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亲政后继续改革。主要措施有迁都洛阳,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改变原有的风俗习惯,禁胡服、改穿汉服,鼓励与汉族通婚等。改革遭到守旧鲜卑贵族的反对,孝文帝镇压叛乱。其改革推动了北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499年去世,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确立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北魏前期,地方实行宗主督护制,威胁了中央集权,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冯太后接受李冲建议,下令实行三长制以代替宗主督护制。主要内容为:每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田地,征收赋税,调发徭役,维护治安。三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

均田制(北魏)】*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的土地制度。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冯太后接受李安世的建议,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露田40亩,妇人20亩,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每人授桑田20亩,非桑之乡给麻田,桑田是世业,不在还授之列;奴婢授田与良人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牛4头;官吏给公田,离职时移交下任。

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成为三长制和户调制的基础。

【露田与桑田】

北魏均田制下的两种田地类型。不栽树者谓之露田,栽树者谓之桑田。北魏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露田40亩,妇人20亩;为了轮种,露田加倍或加两倍授给;奴婢授田与良人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牛4头。每人授乘田20亩,须依制种上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非桑之乡给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其中,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桑田是世业,不在还授之列。北齐时,桑田改称永业田。唐代,露田改称口分田。

【户调制(北魏)】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的赋税政策。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冯太后接受李冲建议。废除九品混通制,颁行户调制。实行定额租税制,即一夫一妇之家,纳户调帛一匹、栗两石。15岁以上未婚男丁4人、奴婢8人、耕牛20头,分别出一夫一妇之调。在调帛中,每10匹以5匹为公调(入国库),2匹为调外费,3匹为内外百官俸禄。产麻之乡,以布代帛,数同。户调制改变了过去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增加了大地主的负担,但同时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四)北魏分裂与北齐北周对峙

【六镇】*

北魏在平城以北设置的六座军镇。为防范柔然袭扰,保卫都城平城及巩固北部边疆,北魏在平城以北设置六个军镇,自西而东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位置南北交错,镇将由鲜卑贵族担任,镇民以鲜卑人为主。北魏前期,对其十分重视。孝文帝迁都以后,六镇将士的地位逐渐下降。523年,爆发了六镇起义。525年,起义军在北魏军和柔然军的夹击下失败,20余万六镇军民迁往河北的定、冀、瀛三州,六镇从此荒废。

六镇起义】*

北魏末年六镇戍兵和各族人民的起义。六镇是长城一线之北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为防范柔然袭扰而设。孝文帝迁都以后,其地位逐渐下降,加之连年灾荒,矛盾不断激化。正光四年(523),柔然进攻北魏,怀荒镇民请求开仓放粮,以便抗敌,遭镇将拒绝,兵民愤而杀死镇将,举行起义。次年春,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没错,他就叫这个名字)也聚众起义,各镇纷纷响应。525年,起义军在北魏军和柔然军的夹击下失败。六镇起义揭开了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序幕,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阶级。

河阴之变

北魏末年统治集团间争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变乱。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故名。武泰元年(528)二月,胡太后毒杀北魏孝明帝元诩。同年四月,尔朱荣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孝庄帝,改元建义,以“入匡朝廷”为名向洛阳进兵,先“沉胡太后及幼主于河”,后来尔朱荣借口祭天,将北魏王公大臣集合至河阴,屠戮殆尽,死者2000多人,北魏诸王皆遇害。通过此次军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从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宇文泰】*

西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周政权奠基人。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参加过鲜于修礼起义(没错,这个人叫做鲜于修礼),后投贺拔岳,镇压关陇人民起义。贺拔岳死后被拥立为主帅,占据关中。534年,迎魏孝武帝,定都长安,建立西魏。后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帝,以丞相、尚书令、大冢宰专擅朝政。重用汉族士人,整顿吏治,兴办屯田,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又攻取了益州、江陵等地,扶植后梁。宇文泰促进了关陇集团的形成,其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使西魏日益强盛,为北周统一北方和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即周武帝。

北周皇帝。鲜卑族,字祢罗突,宇文泰第四子。560年,宇文邕由堂兄宇文护立为皇帝,因宇文护专权,杀宇文护亲政。在位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招募汉族均田农民充当府兵;统一度量衡,下令铸布帛钱,发展农商经济;禁断佛、道二教,迫令僧道还俗;五次下诏放免官私奴婢;制定惩治贪污条例等。577年,他率军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又攻取南朝江北和淮南地区,为隋的统一打下基础。578年,北伐突厥途中病死,谥武帝。

关陇士族】又称关陇贵族、关陇集团。

西魏、北周乃至隋唐时期统治集团的总称。此概念由陈寅恪先生提出。西魏时期,字文秦泰为与东魏,南梁抗衡,以武川镇军人为班底,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加强六镇贵族与关陇汉族土族的团结,形成关陇士族,西魏府兵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主要由其出任,构成了西魏、北周、隋、唐时期的统治集团。关陇士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雄厚实力。武则天当政期间,压制关陇士族的发展,唐玄宗时最终消亡。

【关中本位政策】

近代史学家陈寅恪提出的重要观点。用以阐释西魏、北周、隋唐政权的特点,分析唐初政治势力的兴衰与消长。自西魏宇文泰以来,为巩固关中统治而采用以下政策:政治上以关陇士族集团为主导;军事上以府兵制为支撑,采取内重外轻的驻军原则;民族政策上采取西重东轻的策略,力求关陇地区的安全。这一政策将全国三分之二的兵力集中于关中,使地方无法与中央对抗。均田制是该政策的物质基础。关中本位政策为西魏、北周、隋唐的东西南北扩展提供了充分保障,为隋唐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条诏书】*

西魏时地方官员为政的六条标准。文帝大统七年(541),丞相宇文泰欲改易时政,求强国富民之法。苏绰拟定为六条,史称“六条诏书”,其内容是:“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即要求当政者在处理政务时首先要端正认识,以身作则;宣扬教化,移风易俗;注重农耕,不违农时;选贤任能,不拘门第;断狱务明,赏罚务当;均平赋役,不可舍豪强而征贫弱。宇文泰对其十分重视,令百官习诵,作为为政准则。六条诏书的实施使西魏迅速强盛。

【《北齐律》】*

北齐法典的总称。北齐建立后,文宣帝高洋下令修订律令。武成帝河清三年(564),高睿等撰成。分名例、禁卫等12篇,共949条。该律沿用前代八议,显著特点是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北齐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对后世影响深远:一是设立十条重罪,后发展为“十恶”大罪;二是确立了12篇的制律结构,隋、唐、宋等朝在定律时皆沿用这一体例;三是在刑名、刑罚、量刑幅度上对隋唐及以后各朝法律都有重大影响。律文宋代时散佚。

(五)南北朝的民族关系

【柔然】又称蠕蠕。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又称蠕蠕、芮芮、茹茹等,族源一说出于东胡。4世纪中期,归附鲜卑拓跋部,拓跋珪南迁平城后,柔然入居阴山一带。5世纪初,首领社仑统一各部,称可汗,建立柔然汗国。后柔然不断出击,称霸西域,奴役突厥,与北魏时战时和,曾助北魏镇压六镇起义。柔然以游牧为主,兼事狩猎,有冶铁、制革等手工业,主要信仰萨满教,与内地及中亚有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552年,柔然汗国为突厥攻灭,柔然融合于突厥和汉族之中。柔然的盛衰对北朝政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高车】又称丁零、敕勒。

南北朝时期活跃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因所乘之车轮子高大而得名。其族多为丁零人,其中也融合有匈奴、鲜卑的成分,主要游牧于贝加尔湖周围。5世纪初,高车逐渐强大,常与鲜卑、柔然为敌。柔然强盛时,被其征服,成为属部。487年,高车各部不服柔然可汗的征调,在首领阿伏至罗的率领下,迁居西域,建立了高车王国,并陆续征服天山南北各国,势力大盛,并多次与柔然交战。541年,高车王国被突厥攻灭,高车人又以铁勒之名臣属于突厥。

【北周安伽墓】

2000年在陕西西安北郊发现的北周墓葬。安伽墓由斜坡墓道、五个天井、五个过洞、砖砌甬道和墓室组成。石门额雕刻图案有祆教特征,墓中有一座12幅浮雕彩绘石刻组成的围屏石榻。据墓志记载,安伽,字大伽,姑藏(今甘肃武威)昌松人,北周时为同州萨保(管祆教事务),是昭武九姓安国后裔。此墓是我国发掘的唯一一座墓主曾担任萨保职务的粟特人墓葬,墓中石刻为研究祆教流传及西北少数民族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