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定州非遗文化「定州缂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时间:2022-11-27 15:17:14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大家好,定州非遗文化「定州缂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

衣食住行,“衣”排在了第一位。在神话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现了蚕的秘密,利用蚕丝制成了丝绸,从此人们有了衣。

今天人们说到丝绸制品,多会想到江南。但在历史上,北方是农耕经济的起源地。在春秋时期,就有“大风飘谷、桑麻遍野、牛马杂牧,农畜并茂”的描述。

河北定州,正处于农耕经济的中原和游牧经济的塞外之间衔接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文化底蕴,让这里诞生了中国所有丝织工艺中,工艺性极强的——定州缂丝。

“雀踏花枝出素纨

曾闻人说刻丝难

要知应是宣和物

莫作寻常黹绣看”

宋徽宗赵佶,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皇帝,却足够文艺。他曾亲手在缂丝名家朱克柔的《缂丝莲塘乳鸭图》上题的这首诗,反映了缂丝技艺在北宋时就已兴盛。

定州缂丝,是我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被誉为“织中之圣”。它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历代为皇家御用,中华传统手工艺。文献记载:北宋丝织品“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定州缂丝又"以宣和时期制作最盛"。

据宋史料庄绰《鸡肋篇》记载:“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如妇人一衣,终岁可就,虽作百花,使不相类亦可,盖纬线非通梭所织也。”就是说缂丝织造时如同被刀雕刻过的丝绸,因而被称为“刻丝”。

缂丝工艺如此繁复,因此常用来制做皇帝的龙袍、复制名贵书画或宫廷艺术品。由于用者不凡,非富即贵,所以在制作上都极尽巧工,精益求精。质料上也尽为上乘,正所谓 “锦若云霞,纱似蝉翼”。

缂丝如此珍贵,但易学难精。织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换数以万计的梭子,其花时之长,功夫之深,织造之精,可想而知。

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6道工序,包括: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

缂丝的织造技法又有:结、掼、勾、戗、绕、盘梭、子母经、押样梭、押帘梭、芦菲片、笃门闩、削梭、木梳戗、包心戗、凤尾戗等,技法众多。

但无论做什么缂丝品,结、掼、勾、戗这四个基本技法是绝对不可少的。

缂丝工艺如此繁复,即便一个熟练工人,一般一天也只能织出一两寸素地缂丝,遇到图案繁复、花色细腻的画稿,可能一天仅能织几厘米。

作为丝织文化的活化石,缂丝以其独特的织造技艺,站在了传统手工制造业的顶端。2021年6月10日,定州缂丝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定州缂丝,与定瓷、定州核雕,一同被誉为“定州三宝”。今天,它们与这座拥有2600年建城史的城市一起,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多了一份古韵与追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