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行业”喻月明:探讨陶瓷行业十大“变局”

时间:2022-12-14 14:09:04 来源:陶瓷资讯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陶瓷资讯带来的《“行业”喻月明:探讨陶瓷行业十大“变局”》。

魔幻的2021年正式载入史册,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22年。中国女足逆势翻盘绝杀日本队的提气以及北京冬奥开幕式的振奋人心,为今年的开局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及心态。

不管2021有多难,2022仍旧值得期待,尽管这份期待仍旧有着诸多不确定性:产业面临诸多挑战,积累了很多风险,孕育了大量焦虑。未来两三年里,巨头之间的竞争,新旧势力的竞争、国内外的竞争、各种你死我活的争夺必将出现,政策导向的转变、渠道的转变、市场需求的转变,各种变化令人稍不留神便被淘汰出局。

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陶瓷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笔者斗胆在这开年之际用十个字为模糊并且高度不确定性的2022年提供一点个人的建议:“顺应趋势,以不变应万变。”

所谓的“不变”不是指守旧不变,而是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渠道、核心产品、核心团队、核心理念、核心战略规划等不可轻易改变。不仅不应轻易改变,而且要在这些要素上继续深挖、扎根。只有如此,才能在不可预测、形式多变的“飓风”侵扰过后仍旧能够活下来并且向上生长。

仅仅如此还不够,因为“以不变应万变”的前面还有定语:“顺应趋势”。那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笔者总结了以下十大趋势:

产能将出现“绝对过剩”;

增强的马太效应;

岩板成为必备产品,跨行业、跨产业链的协同成为必然;

渠道重新洗牌,工装仍是香饽饽;

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或将倒挂,智能制造刻不容缓;

“双碳”政策势在必行,减碳者得天下;

市场趋于成熟,品牌再难一夜成名,企业再难一夜暴富;

能否上市,事关未来发展甚至生死;

国际贸易摩擦出现新特点;

制造思维转向服务思维。

趋势一

产能“绝对过剩”出现,市场与生产冰火两重天。一二三线企业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分化更加明显,不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必然被淘汰。

尽管这两年饱受新冠疫情影响,去年又经历了某房产公司的暴雷事件,但笔者发现行业对产能扩张的热情并未因此减弱,在2021年,大型陶企投资、扩产消息不断:

1月2日,湖南旭日绿色建材项目签约并举行开工典礼,旭日集团宣布对该生产基地追投10亿元;

1月6日,东鹏控股与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书》,项目总投资约50.8亿元;

1月9日,江西华硕控股集团全资收购倒闭近2年的萍乡正大陶瓷,并计划投资5亿元对5条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

2月3日,宏宇集团广西藤县陶瓷生产项目正式签约,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20亿元,投建12条生产线;

2月24日,江西丰城发布透露,唯美集团决定投资61.8亿元增资扩产建设三期项目;

3月4日,宏宇集团以1.86亿元成功拍下广西新中陶陶瓷;

3月9日,帝欧家居对山西汇子新材料进行投资,以5000万元购买山西汇子新材料20%的股权;

5月13日,简一大理石瓷砖广西产业园正式奠基,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规划建设9条生产线;

6月10日,斯米克磁砖宣布对江西丰城生产基地进行扩建,项目总投资为12.5亿元,拟新建4条生产线;

8月30日,惠达卫浴与LA'BOBO正式签订并购协议,以1.3亿元收购广西新高盛薄型建陶有限公司70.61%的股权;

9月10日,新明珠集团正式签约重庆市永川区,计划在重庆市永川区打造“西南绿色智能生产基地”。

10月,广东协进大规格岩板生产线在广东肇庆生产基地成功投产。

10月18日,新明珠集团4.0双层窑炉岩板生产线点火仪式在三水举行。

11月16日,东鹏生态新材料有限公司竞得标的资产清远市俊成陶瓷有限公司陶瓷产业基地B区5号的工业用地使用权,拟在标的资产上实施生态环保高性能岩板新材生产项目。

11月18日,欧神诺5G数智双层窑炉岩板智能生产线点火大典在三水基地举行。

......

一边是日益冷却的市场,一边又是热火朝天的产能扩张。产能的保险丝在两边极致的拉扯之下似乎随时面临断裂,未来行业产能的“绝对过剩”显然将出现。

疫情期间石油价格跌至负数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范畴,后来我们都知道是因为石油的仓储空间已经难以负担其“库存”的压力而产生的结果。未来,如果产能仍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陶瓷的仓储空间是否够用?据了解,去年除了高速飙升的原材料价格外,仓库的租赁价格也在一涨再涨。

趋势二

增强版的马太效应,一二三线企业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分化更加明显,不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必然被淘汰。

未来的行业,品牌集中度将加速提升,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继续增强。不难发现,“趋势一”中的扩产企业均是行业的龙头企业。2022年,陶瓷行业的并购案例只会有增无减,大鱼吃小鱼和虾米,小鱼将无虾米可吃。除非中小型企业打造成一条武装到牙齿的“食人鱼”,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与大鱼抢占一席之地。

也就是说,中小型企业应当积极维系核心竞争力并且深挖该核心能力。不难发现,2021年过得尚且可以的,除了头部品牌外,还有企业IP特别明显,在某一领域深度扎根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他们为行业的另一发展模式打下了范本。

过去我们是水大鱼大,未来,池子小了,很难再养出大鱼了。

趋势三

岩板成为必备产品,跨行业、跨产业链的协同成为必然。

甭管去年岩板事业有多么萧条,但不得不承认岩板已经成为了陶企必备的产品。不论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还是从各个不同渠道需求的角度出发,岩板的趋势不可逆。因此,未来行业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跨界的协同合作将成为常态。去年,惠达与LA'BOBO的合作以及天安新材与鹰牌的合作无不昭示着我们的行业将进入大融合的时代。

毕竟连冬奥会开幕式都已经从“我”上升到了“我们”的高度,那我们行业何不敞开胸怀与大家一起向未来?套用天安新材董事长吴启超的话那就是:“为什么要单干?合作就对了!”(相关链接:天安新材董事长吴启超:为什么要单干?合作就对了!)

趋势四

渠道重新洗牌,工装仍是香饽饽。

尽管去年某大型地产公司的暴雷给陶瓷行业对工装渠道的信心及依赖带来重创,但笔者发现,工装渠道对行业来说仍旧是枚香饽饽。表层原因是:工装渠道不仅仅是精装房渠道,还有酒店、医院、学校、大型商圈、各种连锁专卖店等等,所涉及的范畴非常宽泛。

而底层逻辑却是文中提到的趋势一:“绝对产能过剩将成为必然。”

面对巨大的库存以及产能,企业仍旧需要一个庞大的渠道消化。目前来看,工装渠道似乎是不二的选择。

但是这些细分的工装渠道是否真的牢靠?笔者不敢轻易下结论。未来行业的渠道势必将重新洗牌,从整装渠道的崛起便可预见这一趋势的势在必行。

趋势五

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或将倒挂,智能制造刻不容缓。

全国第七次人口数据普查的结果昭示着我们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的社会,愿意走进工厂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实际上不仅在陶瓷行业,传统制造业近年来无不面临着工厂招工难的难题。不仅专业工人难招,而且用人成本越来越高。

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的布局对于行业而言已经刻不容缓。去年,唯美率先在建筑陶瓷行业吹响了智能制造的号角,布局了建陶行业的首座5G制造陶瓷工厂;九牧、惠达也在卫生陶瓷领域先后布局了5G卫生陶瓷制造工厂。(相关链接:九牧、惠达、唯美……陶卫行业最新5G智能工厂将揭开神秘面纱)

实际上行业或许应该认真思考,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扩张产能还是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趋势六

“双碳”政策势在必行,减碳者得天下。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

2021年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市。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

2021年12月13日,入选“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2021年12月20日,入选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2021年度十大新词语。年1月4日消息,入选《中国名牌》评出的2021年度品牌十大热词 。

从以上政策不难看出,对于高能耗的陶瓷行业而言,未来能有效控制碳排放者才能走得更远。2021年,马可波罗、简一等在内的众多龙头企业均在积极布局光伏发电的智能制造陶瓷生产基地。未来绿色生产及绿色能源的应用将在行业大行其道。

趋势七

市场趋于成熟,品牌再难一夜成名,企业再难一夜暴富。

我们的市场已经走向一个成熟的市场,不论是产品力、品牌力还是价格均已呈现较透明的状态。即便陶瓷行业仍旧是一个低关注度的行业,但是一旦年轻消费者因为家装需要开始关注这个行业,不用太长时间,他们便能通过各类互联网工具成为一名“砖家”。

因此,企业与品牌唯有脚踏实地方为根本,投机取巧,过度追逐热点可能只会令企业徒走弯路。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新增的陶瓷品牌越来越少。因为大家已经意识到:要把一个品牌从0到1塑造起来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容易。

趋势八

行业正式进入“后上市时代”,能否登陆资本市场,很大程度影响企业的竞争水平和市场话语权。

不难发现,前面几大趋势,不论是智能制造、双碳控制、绿色制造的布局亦或是渠道的扩张以及企业的兼并都离不开资本的加持。2021年,随着马可波罗、新明珠、顺成、箭牌等头部企业吹响IPO的号角,行业已经正式进入到“后上市时代。”

毕竟蒙娜丽莎、欧神诺、东鹏在上市后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及稳定的增长,上市后所带来的增益在业内也是有目共睹的。未来几年,能否登陆资本市场,将很大程度影响企业的竞争水平和市场话语权。

趋势九

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加剧,重要出口国家格局转变。

对于各种制裁、贸易摩擦,中国建陶似乎早已见怪不怪。在一次次的打压、制裁下,中国建陶行业经历着种种考验,砥砺前行。据海关数据统计,2021年1-12月,我国陶瓷砖出口40.86亿美元,同比下跌0.61%。(相关链接:2021年陶瓷砖出口6亿㎡、40.86亿美元!出口迎重大利好消息)

中国主要出口国的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于过去中国最大的瓷砖出口国美国市场而言,中国瓷砖甚至面临了几乎清零的尴尬境地。而越南、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大洋洲国家则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情况。

因此,尽管美国市场全面清零,由于中国率先在全球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情况下,在瓷砖出口上取得了良好的优势。去年年底,以出口见长的90+轻潮瓷砖(格里菲斯)负责人就告诉笔者,2021年他们的出口增长高达50%以上。

趋势十

陶瓷企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再定位,从“制造业思维”转向“服务业思维”。

最近两年,随着市场趋势的变革以及竞争格局的巨变,很多陶瓷企业开始日益重视服务层面的布局。

事实证明,服务确实是提升品牌力、溢价率以及成单率的不二良药。毕竟现在不论是终端的年轻消费者还是各大B端渠道的甲方,对服务的要求正在日益提升。这对于一向重视制造的陶瓷行业而言,要走出第一步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

简一的成品交付在行业内开了个好头,但似乎服务仍旧是只属于头部企业的“奢侈品”。要打造一个专业的服务团队太难,要打造一张覆盖全国的服务网更难。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这几乎是无法负荷的成本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实际上聪明的企业家早已提前布局,行业的龙头流通商华耐家居集团早在六年前便把它们的服务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公司“蚁安居”。蚁安居这几年不仅在陶瓷行业积极为企业赋能服务环节,而且在定制行业、卫浴行业把服务做得风生水起,大受企业欢迎。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蚁安居甚至可能通过服务这一环,重新再造一座华耐家居。毕竟如海尔的日日顺以及京东的京东物流均已为我们行业打造了一个良好的范本。

结 语

2022年无疑令人期待,但不难预见,这一年也注定很难一帆风顺。我们或许还将遇见许多猝不及防的变化以及超出认知的事态发生。而唯一不变的便是一家企业自身的“体质”,企业“体质”的好坏决定了抗风险能力以及抗打击能力。因此,在这个模糊多变的时代,我们能做的较好选择可能便是“顺应趋势,以不变应万变”吧。

好了,关于“行业”喻月明:探讨陶瓷行业十大“变局”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