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庄子二则解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庄子二则》详解精练」

时间:2022-12-20 11:41:04 来源:语文梦工场

大家好,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庄子二则解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庄子二则》详解精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诵读课文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循循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课文详解

一、作家作品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北冥有鱼》

1、字词识记

(1)给加点字注音。

北冥(mínɡ)鲲鹏(kūn)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2)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海)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

《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怪异的事物)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风)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湛蓝色;尽头)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样;罢了)

(3)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4)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南冥者,天池也。(天: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

2.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水运动就将迁往南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问题探究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北冥有鱼》一文的寓意是什么?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展开想象和联想。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推己及彼,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读课文,基础积累。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

是鱼之乐也(这)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

请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2)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现性格。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巧辩,机智,从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充满智慧,善辩)

3、问题探究

(1)庄子与惠子二人辩论的问题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2)惠子凭什么可以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

(3)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

像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5)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从形式上来看,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来反驳了。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属于强词夺理。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6)从二人辩论的语言来看惠子和庄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惠子注重逻辑分析,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庄子注重观赏和移情同感,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四、总结课文

《北冥有鱼》借助鲲鹏的寓言故事,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也表达了庄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寓言,通过庄子、惠子的辩论告诉我们要追求快乐自由和诗意的生活。

《北冥有鱼》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想象神奇,意象雄奇,文风恣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图文助读








































课后练习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