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影响」

时间:2022-12-20 14:29:04 来源:新快报

大家好,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影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佛朗索瓦·布歇《梳妆》,1742年,蒂森-博内米萨国家博物馆,马德里

■代尔夫特仿青花瓷陶盘,17世纪晚期

■阿尼奥洛·布龙齐诺,《埃莱奥诺拉·托莱多肖像》,木板油画,1545年,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尼古拉·普瓦利·热纳,《特里阿农瓷宫》,铜版画,约1675年

■《天学传概》,中国皇帝,主题挂毯,博韦工厂,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美国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中国风”是一场吹拂了超过700年的清风,它跨越地域和文化藩篱,在西方吹开了或奢华或婉丽的花朵。“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学界对于中国风现象越发重视”,近日,《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书译者、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史讲师龚之允先生,如是介绍。

“‘中国风’是连接东西方不同国度的桥梁,交流着器用、图像、技术与想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的力量在于分享和交融,复旦大学教授马凌,则就相关研究课题这样表述。

“难以想象有哪一座金碧辉煌的欧洲房屋内没有摆放来自中国的精美装饰品。”

——神父,卡西米罗·迪亚士,1669年

学界对“中国风”现象越发重视

何为“中国风”?“中国风”(Chinoiserie)是自13世纪晚期开始就在欧洲出现的一种文化艺术现象,以马可·波罗在元大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接见作为兴起的标志。它作为学术术语则要到19世纪才得以确定,被用来形容受到中国或者更宽泛一些的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艺术潮流。

龚之允说:“中国风在中文语境中一般指的是中国本土的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而西方世界的中国风一词来源于法语Chinoiserie,意思是中国风尚或者中国路径,所不同的是,中国风在西方艺术史语境下,特指的是欧洲人受到中华文化启发而创作的艺术作品或引发的艺术风潮。按照这个逻辑,中国风是西方对中国的想象,是欧洲人现代化道路上所找到的文明对比参照。”

“中国风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并且其内涵并非一成不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能够了解历史的上下文,我们会对中国风有更深刻的认识。”

实际上,中国艺术品对西方影响的论著并不多。以往有一些零星的文章涉及这一主题,而中国风作为一个影响欧洲数百年之久的文化史现象,直到20世纪中期才出现由英国学者出版的专著。

“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西方中心的历史逻辑备受冲击,学界对于中国风现象越发重视。” 龚之允表示,“我过去的研究就是中西艺术交流,大概在2013年的时候,正好看到莫瑞纳博士的《中国风:中国对意大利艺术的影响》专著。读完后发现有很多新的知识点,还有一些研究上的疑问,想直接向作者请教。刚好我有位同学是意大利人,通过她联系上了莫瑞纳博士。我们通过邮件交流,感觉相见恨晚。2014年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图像与范式:中西绘画交流史1554-1885》这部专著,其中有不少地方,也向莫瑞纳请教了不少问题。后来,我们在伦敦亚洲艺术周上进行了会面。我觉得这部书如此优秀,又和中国有关,如果没有中文译本会非常可惜。于是我向他提议出版中文译本,他当场表示很早就想这么做了,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接着我就联系了国内很多出版机构,当时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副总编辑胡建斌先生慧眼独具,提议出版更为全面的中国风专著。”

欧洲许多艺术家创作深受中国影响

2022年,这本新的“中国风”专著,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结合艺术环境和生态,中华文化的强大辐射力,在这场走进学界和公众视野的“中国风”中,被我们更加生动地了解。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人印象中,中国是一个遥远、神秘并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许多欧洲的学者和艺术家都受到远东进口器物或是冒险家带回的远东见闻的启发,在文学、戏剧、哲学、建筑和艺术等领域创作出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中国风并不局限于某一特殊的艺术媒介或特定的时代风格,它是一种广泛的文化艺术诉求,从舞台剧到陶瓷工艺,从哲学到室内装饰,从漆器工艺到音乐,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伴随着欧洲文明而成长。中国风在欧洲的产生与发展,对欧洲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佛郎切斯科·莫瑞纳这样介绍:18世纪,中国风在欧洲发展到了顶峰。在此期间,法国的艺术家佛朗索瓦·布歇和意大利的艺术家詹巴蒂斯坦·提埃波罗借用了中国风式样,创作出了各自的成名作;德意志梅森和意大利威尼斯的窑厂开始生产仿中国式样的瓷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也下令在波茨坦夏宫内兴建中国茶室。中国风并没有随着启蒙运动的结束而衰落,在19世纪和20世纪仍持续发展。

而“就在中国风在欧洲大行其道的同时,亚洲各地也出现了对异域风情的推崇。在16世纪到19世纪间,中国和日本也出现了被称为‘西洋风’的艺术潮流,举例来说,西方基于数学和光学发展出的单点透视法和光影透视法,曾在18世纪被中国的一些绘画流派借鉴和引用。但是中国的西洋风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潮流,其发展规模与欧洲大行其道的中国风艺术相比,还不足以与之相提并论。”

【文学】

“中国就如同一颗气质典雅而高贵的钻石,闪耀着神圣而璀璨的光芒。”——约斯特·冯达尔

【绘画】

布歇的画中,人物形象与景物充满想像的东方特质,但人物的姿态和画面的构图仍是西方的。

【陶瓷】

当商人从东方运回大量瓷器后,欧洲便疯狂喜欢上瓷器,然而进口瓷器成本太高,于是欧洲各国开始研究如何制作瓷器,并大量生产出带有中国风的瓷器。

首先是荷兰,设立代尔夫特窑厂。德国紧随其后,也开始研究如何制造瓷器,在德累斯顿设立皇家瓷窑。

【服饰】

16世纪的意大利纺织品中,莲花与藤蔓相结合的花卉装饰纹样十分普遍。这种纹饰很明显是源于东亚的设计,后来又经过伊斯兰文化的改造。佛罗伦萨托斯卡大公夫人埃莱奥诺拉·托莱多曾经穿过类似样式的天鹅绒礼服。该礼服被记录在阿尼奥洛·布龙齐诺1545年绘制的传世肖像名作中。

【建筑】

欧洲首个中国风建筑是法国凡尔赛宫的特里阿农瓷宫,是1670年路易十四在为取悦其情人蒙特斯潘夫人而建造的。

事实上,它的建筑外层标榜使用的陶瓷仅仅是产自代尔夫特、讷韦尔、鲁昂和利雪的带有彩色釉面的陶砖,根本不是中国特有的瓷砖。尽管如此,当时的作家们仍将它描述为非常典型的中国风建筑,或许是因为特里阿农瓷宫内外使用了大量的蓝色和白色陶砖装饰,而这样的装饰无疑是受到了东方瓷器的启发。

【室内装饰】

中国风经常运用于装饰性的镶嵌画、挂毯、墙纸,这些物品与绘画仍然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前者经常是经由画家打稿,再将图案印上去。

名家评论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关中国对欧洲艺术影响的历史研究成果。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学者更多地关注了从19世纪开始欧洲艺术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现在,对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研究领域,莫瑞纳博士填补了一个长期被中国学者忽视的空白。毫无疑问,如果能够了解中国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影响,我们才可能在全球艺术史这个课题上收获成绩。

——吕澎(艺术史学家)

(本版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年3月第1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