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国书法文化的精神内涵「书法精神是什么」

时间:2022-12-21 17:49:07 来源:松风阁书法日讲

大家好,中国书法文化的精神内涵「书法精神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人向来讲究情分、情感,这其实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古典文学源头的基因上,无论怎么样,中国的文学、艺术,都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有态度的、有选择的。中国艺术中最璀璨的明珠——书法,也是如此。

而中国书法的发展、诞生于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而与中国艺术密不可分的中国文化,其发展脉络也体现出这一点来。比方说“文艺”的“文”,文字概念的演变、传承,很能说明中国文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只要我们把源头的东西搞清楚了,那么再往后中国文化、艺术无论怎么发展,肯定是离不开这个最核心的源头概念的。树木之大,必有其根本。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是如此。

“文”,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于这个字做的解释是这样的:文、错画也,象交也。

这里许慎讲的是“文”字本身的意义,我们可以佐证其他的古籍资料再来看这一概念,比如《乐记》里面说:五色成文。《易经 系辞》里面讲到:物相杂,故曰文。

其实我们还可以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纹身。最早这个词中的“纹身”的“纹”,并非今天带有绞丝旁的这个“纹”,而是“文化”的这个“文”。

之所以要用这个“文”,实际上就是取自东汉许慎给“文”做的定义中的一个,文的本意就是指带有修饰性的形式、线条互相交错的一个呈现状态,后来《乐记》和《易经》对于“文”进一步阐释扩大其含义了,这时候“文”就具有了表现美的意思在。

可见,中国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其实已经包含了相当多美好的因素在其中,而文在初始时期更是一种美的象征。

这个也进一步揭示了很多我们考古中发掘先祖遗迹时候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发现,中国的祖先,在使用、制作实用性的器具的时候,往往会加上一些特定的花纹,或者一些精心雕刻的图案,这其中固然有宗教、图腾崇拜的因素在,但是本身这些花纹其实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原始先民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我们设想一下,一个原始人,他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还是对于美有这么孜孜不倦的追求,其实正反映了人之所为人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我们是有情感、有追求的感情动物,恰恰被我们今天的人强调、珍视的理性精神,其实是反人类的天性的。

假设人应该是理性的,那么原始人就不应该在使用的器具上花那么多功夫、成本,去雕刻一些根本无用的花纹,而且这些花纹很可能会让器具本来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但是原始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对美的追求,我想这一点是人性中比较有意思的一面。

既然我们承认人的底色是非理性的动物,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无时不刻的涌动着情感,那么这些情感就好像缸子里装满的水一样,累积的多了,就要发泄、宣泄出来、表达出来,这样的发泄表达,就构成了艺术最初的萌芽。

因此,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文艺作品,甚至是一幅书法作品,他可能不必像西方那样,纯粹的表达一种理念或者构思,表达一种理性怀疑的精神和自我的否定的传统,中国传统的艺术不必如此。

相反的,他可能寄托的,就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表达,寄托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绪涌动。,一件好的书法作品,譬如颜真卿的《祭侄稿》,满腔悲愤,发于毫端,细看笔墨处,是血、是泪、也是恨!

我们说“文”,其实就是代表美,而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核心,其实就是用来表达美的工具。当代表着美的“文”与特定的语言符号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诞生了以表达美、表达情感为主的艺术——书法。

因此,中国书法除了“书写汉字的法则”这一冷冰冰的含义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内涵在其中,中国书法还是用来表达情意、表达美好向往、宣泄情绪的艺术形式。

这样一层表情达意的内涵,其实就与中国文艺的“文”渊源有关。而文的内涵意义,其实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当你持有一种特定的审美偏好以及审美情趣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表达你是一个拥有怎么样情感的人、思想的人。

因此,在中国书法传统的评价体系里面,有一个词语特别重要,叫做“字如其人”。我们发现很多人因为人品不好,其书法也被贬斥,很多人恰恰因为人品道德的力量,让他的书法大放光彩,甚至是名垂千秋。这其实就暗含了通过书法来观人、识人、断人的意义。

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以书取仕,从这一层面意义上来看,其实也不完全没有道理。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那就是中国一切的文艺作品,从根源上来讲,是以“文”的历史渊源为核心的,即以表达美、表达情感为主。

而这一历史渊源,其实正源自于人类人性中的非理性因素。归根结底,人性的底色是非理性的,否则,世界要比我们想象中简单的多、无趣的多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