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国现代史选题「中国现代史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时间:2023-06-10 09:04:34 来源:搜狐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胡适)。

2.《狂人日记》塑造的狂人形象,就其象征意义来说,是(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的形象)。

3.小说《短裤党》的作者是(蒋光慈)。

4.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隐逸的思想)。

5.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原野》)。

6.属于茅盾小说《子夜》的人物形象是(冯云卿)。

7.《家》小说强类地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

8.郭小川的叙事长诗是(《白雪的赞歌》)。

9.郁达夫的散文集《达夫游记》属于(游记散文)。

10.传记散文(巴金的《片段的回忆》、郭沫若的《反正前后》、沈从文的《从文自传》)。

11.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的作家是(臧克家)。

12.诗句“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出自(《老马》)。

13.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的作者是(路翎)。

14.“文革”时期影响最大的“地下文学”作品(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15.“文革”之后的作品,表现人的价值被发现的是(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

16.延安文艺座谈会什么时候召开的(1942年5月)。

17.李凖的《李双双小传》以轻松的笔调抒写的形象是(中国农村劳动妇女)。

18.50年代中期,“干预生活”文学思潮的代表作(《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19.柳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种谷记》)。

20.“十七年”时期,老舍创作的通过新旧社会对比、歌颂新社会的戏剧是(《龙须沟》)。

21.《红旗谱》中朱老忠的性格特征是(革命性)。

22.《围城》批判知识分子灰色与病态人生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是(方鸿渐)。

23.《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

24.夏衍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真正起点(《上海屋檐下》)。

25.1945年,陈白尘以夸张、变形、漫画化的手法创作的剧作是(《升官图》)。

26.《百合花》的艺术风格(清新、俊逸风格)。

27.杨牧散文的核心主题(反思与探索)。

28.较早反映1949年以后农村妇女生活和地位的独幕剧是(《妇女代表》)。

29.在其小说富有“女性气质”和“古典美”的台湾作家是(林海音)。

30.沈从文的《边城》,注重小说的意蕴和情致,却不很讲究情节。将散文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融入小说中,其所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表现方式是(抒情写意)。

31.下列每组中,人物形象都出自巴金作品的有(梅表姐、鸣凤;觉民、瑞钰;曾树生、杜大心)。

32.冰心早期诗歌和散文的三个主题(自然、童真、母爱)。

33.王安忆的“雯雯系列”作品包括(《雨,沙沙沙》、《命运》、《广阔天地的一角》、《一个少女的烦恼》)。

34.“现代派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刘索拉的《蓝天绿海》、莫言的《红高粱》、王蒙的《布礼》、宗璞的《我是谁》)。

35.“探索戏剧”的优秀之作(《野人》、《WM(我们)》、《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潘金莲》)。

术语解释题

36.南国

1923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他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获虎之夜》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话剧创作活动主要是在1928-1929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许多成员,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于人才。

37.“革命样板戏”

“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简答题

39.简析《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

《阿Q正传》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是外冷内热,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Q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天折的无比痛惜,转化为对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二是以讽抒情,作者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利法,鞭挞了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把总、“民政帮办”的反动实质,而其讽刺,又贵在旨微面语婉,虽无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三是形喜实悲,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的行径,未庄人的种种可笑愿等一出出喜剧,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作品这种形喜实悲的悲密剧色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9.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的创作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表现的有所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这歌人类之爱,赞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教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领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进而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创作直接来源于她对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揭示社会的本质。

40.简述《王贵与李香香》的成就。

《王贵与李香香》的成就;

(1) 对信天游形式的继承。《王贵与李香香》 中,作者套用了信天游的一些原句, 使得《王贵与李香香》一诗中所借鉴的民歌形式完全达到了可以和民间“信天游”混真的地步。

(2)为信天游增添了新的表现主题。《王贵与李香香》将爱情和革命艺术地结合在了一起。

(3)《王贵与李香香》 给信天游增添了一些新的词汇, 使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时代感。 诗中“红旗”、“白军”、 “革命” 、“同志” 等都是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名词,这些新名词经作者的巧妙选择搭配,在诗中显得非常贴切、自然容易理解。

论述题

《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1) 作者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对翠翠的描写,作者静观、描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从而把羞涩、温柔的个性凸显出来。

(2)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 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傩送、天保两人钟情于翠翠为线,以老船夫关心、报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

(3)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来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士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4)《边城》 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诗,曲浪漫主义的牧歌。翠翠与健送的爱情故事成为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作者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士风俗描写方面,人物的活动置于幅幅风俗风情画面上, 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边城》 的故事基本上构筑在梦幻的基础上。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半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 并非对当时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 世界里有意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作品采用了比较平和、并非绝望的结局,有余味袅袅的牧歌的情韵。

42.结合“陈奂生系列”论述高晓声的创作特点。

(1)高晓声的乡土题材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独树一帜,由《“漏斗户”主》《陈奂生 上城》、《陈奂生转业》 、《陈奂生出国》 等所构成的“陈奂生系列”小说是其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作品,这些小说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深刻揭示了造成他们心酸命运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等深层根源,形象地显示了极“左” 路线给人民造成的苦难。高晓声塑造的唤生农民形象,恰好构成了中国农民从民主革命到80年代的命运变迁和灵魂的演进史,这不仅是现实主义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其小说在思想主题方面的深刻之处。

(2)高晓声的小说坚持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他以深刻的“探求者”的眼光,塑造了一批被称为 ”中国农民的灵魂”的人物形象。《“漏斗户”主》中的陈免生是以满足一家人的基本生存作为自己最高愿望的底层农民,而其勤勉-生,却仍然食不果腹,只是在实行了新的政策后,才摆脱了几十年的穷困与饥饿。陈奂生的性格特点在《陈奂生上城》中得到最为集中的展示,小说在真实反映农民物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极其敏锐地表现了他们在物质生活改善之后精神面貌所发生的变化。在后来的几篇“陈奂生系列”小说中,作家始终将笔墨集中于刻画人物的精神、性格。就作家对陈唤生这个形象的主体姿态来看,他显然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来进行写作的。

(3) 高晓声的创作手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但便是“寓洋于士,土洋结合”,采用 “中西合璧”式的艺术手法,成功借用西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细致入微地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路历程,且把它们与人物的活动、故事情节紧密结合。

(4)高晓声的小说基本上以情节的自然发展为线索但也并非全然按照时空顺序,有时也采用类似于“意识流” 的时空跳跃与切入。《陈免生 上城》中的陈免生在招待所醒来之后作者所运用的补叙和回忆便是如此。

(5)在人物刻画上,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个性化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如《"漏斗户”主)程陈唤生百感交集的泪水和《陈奂生上城》中的他在招待所房间的举动及其付款时的著名细节。其次,作者还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另外,人物之间以及人物自身的前后对比、心理描写的细致生动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6)高晓声的小说语言富于幽默感,主要是通过大词小用等方法来实现的,如陈奂生的”侦察有没有他想买的帽子”等。由于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于其家乡武进,又极善于吸收鲜活的群众语言,因此,他的语言极富乡士气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