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康熙年间的瓷器怎么鉴别「金靖康」

时间:2023-07-21 09:03:04 来源:搜狐

“ 非常时期,再多的钱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无聊的发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乐地欣赏把玩,你收藏了数字而他却藏了文化”---禅古茶人

金 白釉褐彩牡丹纹盒

金代陶瓷业在中国窑瓷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金代陶瓷资料的不断发现,对金代陶瓷的了解认识也日渐清晰。其中白釉黑花装饰创造性地将中国画技发以图案构图方式巧妙地绘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使其呈现白地黑花纹样,代表了金代磁州窑装饰艺术的高度成熟。

金 白釉印花碗

金代的陶瓷生产,应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金王朝建立至金海陵王迁都燕京。金代前期的陶瓷产品,绝大部分是日用粗瓷。产品釉色单调,器型不规整,朴拙,胎骨厚重而色杂,烧结程度不高。除了少数白釉黑花瓷器,绝大部分没有花纹装饰。器物大多是碗,盘,瓶,壶,罐等。有黑釉,白釉,酱色釉,茶绿色釉等。釉面不均衡缺乏润泽感,烧制工艺粗糙,制作极不规整。瓶,壶,罐常见两系,三系,四系。装饰简单极少见刻花,划花,印花,加彩的产品。只见白底黑花。根据这时期陶瓷器的情况,说明金代早期的陶瓷生产水平比起关内地区落后了一大截。比起同时代宋朝的陶瓷生产水平,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金 黑釉剔花罐

金后期是指金迁都燕京以后到金灭亡这段时期,关内广大地区的陶瓷生产。从“靖康”之变,到金海陵王迁都近三十年之间。金兵每次南侵,都是以人口,财富,土地为战争目的。今河南河北省是北宋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成为战争的争夺地带,长期饱受战乱,窑工南逃,陶瓷生产基本上处在荒废状态。一直到金世宗完颜雍“即位五载,南北修好”在他执政的近三十年间。宋金停止战争。社会安定,金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陶瓷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金代中原地区在大定年间及以后发展起来的陶瓷窑,据目前发掘和调查,有河北曲阳定窑,磁县观台窑及河南禹县钧窑,陕西铜川耀洲窑等”。

金 黑釉剔花瓶

金代陶瓷业前期是边陲少数民族陶瓷业的落后期。金代陶瓷业的后期是中国北方陶瓷业的停滞滑坡期。主要原因是金朝多次侵略宋朝,刼掠人口,财富,占领土地。窑工南逃,没逃出来的窑工,成了沦陷区的亡国奴。忠君爱国的思想,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滞留在沦陷区的窑工,都有岳飞的爱国情结。别说积极进取,改良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大家都在铁蹄下生存,消极怠工,偷工减料,甚至暗中破坏,这是人之常情。加上长期战乱,人民生活艰苦。大家满足于粗糙的日常生活用品,金碗,银碗,不如一个装满米饭的破碗。这就注定金代中国中原的陶瓷业和陶瓷艺术要比前期北宋的滑坡,比同时期的南方落后。注定金代在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上没有创新和发展。

金 黑釉油滴盏

瓷器的器型基本上是承袭宋式,日用的盘碗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适合广大劳动人民过清苦生活的需要金代的窑工沿用唐代生产日用陶瓷的叠烧工艺。叠烧工艺就是在器物的内底,先刮去一圈釉,使其露出胎骨,让叠烧的器物的底足置其上。这样生产的瓷器虽然粗糙一些,但产量可以增加好几倍。叠烧工艺一直延续到后代,明代为最盛。

瓶类有各种釉色的二系,三系,四系瓶。罐类的有黑白釉双系罐,四系罐。白釉黑花双系罐等。

瓷器的纹饰也日益简单,以花卉,各种折枝缠枝和萱草纹为主。其次有人物,动物,水波,婴戏等。

装饰技法上有刻花,划花,印花,笔画,贴塑,加彩等。但是各种技法已明显比不上北宋的工艺和技巧。金代的日用陶瓷器以素面的最多。与此同时,南宋偏安临安。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浙江地区的陶瓷业也得到飞速发展。龙泉窑烧制的粉青和梅子青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修内司官窑的产品也基本达到北宋的水平。

金 绞釉玉壶春瓶

金代的陶瓷,历来较少人研究。金代早期的陶瓷产品由于粗拙,古朴,陶瓷收藏界不少人把它误认为是晋唐时期的产品。把金代后期的陶瓷归类为宋代的杂窑产品,例如:以前我们认为是“宋加彩”的大部分陶瓷器其实就是“金加彩”的陶瓷器。虽然宋代杂窑的陶瓷器和金代的陶瓷器现市场价格相差不远。

金 钧釉红斑碗

由于金代陶瓷较少人研究,它还是一块接近空白的园地。从学习和研究的角度来说,在收藏实践中应认真分析和研究宋代陶瓷和金代陶瓷的不同之处,掌握金代陶瓷的器型,胎,釉,纹饰等特点。一件从各方面认同是宋代时期的陶瓷。如果是素面或叠烧的就要考虑是不是金代后期的产品。同样,一件从各方面认同是宋代时期的陶瓷器。如果做工粗糙,胎釉结合不牢固,纹饰简单,也要考虑是不是金代后期的产品。

金 钧釉匜

应该认真学习宋金时期的陶瓷理论作品,不断实践,为金代陶瓷的研究做出贡献。金代陶瓷产品在陶瓷收藏中是一个冷门藏品,收藏界经常有冷热转换的现象。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要同时做好收集工作,说不定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蕴藏着一个大机遇。

金 青釉刻花盘

去伪存真 净化收藏 艺术源于生活

(图文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请另取标题,以免读者误会。如使用本刊标题,必须注明:转自公众号:“清江晚吟”。谢谢合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