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收藏百科:收藏虽易 保护不易 且行且珍惜

时间:2021-06-02 12:45:44 来源: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收藏虽易 保护不易 且行且珍惜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收藏虽易 保护不易 且行且珍惜。

文物是先人留下来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是历史遗留的凭证,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为推动经济发展往往不惜毁掉文物古迹,“死人给活人让路”虽只为社会发展,但却在伤害我们历史文化的根。当满世界都是冰冷冷的混凝土铸造起来的时候,却越来越多的人怀念过去充满人情味的古迹。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古镇旅游,也只因那一份宁静和对历史的缅怀。

历史没有备份 文物不可还原

如今许多地方为了经济发展,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冲突事件不时发生。“大连营城子汉墓群已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一座座汉墓正在推土机和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消失;临汾古城墙遭施工破坏;苏州古村落由于过度开发,每年正以20%的速度消亡;重庆永川区一条在建县级公路时,包括明代壁画墓等墓葬群被意外发现,但因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和永川区相关单位未达成一致,施工单位强行进入考古工地施工,14座古墓在推土机的重碾下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毫无疑问,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文古迹,有时会产生冲突,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物完全地对立起来,往往以牺牲文物为代价来推动经济发展。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不少文物古迹遭毁坏而无人过问,也就不作为怪了。但是文物古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本身的价值是无量的。毁掉了就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亦如当时的恐龙文明,如今人类想要了解恐龙,也只有从它的骸骨,化石等发现恐龙当时的生活以及灭绝的原因,但是这种碎片化信息是不可能完整地还原恐龙文明的。因此线路可以改道,开发可以延迟,经济发展可以试错,唯独历经千年的文物无法复制,一次有意或无意的损毁,都是无法修复的错误。

没被历史击垮 却被现实绊倒

文物不是涂鸦墙禁不起你的“到此一游”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游客在景点、文物上刻字留念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传统不知从何而来,但毫无疑问是素质低下的表现。2013年在网上炒最火的新闻莫过于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字样。此事一出,立马引来全中国人的声讨,但是有多少人骂着丁锦昊却干着和丁锦昊一样的事。不知是否因为孙悟空曾在如来佛祖的手指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使得国人所到之处,都会不约而同的留下“到此一游”等字样。乱写乱刻,中国式“到此一游”国内外遍地开花,这种现象的背后不但体现了国内素质教育的缺陷、文物管理的不严格,更多的是体现了这个公民自身的不自信与任意妄为。

文物频遭失窃是窃贼太狡猾还是安保太无能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盗挖古墓案有10万余起,被毁古墓20余万座。有关专家指出,盗掘已经是文物走私最直接的源头。其中,古遗址墓葬就成了文物走私犯罪分子觊觎的头等猎物。追根溯源,除了盗墓者掘墓这一“外忧”,博物馆文物流失则成为一大“内患”。那么是窃贼太狡猾太大胆还是相关管理人员太愚蠢太大意呢?问题看似有点纠结,实际一点也不深奥且很容易作答。窃贼的大胆固然可恨,却不得不佩服人家的胆量和智慧。但是敌人的太狡猾,总是反衬着我们的太愚蠢。窃贼能够行窃,肯定不是灵光突现拍脑壳就做出的决定。定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调研,发现了安保漏洞,形成了可行性方案,才出手且一举成功的。反过来想,要是相关管理人员对安保工作事先也像窃贼这样认真调研检查做周全的考虑,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再厉害的窃贼也不敢觊觎历史文物,更不会成功窃取宝物了。小编认为文物管理部门是一个具有公权力的管理机关,不仅负责勘测、发掘文物,更重要的是在于保护。

城市过度开发 古建筑永远比不过房地产

近30年来消失有一半以上不可移动文物毁于各类建设活动。工期赶上了,GDP增加了,政绩闪亮了,与此相对应的是不可复制的文物消失了,历史的痕迹湮灭了,文化传承渐渐失去可感的依据,“唯GDP至上”的发展思路,对未来只能是一种竭泽而渔的伤害。要使文物古迹不成为经济建设的牺牲品,最有效的办法是依法护“宝”。然而,一些文物古迹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许多地方在涉及到了地方经济利益时,往往就对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或视而不见,或找出种种借口不依法办事。一些地方性法规的缺失,也阻碍了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文物保护已刻不容缓

近年来,因经济发展损坏文物的新闻屡见报端,令人心寒。加强文物保护特别是出土文物保护,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更亟待群众保护意识的觉醒。文物是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文物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当前国内的文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有些人唯利是图,对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弃之不顾,对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视而不见,此种现象常令有识之士扼腕叹息,因此文物保护已迫在眉睫,而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律的疲软,这种滞后性不利于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我国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在一些方面已经显得有些滞后,特别是在关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和利用方面,规定过于原则、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强等。如果不及时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修订,使之与时代接轨,文物破坏的现象就难以改观。除了法律的保障和执法力度的加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对历史的敬畏感、对文明的自豪感,时刻提醒自己传承文化、保护文物的义务和责任。

要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经济的发展不能成为破坏历史文物的借口,我们要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传承下去,但是当今对历史,对文物,我们正在失去最基本的尊重。但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文化素质来支撑和烘托,一座没有文物的城市,难免被讥为“文化沙漠”。因此小编认为经济发展不等于破坏文物,对文物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它也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把经济的发展单纯的看做是一些城市建设等方面。例如,我们可以将发掘出来的古墓在对其不造破坏的情况下开发其旅游价值,这样不仅可以让后代更好的去了解古人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作为旅游项目,也要有相关政策去保护,要想使文物古迹成为吸引游人就必须原汁原味地保护好原生态的文物古迹。历史文化是民族的根,历史文物往往是解析一个国家历史文明的“密码”,普及文物知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保护历史文物的意识,是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只有保护好历史文物古迹,才能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植于炎黄子孙们的心中,文物保护就是为了更好地收藏历史,传承历史。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