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杭州高中竞赛「杭州学生比赛」

时间:2022-11-24 11:49:21 来源:钱江晚报

大家好,杭州高中竞赛「杭州学生比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秉承“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的教育理念,为每一位普通学生打造“筑梦平台”,让每一位普通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普通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迸发出来。

各类竞赛全面开花,井喷式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21年里,浙大附中仅玉泉校区就有452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荣誉,而一个年级才576名学生。几乎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前都有机会收获高级别奖项或荣誉。在上述奖项中,除了学科竞赛外,还有很多科技类竞赛和人文综合素养类竞赛。

2020年开始,面向学科竞赛的高校自主招生模式的通道已经完全关闭,从过去只重视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到现在教育部认可的36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代表着国家对未来教育方向的引领,这些竞赛在升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

其实,要说对升学有直接帮助,那肯定是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这五大高中学科竞赛,但前提是进入国家集训队,才能拿到大学保送资格。这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机会太渺茫了,每年能进五大学科国家集训队的,全国仅260人左右。怪不得很多人认为竞赛只是极少数人的盛宴,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浙大附中准确把握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发挥自身师资优势,在发展学科奥赛的同时,积极辅导学生参加教育部认可的其他赛事,它们在“三位一体”招生中和学科竞赛有相同的含金量。

这些比赛,大多不需要初中有一定的基础,也不占用太多高中学习时间,花最小的力气起到最大的效果,“性价比”超高。同时,让竞赛不再是个别学生的福利,而是让每一位普通学生都有机会在竞赛中获奖,分享胜利的喜悦,拥有自信的人生,丰富自身的履历,为将来升学多开辟一条捷径。

在去年的科技类竞赛中,浙大附中获奖数量庞大。例如,在2021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学校有18人获全国奖;在2021年浙江省首届青少年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学校30人获省级奖,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

此外,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 奖励活动、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创•造”大赛中,有近百位学生获奖,奖项涉及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人、计算机思维与编程、三维作品设计、创意作品制作、创新实验等多个领域,学校也多次被各项赛事授予优秀组织奖。

浙大附中作为浙江省发明协会少年科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每年学生所获发明专利层出不穷。最有名的还要数两位学生在高二时期设计的“基于垂直变向的风力发电装置”,该专利不仅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和土耳其科学能源工程大奖赛杰出成就奖,而且还获得某新型能源公司的青睐,并希望学生能以技术入股。

不仅是科技类竞赛,浙大附中在去年的人文综合素养类竞赛中也表现非常出众。例如,在第14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中,有24人获全国奖;在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有18人获全国奖;在2021年“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中,有6人获省级奖。此外,在全国、省、市各级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诵读大赛、国学素养大赛、创新英语大赛、“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征文活动中,也有近百位学生获奖。

这些奖项中当然也少不了传统的五大奥赛,每年学校都有十几人获省级以上奖项。甚至还有学生参加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捧回了金奖和银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一(12)班许逸涵同学入围了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浙江省仅有12人入围。

此外,还有许多同学在体育、艺术比赛中赢回了几十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

浙大附中同学们总结的获奖秘笈

1.丰富的浙大资源

浙大附中的学生在高中即可共享浙大教育资源,真正与浙大实现高中大学的课程合作,常态开展,无缝对接。学校自2014年4月起一直开设“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系列课程。

2016年,学校又与浙江大学的八十多位名教授签约,成立了“浙大金牌教授讲师团浙大附中教学点”,并启动了“浙大导师团牵手附中学子”活动,共享浙大实验室资源。

“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课程”

浙附学生在浙大风洞实验室做实验

2.扎实的课程建设

浙大附中作为浙江省仅有的三所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之一,始终坚持“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的办学思路,加强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整合与重构,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浙大附中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学校努力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培养路径,重构学习空间体系,以“学科教室”建设推动“学科育人”体系建设。学校有13个课程基地和10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央视、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浙大附中课程育人成果。

学校将120多门选修课纳入“五大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国学人文学院、体育健康学院、艺术智造学院、国际经济学院)进行管理,如国际经济学院的“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艺术智造学院的“VR创客”、“无人机智能操控”,国学人文学院的“中国茶艺”、“国学素养”等课程广受欢迎。

3.有益的社团活动

浙大附中的社团实行评级制度,几乎每个社团都至少对接一项赛事,每年比赛获奖级别和人数,将直接影响社团等级的晋升或下降。所以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学生们都能认真对待,不仅会玩,更要玩出高级感,努力打造“一社一品”,即“一个社团,一个品牌”。

书画社(尽管学校不招收美术特长生,但每年都有十余人进入中国美院、中央美院等知名高校)

天文社(亚太天文奥林匹克大赛金牌、社长入选国家队)

4.多彩的科技节活动

每年一次的“科技·创新节”,推动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了科学探索和科技创新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了青少年科技成果的交流。

5.有温度的学生管理

浙大附中对于学业要求向来严格,但并非是“高考工厂”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而是富有智慧的人性化管理。

6.有实效的生涯指导

想要在高考填报志愿前的短短几天时间内全面了解全国1270所本科院校的34000多个专业是很困难的。但浙大附中通过每两周一次的生涯规划课程,将未来职业方向确立、高考志愿填报、“七选三”科目选择这三者串联了起来。学生从高一起就开始逐渐了解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的各大高校A 或A级专业,也就是王牌专业,尽早树立高考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同时,学校的“七选三”选科完全尊重学生意愿,能够满足学生所有选科组合的需求,帮助学生在将来高校专业选择上能做到“择己所爱,择世所需”,即了解自己,选择自己真正热爱并擅长的,同时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已经毕业的李同学的爸爸在谈到浙大附中时,提到两个关键词:“包容”与“尊重”,他举了两个例子,“比如选考科目,由学生自己决定,不会强制要求选择某个特定科目。高考志愿填报时,也不会为了宣传需要,要求学生一定要填报某所特定高校,反倒是鼓励填报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更为优秀的专业,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家长的尊重。”

7.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提升——“平进高出”

浙大附中玉泉校区历年高考原一段(特控线)录取率超80%,实验班可达100%。丁兰校区历年高考原一段(特控线)录取率超60%,实验班超80%。

更有不少优秀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每年最后一名被浙大录取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排名在年级100名左右,985、211高校上线超200人。

同时,每年都有一大批中考压线入校的学生,在高考时超过原一段(特控线)50分以上,真正做到了“平进高出”。

就在今年高三首考中,两校区成绩非常优异,尤其是高分段表现十分抢眼。有选考班级甚至近40%的学生赋分在96分以上(排名在全省前4%)。

学校通过不断创设各种条件,践行“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的办学理念,不断书写美好教育的新篇章。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