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批判民粹主义「极端的民粹主义」

时间:2022-12-10 19:09:08 来源:夜半语

大家好,批判民粹主义「极端的民粹主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张玉强

近年来,文化艺术批评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普通大众话语权的急剧提升和宽容度的急剧下降。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自媒体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非专业的普通网民纷纷加入文化艺术批评“大众评审席”,对各类作品、各领域作者“评头论足”;另一方面,随着我与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趋尖锐和公开化,“政治标准”日益成为大众对文化艺术批评的重要甚至首要标准。前不久发生并且至今仍在不断发酵的教科书、教辅材料插画事件,以及最近几天热炒的张学友“被迫表态”事件,都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

这种现象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值得警惕的地方。总的来说,好的一面大于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值得警惕。

好的一面是: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群众的政治觉醒,体现了群众的文化自信,展现了广大群众爱党爱国、团结对敌、激浊扬清、维护民族文化的朴素情感和高度自觉,也切切实实揭露、批判和打击了一批文化艺术领域的丑陋现象和无良人物,荡涤了许多经年积累的污泥浊水。

不好的一面:

一是泛政治化倾向。有人要求所有文化艺术作品都要有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否则就是“不爱国”,或者抓住作品中的个别问题无限放大、上纲上线。

二是容不得“杂音”。有人只喜欢“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作品,否则就斥为“负能量”“抹黑”“靡靡之音”。

三是若隐若现的“排外”现象。有人只接受纯粹中国风味的作品,看不得有异国异域风情的作品,或者听不得任何对外国的正面评价,一律斥之为“崇洋媚外”。

四是审美标准的单一化和审美水平的降低。有人片面、生硬理解“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要求所有文化艺术作品都要符合普通大众审美标准(或者也可以说,他认为普通大众只有和他一样的共同的单一的审美标准),只喜欢光鲜端正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作品,难以接受个性强烈的创新型作品,凡是看不懂的就斥之为“胡说八道”“胡言乱语”“胡涂乱抹”“丑书”……

以上种种,由于网民数量的庞大,往往形成一种潮流、一种足以裹挟舆论的社会倾向,已经隐约出现了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不符合我党长提提倡的文艺“百花齐放”方针,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损害了宽容、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使得很多文化艺术界人士不得不收敛锋芒、噤若寒蝉,阻碍了正常的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不利于提升全民族文化艺术发展水平和全民审美水平,也必将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吸引力和竞争力,甚至反而被敌对势力所利用。

水至清则无鱼。文化活动有其特殊的运行机理,艺术创作要遵循艺术规律。对待文化艺术,我们的眼光和心态不能太教条、僵硬和政治化,不能过分强调“纯粹”,不能简单粗暴地套用非黑即白、非善即恶、非此即彼的的对立论、二元论。不言而喻,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

我希望,我们的宣传文化主管部门,文化社团、协会,有重要影响的文化艺术界领军人士要主动站出来发声,重申文化艺术发展的方针政策。一方面,当然还是要鼓励群众继续关注和参与文化艺术批评;但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以宽广的胸怀看待文化艺术作品,以“海纳百川”的态度接受、欣赏和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作品;同时,要鼓励艺术家大胆创新、充分施展才能,创作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艺术水平高超、个性风格鲜明独特的文化艺术作品。

我希望,在发生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文化艺术领域争议性事件以后,有关部门和团体要高瞻远瞩,审慎鉴别,辩证思考,冷静处理。如确实涉及重大政治、法律和原则问题,当然要坚决依法依规处理,但如果不涉及,就要避免被舆情吓倒、被舆论误导,要努力引导社会舆论,纠正甚至批驳过激观点,保护艺术家的思想自由、创作热情和艺术个性,绝不随意上纲上线,更不可迫于舆论压力随意批判甚至封杀艺术家及其作品。这样通过对一些事件的正确处理,也可以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

我希望,文化艺术界人士,特别是广大创作者,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时代特点和群众审美需求,“正人先正己”,努力避免在艺术创作中出现完全违背社会良俗、过于荒诞不经的现象;一方面,主动走近群众,与群众沟通交流,勇敢地、耐心地阐释自己的审美追求、创作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与群众的互相“谅解”。

我希望,国家要着力提升全民审美水平,以青少年儿童为重点,面向社会各方面、各阶层,普及审美知识。可以讲一点理论,但对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不如多推广一些好的作品、案例,塑造一个审美情趣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群众性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这方面,文艺批评家们也应充分发挥作用,放下身段、积极发声,通过系统阐释审美理论、具体地对文化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引领社会大众开阔胸襟眼界,更好地发现文化之厚重丰富、艺术之独特美好。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大众对文化艺术保持一份宽容、谦逊和敬畏,不偏激、不跟风、不盲从,试着去理解作品、理解作者,一时无法理解就多去听听真正的专家的意见,或者,再等等、再看看,让自己的审美“飞一会”,带你去发现更多美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