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面料设计专业国内学校「智能制造与工艺」

时间:2022-12-12 15:57:13 来源:冷芸时尚博士

大家好,面料设计专业国内学校「智能制造与工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引言

课题:在英国读智能面料设计专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参与:冷芸时尚圈4群群友

时间:2020年10月17日


讨论提纲

一、什么是“纺织品软系统设计”

1.专业定义、涉及范围和RCA校内类似专业

2.这个专业在全球各个院校里的存在形式和项目案例

3.我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


二、“纺织品软系统设计”学什么

1.专业课程介绍及个人体悟

2.学院课程介绍及个人收获

3.毕业生去向


三、入学条件

1.基本要求

2.作品集要求

3.英语语言要求


四、总结

庄主、跟庄副群主简介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制造方式的产生,纺织品灵活柔软、便于携带、交互触感直观、材料可塑性强、可玩性强等性质及其独特的美感使设计师、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等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将面料作为交互界面。与此同时,传统纺织业、制造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引起广泛关注,可持续时尚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1.专业定义、涉及范围和RCA校内类似专业


(1)专业定义

在听到我的专业“纺织品软系统”后,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好奇。这个专业全称是Master of Art-Textiles Soft Systems,直译过来是“纺织品软系统”。


首先,根据伦敦皇艺学院官网上的纺织品专业介绍,“纺织品软系统”就是“致力于材料、制作与意义价值之间的创造性连接”。当然作为创造的基础功底,我们也会学习很多传统和工业生产上常用的手工艺与技能,但站在传统纯粹纺织品的角度去理解我们这个专业其实并不准确。


(2)涉及范围

“纺织品”在皇艺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以材料作为设计语言去探索、在有形的、无形的,不同的领域做新的尝试,比如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材料科学、CMF、室内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等都是纺织品专业的学生会尝试的领域。


在皇艺,纺织品项目分为五个方向的小专业,侧重不同,运用的基本技能不同,但做项目的时候实践起来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会鼓励学生去做不同的尝试。这五个方向的专业分别是Knit针织、Print印花、Weave梭织、Mixed Media混合媒介和Soft Systems软系统。针织、印花、梭织这三个专业学的都是字面意思,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是学什么的,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在这三个比较明了的专业以外,混合媒介纺织品和软系统可能会是大家不太了解的。


混合媒介纺织品起源于刺绣和缝合的技能学习,结合不同的材料(如皮革、塑料、薄膜等)和创新的生产制造工艺(如3D建模、打印、雕塑和数字制造)去做艺术创作,因此很多这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刺绣、时装设计等的专业背景。


我所在的纺织品软系统Soft Systems专业是纺织品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聚焦材料技术创新和创造性实践的前沿,我所在的是第三届。这个专业专注于探索开发各种软材料的物理属性,并将其与电子数字装置相结合,将材料作为主要的载体、界面,去发掘有趣的与人交流互动的方式。


我们常被鼓励去尝试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思考现有的新兴材料与技术,不局限于它们数字和物理的界限,可以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中有实实在在的触感,也可以是通过虚拟世界的活动进行感官上的交流互动。


根据专业老师们、我们这一届和历届学生的尝试,纺织品软系统这个专业涉及到的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A.和电子装配相结合的交互产品设计,如智能纺织品、柔性传感器、柔性机器人等功能开发与应用等(主要使用Arduino Uno, ADAFRUIT Flora和Bare Conductive Touch Board作为项目开发板);这个方向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了,但因为生产成本和一些水洗、耐用性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发,目前还不能大规模生产投入市场。


B.可持续时尚,如生物材料设计、生物天然染色、天然变色检测试纸、产品与空间的CMF等。


C.材料科学,如仿生设计、纳米复合材料、磁流体、可以根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纤维、丝线、凝胶、液体,创新的纺织品结构设计;我们系主任的个人研究就是这个方向的,主要是投入医疗、运动服饰方向的应用。


D.3D打印、4D打印等新兴生产材料的方式。


E.虚拟材料,如材料在VR/AR/MR世界中的体现和与人互动方式的设计。


(3)RCA校内类似专业

根据现在的学科发展来看,跨学科和全背景人才将来一定是大需求。也因为这种特别的跨学科属性,在皇艺,有两个与纺织品软系统非常相似的专业,也是我们潜在合作伙伴最多的专业:


IDE(MA/MSc 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创新设计工程)和GID(MA Global Innovation Design,全球创新设计)。这两个专业是皇艺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简称“帝国理工”或“IC”)的戴森设计工程学院联合创立的,同样也是由跨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


前者对人类行为模式、新环境、新材料、新技术进行研究,基于交互和工业做设计;后者分别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普瑞特艺术学院和日本庆应大学有合作交流的项目,放眼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新兴科技与设计语境做设计。


这两个专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涉及的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有意思的是,英国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城市建设和日常用品中,有很多都是十几、二十年前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设计的。


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所做的设计和研究正是我们纺织品软系统专业所做的。例如,我们在电子智能面料设计开发中,常用的导电染料和音乐项目控制板(Bare Conductive ink & touch board),都来自于十几年前IDE学生在校及毕业后持续的研究项目。


我自己之前也和一个GID的同学有过一些调研上的合作,但项目因为疫情搁置了。我本科毕业于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产品设计与制造专业,我的同班同学们加上我,总共五个人到皇艺进行研究生的学习。除我之外,其他有两个同学去了GID,一个去了IDE,还有一个转到了服务设计专业。所以我也常常有机会和这两个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也能想到这个专业是要求有很多学科、跨学科合作的。要想实现以上这些突破科技与艺术设计边界的尝试,光靠艺术家、设计师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纺织品软系统Soft Systems就成了皇艺纺织品5个方向的小专业中,唯一一个在招生时不设专业背景限制的专业,具体的我在第三部分会介绍。我们的老师中有纺织品设计师、时装设计师、计算机电子工程师、材料科学、新材料研发者、产品设计师、交互装置艺术家;同班同学也由上述专业背景组成。


入学后我的同班同学加上我,有两个人是从产品设计转过来的,其他还有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毕业的材料科学学生、过去从事计算机和新媒体艺术的同学、在传统纺织品印刷行业的从业8年的同学,和来自国内北服服装设计、东华纺织品设计背景的同学。


2.这个专业在全球各个院校里的存在形式、项目案例及侧重


(1)国内的存在形式及案例

首先,放眼国内,其实已经有不少“纺织品软系统”或“智能面料”相关的与科技融合的设计研究,但据我了解还没有独立学科的存在,而是主要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材料科学的形式存在。在设计上的运用很多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材料上的研究主要还是聚焦实验室里高精尖的科研,因此还暂时不被大众熟知。


2018年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型展览中就展出了两件“科技旗袍”智能服饰作品。东华大学时尚科创团队师生与企业合作采用无缝针织技术,研发了“针织变色科技旗袍”,纱线能随环境温度改变而变化。


(图片来源: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供图-《改革开放四十年:从“穿得暖”“穿得美”到“穿得智能”——东华


另外一款是“发光科技旗袍”,东华大学与校企合作企业联合研发了环保节能纳米发光材料,不同工作状态的发光纱线与时装设计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


(图片来源: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供图-《改革开放四十年:从“穿得暖”“穿得美”到“穿得智能”——东华


另外,去年年初,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的王宏志团队研发出了一种“可发电”的服装材料,拉伸单片织物或单根纤维,就会有输出电压产生。研究人员已经可以穿着发电织物制成的“能源衣”,展示其为电子设备锂电池充电、驱动无线信号传输系统、捕捉人体运动姿态等功能。(来源:上观新闻《东华大学研发出“可发电”的服装材料,“能源衣”将成为现实》)


同样是在上海,同样也是旗袍。去年的第二届进博会上,同济大学数字创新中心(CDI, Center for Digital Innovation)的王琦助理教授团队在非遗展区展出了智能服装作品——四季动态交互旗袍。(具体信息请查看原网页-同济快讯《传统文化携手AI,同济设计让进博会上非遗老字号“动”起来》 )


(图片来源: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供图-《传统文化携手AI,同济设计让进博会上非遗老字号“动”起来》)


这种动感或许可以参考TEAMLAB的多媒体沉浸式项目作品,他们做了很多行云流水、开花、书法和海浪有关元素的交互装置;不过基本都是停留在硬质表面,比如墙、地板、屏幕等媒介上。未来智能织物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具有柔软表面的媒介,就不难运用出来了。


关于同济大学的这个智能变色织物项目,网上能找到的信息非常少,不过和我之前看到的一个国外的项目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了解,官网网址为:http://www.chromorphous.com/。


另外,香港理工大学有一个叫做Smart Textiles and Apparel Research(STAR)的研究团队,每年都会发表很多相关的前沿研究和设计。比如与皇艺合作的在环保导电纺织品上的探索、变色智能织物、智能发光光织(POF)纺织品、耐洗的高性能导电织物等等。


(2)国外的存在形式及案例

放眼国外,与“纺织品软系统”相似的专业就很多了。


最著名的,也是学设计的学生最向往的院校当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或“MIT”)下的Media Lab了。这个实验室/院系成立于1985年,集合了世界顶尖的设计师、工程师、艺术家和科学家一起进行改变人类生活、社区和环境的设计研究。与“纺织品软系统”相关的设计项目数不胜数。


例如SensorKnits和KnittedKeyboard,将导电纤维、纱线用工业针织机织入普通纺织品,来实现电子交互功能(比如医学、家居、音乐表演等方面的应用),这也是我们在皇艺做智能交互面料时最常使用的实验方法。


以及今年MIT Media Lab毕业生曾佳旎(同时也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学姐)曾参与设计了一个软体机器人辅助项目“Bubble”,通过检测手指肌肉活动,让戴在手部的软体自动变大变小来填充需要抓取物体的空间,这个项目曾在全球领先的人机交互论坛展出。详情请查看原网页:设计师个人网站https://www.jianizeng.com/


(图片来源:曾佳旎-BUBBLE (2018-present, MIT))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材料科学与交互设计方向的研究团队在若干年前也发表过导电染料的相关研究。


3.我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

关于其他院校,我将结合本节第三部分“择校经历”与大家分享交流。


我在大四申请国外研究生的时候,申请了以下8个学校和专业,学校先后顺序以我个人向往程度排名:


1.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的材料未来MA Material Futures或生物设计MA Bio Design。

2.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的纺织品MA Textiles。

3.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纺织品软系统MA Textiles–Soft Systems。

4.美国普瑞特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MID Industrial Design。

5.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融合产品设计MSc 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

6.香港理工大学的时装与纺织品MA Fashion and Textiles。

7.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纺织品MA Textiles。

8.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纺织品科技MSc Textiles Technology。


中央圣马丁的“材料未来”专业基本与我之前对皇艺“纺织品软系统”专业基本相同,详情上文也曾提到。生物设计与其中的可持续时尚一项相同,但因这个专业是那年新成立的,师资课程设置都不完善,最后就没有投递这个专业。


帕森斯的“纺织品”专业和皇艺“纺织品”很像,经常和“设计科技”专业的同学合作,除了基于传统纺织品的艺术创作,主要做智能交互面料与3D打印方向的设计研究。


想申请普瑞特“工业设计”专业的想法萌芽于一个叫做Material Future的播客节目,那一期邀请了在普瑞特工业设计和服装设计专业同时任教的教授Rebeccah Pailes-Friedman作为访谈嘉宾。Rebeccah教授关于医疗、航空宇航服的智能纺织品设计大大吸引了我。同时,她也是SMARTTEXTILESFORDESIGNERS(INVENTINGTHEFUTUREOFFABRICS)一书的作者,我在听了这期播客、读完这本书后,对这个学校也产生了期待和向往。之前和我有合作的那个GID同学就是这个教授的学生。


代尔夫特的“融合产品设计”专业在时尚科技融合领域侧重于可穿戴智能硬件产品的的设计。比如刚刚提到的GOOGLE JACQUARD,APPLE WATCH这种的比较多。


诺丁汉特伦特的“纺织品”专业比较侧重手工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但它和香港理工大学都因为我本科不是时尚设计/纺织品专业而拒绝了我的申请。个人认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从侧面展现出在这个学校里跨专业合作的程度有限。


曼彻斯特的“纺织品科技”专业侧重纳米材料、3D打印和电子纺织品的设计科研,但由于这个学校中国人太多(电话面试都是中文的,当时接到还以为是诈骗电话差点给挂了),录取要求太低,我当场就拒绝了它的offer。


自2019年二月底起,我陆续收到了皇艺、帕森斯和普瑞特的offer,对比了目标专业相关性、针对性、学校氛围、生活环境等因素,我最终选择了皇艺“纺织品软系统”专业的offer,既有针对性,又有明确的进行跨学科合作交流的途径方法。



1.专业课程介绍及个人体悟

和设计学院下的其他专业不一样,“纺织品软系统”专业是两年全日制的研究生项目,共有6个学期(称为“Studio Unit”)。


我们的课程不是每门课贯穿整个学期,每周有固定课表,按照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地讲课,而是每个学期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能力和专业的设计语言,在上各种技能课的同时要求学生主动去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动手实验和制作,将技能课学到的知识在个人项目中实践。


我们的技能课也是把主要内容一次教完,之后各自就自己在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去找老师交流讨论,是典型的“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学方式。记录技能课和技能课中所学、对个人项目发展的启发、个人项目的发展历程是专业老师反复强调的习惯。期末评估考核不靠每门课程的考试,而是进行小组项目展示,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述自己项目发展的历程、从技能课中获得的启发和之后打算如何继续发展该项目。


从Studio Unit的主题来看,第一个学期关注材料、设计工具与基于它们的运用创新。纺织品项目的五个专业的学生,以各自所在专业为“班级”,参加与这个方向相关的所有技能课。我们学了3D建模(Rhino)和打印、丝网印刷、接电路、电子开源软件Arduino IDE、导电墨水(用于丝网印花)、折纸及其在纺织品上的运用、生物塑料的制作。


第二个学期关注设计语境的设定和实践。整个纺织品项目被分为"Future""Body-Planet-Centered Design""Body-仿生纤维研发"”Gallery""CMF""Interior&Architecture"六个设计语境。在这个阶段,纺织品五个小专业的学生被打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参加那个方向的有关讲座、技能课,同时做个人研究与设计项目。第三个学期关注个人创造研究,同样也是分为以上几个设计语境,学生可以按需重新选择。


与此同时,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从今年二月下旬起我们的课程基本上都逐渐转向线上,纺织品项目的老师们自发组织每周两到三次的行业内常用软件培训,邀请纺织品行业的大咖来分享他们的创新实践和成长经历,学生也有机会和这些大咖们提问交流。


专业同学每周都自发组织社交活动,包括小组交流项目互相启发、一起做头脑风暴、资源信息分享,线上自习室、线上化妆舞会、手工艺技能共享和厨艺小课堂等等。本来就活跃的学习氛围似乎并不受到疫情的影响,反而比之前联系更加紧密了。


第四个学期基于第三个学期的基础调研和选择的方向进行实践,技能课侧重于培养学生如何建立自己的专业档案和“讲故事”的能力。第五第六学期就是毕业设计项目了,要基于之前的学习和研究去进一步挑战。


曾经和去普瑞特读工业设计的闺蜜交流后,对照她们正常上课 考试 做项目的学习模式,她发出如是感慨:“皇艺的研究生项目才是真的在做研究!”


2.学院课程介绍及个人收获

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同时,我们也有两门所有设计学院的学生在一年级必修的课程。分别是“Grand Challenge”和“Critical History Study”。


(1)“Grand Challenge”

“Grand Challenge”是与企业合作的课程。整个School of Design的学生被打散分组来根据给出的题目做设计项目。去年的这门课程曾与OPPO合作,今年我们这届是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合作。每组5个人,分别是产品设计、纺织品、时装、创新设计工程/全球创新设计和服务设计的学生。


这个项目让我体验了一把高压下跨学科合作做创新设计,意识到和不同背景性格的人相处合作也是需要一定能力的,不过比起自己单打独斗,我更陶醉于这种多维度碰撞的项目中。


今年项目主题为“Human Being, Being Human”思考人类存在的方式、意义和影响,以及100-300年后的世界。刚做完这个项目全球就陆续爆发了新冠疫情,也让我们再次反思这个意味深长的设计主题。


(2)”Critical History Study”

另一个学院课程“Critical History Study”是通过一系列讲座和小组研讨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信息搜集与分析的能力,以及撰写专业研究论文的能力。主题不设限,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思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人类行为、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的批判性议题。


3.毕业生去向

“纺织品软系统”是一个新开的专业,上文也曾提到,我们尚是第三届的学生。第一届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中国小姐姐,毕业设计做了生物变色薄膜贴纸,然后在学校孵化器的帮助下创业了,主要做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发。上一届的毕业生有去帝国理工读博士,应用柔性传感器、光导纤维等新材料在医疗产品方向的应用,也有进入纺织品国企新型织物研发部门的和汽车公司CMF部门的。



1.基本要求

皇艺纺织品项目的申请者需具有纺织品及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艺术学士学位或相关经历、2年的硕士学习中研究方向的个人陈述。仅对于“纺织品软系统”这个跨专业小方向,接受具有纺织品艺术学士学位、科学学士学位和工程学士学位或相关经历的申请者。这也为我的申请提供了契机。


2.作品集要求

基本考评标准为:创造力、想象力、创新力和能够进行研究生高水准高要求项目的潜力,均需通过作品集展现。而作品集的要求主要就是相关领域的创新与发展的潜力、设计思维、设计历程要以storytelling的方式呈现出来。关于主题和技术的选择关键还是看个人兴趣,学校没有太多要求。


3.英语语言要求

皇艺纺织品专业要求提交学术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写作不低于6.0分,其他各科不低于5.5分。


因为在拿到offer后,发CAS等材料之前(每年大概最晚7月)都是可以再次提交成绩的。如果能总分达到6.0,也可以申请就读语言班;但我当时没有去语言班,具体情况就不太了解。


庄主总结

一、什么是“纺织品软系统设计”

1.专业定义、涉及范围和RCA校内类似专业

MA Textiles这个研究生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融的创新设计,涉猎多种设计领域。“软系统”关注软材料物理属性的探索,发掘有趣的交互方式。主要涉及领域为:电子交互产品、可持续时尚、材料科学、3D/4D打印和虚拟材料。


2.这个专业在全球各个院校里的存在形式和项目案例

国内研发智能面料的高校没有独立设置专业,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材料科学的形式存在。例如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都有相似的设置。

国外研发智能面料的高校:美国麻省理工MIT Media Lab,项目案例:SensorKnits,KnittedKeyboard和软体机器人Bubble;卡耐基梅隆大学材料科学、交互设计研发的导电染料等。


3.我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

考虑到专业相关性、针对性、学校氛围、生活环境等多校对比。


二、“纺织品软系统设计”学什么

1.专业课程介绍及个人体悟

每个学期有针对专业能力提升的主题,各方向的技能课加持个人项目。受到疫情影响,转为线上远程授课对我们的影响,学习氛围更浓郁更活跃了。


2.学院课程介绍及个人收获

“Grand Challenge”和“Critical History Study”,分别是打破设计学院专业的限制来进行短期命题跨学科合作项目;和批判性思考分析的专业论文写作。


3.毕业生去向

新材料在食品安全、智能医疗方向的进一步研究;国企新型织物研发;汽车公司CMF。


三、入学条件

1.基本要求

“纺织品软系统”专业是纺织品项目中唯一一个,接受具有纺织品艺术学士学位、科学学士学位和工程学士学位或相关经历申请者(换句话说就是背景不限)的小专业。顶尖院校欢迎目标明确、跨专业申请的学生。


2.作品集要求

创造力、想象力、创新力、能进行高要求研究学习项目的潜力(即设计思维、历程的展现)。


3.英语语言要求

(学术)雅思6.5分及以上,写作不低于6.0分,其他各科不低于5.5分。拿到offer后依然有补交语言成绩的机会。


文字整理 : 张怀楷

审核 : Cherika Chen

版式设计:Alex Li


End

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感谢你的阅读,期待讨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