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闲谈书法和闲话书法哪个好「名家谈书法」

时间:2023-01-07 10:45:07 来源:闻是文化

大家好,闲谈书法和闲话书法哪个好「名家谈书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闲谈书法

几千年啦,写字对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封建科举时代自不必说,就是到了解放后,孩子启蒙的第一要务便是写字。开始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后来照着字帖,比葫芦画瓢。记得上小学时,写字一律用毛笔。周五下午照例是作文课,第一节在老师的诱导下先打腹稿,腹稿打好后写在草稿上,第二节再工工整整地誊在作文本上。可是,笔落惊呼,不可逆转,墨猪点点,要保持作文书面整洁几乎是不可能的。两节过后,我们依然在教室里正襟危坐挥汗如雨,直到日落西山。

作文之外,学校每周还要开两节大字课。大字课上,老师屁股调给我们,对着黑板讲汉字结构与笔顺,讲“永字八法”,最后讲李白的“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我们则一边研墨,一边交头接耳。老师讲完,我们开始练习。红线田字格,撕了一张又一张,一节下来,厚厚的本子撕得所剩无几。但写出来的字,仍得不到老师的首肯,更别说红双圈了。放学时,我们手上脸上嘴上都是墨迹,个个如花面猴。难怪形容一个人学问大,叫“喝墨水多”,一点不错。

想不到,社会发展得这么快,短短几十年,我们不仅跨越了延续数千年的毛笔时代,终结了持续数十年的钢笔时代,进入了无笔无纸的微机时代。钢笔使用范围大为缩水,只剩下学生在校读书识字、职工在工资册上签名、病人家属在病危通知上画押、公务员在公文上圈阅、人犯在判决书签收……而毛笔的用途则只剩下为写字而写字的“书法”。

人衣食无忧之后,就要追求艺术享受。于是,五花八门的艺术便应运而生,形形色色的艺术家也便多如牛毛。在这些牛毛中,尤以书法家队伍最为庞大。

顾名思义,“书”就是写字,现大多专指用毛笔写字。“法”即规则,这里只能理解为技巧或艺术,合起来就是用毛笔写字的技巧或艺术。会写字的人,只能叫有文化,而会用毛笔写字并且把字写成艺术的人则叫书法家。网上得知,我国现有国家级书法家达万人之多,如果加上各省、市、县三级书协会员,那将是一支浩浩荡荡的书法家队伍。此外,那些什么级也不屑参加的书法家尚未计算在内。

窃以为,书法家队伍庞大的原因有四。

首先,是天时。现下中国的闲人太多。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该死的没死,致使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职员提前退休,工人无故下岗,干部提前二线。种田实行机械化,劳动力大量闲置……闲人多了,与其无事生非,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儿干干,艺术成了首选,而艺术中,书法首当其冲。

其次,是地利。书写汉字是咱中国人的专利。我亲眼所见,一位粗手大脚的西方人,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都没能将支离八叉的汉字整齐划一,填入小小的方格中。而我们中国人,就连学龄前儿童,不仅会将它们规规矩矩地填入方格,还会弄出许多花样儿来:这是颜体、那是柳体、这是魏碑、那是行书,不一而足。天生的,一点儿办法没有。你老外只能生气。

其三,是简易。书法家最好当。要当书法家,文房四宝自不必提,投不了几个资的。关键是软件:第一必须识汉字,但不要识得太多。生、僻、冷、怪、异体字要尽可能地多掌握。要会背一些唐诗、宋词、名人名言,最好是人们熟知的。第二必须会写汉字,但不要写得规范,也不讲究笔顺正确,但求标新立异。要善于把字写得自己认识而别人不认识,一直写到时过境迁连自己也不认识的高度。书法上讲究越是不认识的字,就越是好字。

其四,是利益。艺术创作是劳动,而且是高雅复杂的劳动。付出劳动就要索取报酬。艺术是无价的,也是没有是非高低优劣标准的。报酬的多少全在你会不会经营。说白了看你会不会钻营。比如标价,你的信手涂鸦也好,你的名家临摹也好,只要你厚着脸皮使劲标价,立马就有人追捧。而且你标得价钱越高,追捧甚至抢购的人越多。一字千金,一字万金不乏其例。因为眼下人们大多“适缼不适敬”。于是,大中专院校原以教书糊口的教师,渴望走上社会立即挣大钱的学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以写字消磨时间的退休干部,粗通文墨游手好闲的骗子,纷纷走进书法家队伍。

那天,浏览网页,看见一个朋友的熟悉面庞,那是他在南方大都市做书法技巧演讲,热情的粉丝们将他围得水泄不通,嘴边的麦克风收起来有一大箩筐。但照片下的名字和简历却驴唇不对马嘴。简历说他出身书香门第,三岁临摹颜真卿,五岁获华北地区书法比赛第一名。文革期间被打成白专典型,关进牛棚。粉碎“四人帮”后,考上某大学艺术系,得已故书家大师启功真传。其润格每平方尺五万元。现为环球艺术学院、华夏文化传播集团等十余家公司顾问……

而据我所知,这老兄和我一样出身农家,是喝红薯萝卜粥就酱豆咸菜长大的。文化革命期间卖力造反,可惜没有修成正果。改革开放后,先当建筑包工头,后经商办企业,他干啥像啥,就是不赚钱。三年前,到我家隔壁开饭店。由于经营不善,赔得一塌糊涂,还拉了一屁股债。经不住债主们日夜围堵,万般无奈,他拍拍屁股,溜之大吉。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曾几何时,他摇身一变,竟成了京城一位国际知名书法家。由此,我悟出级别越高的书家越好当。宇宙级的比国际级的好当,国际级的又比国内级的好当……就我这笔臭字,如果参加国际空间站书法艺术比赛,得不了冠军,亚军是手拿把掐的。不过,若仓颉在世,他老人家会笑咪咪地说:现在有的人真不要脸。

刊于2013.12.8日《河南日报》中原风

(原标题:闲话书法)

孙青瑜

书法的原初义,是指字和文的笔法、方法和规则。

书法之“书”单用,可以当名词,指字体或文章,如楷书、行书、篆书、史书、四书、书籍等,作动词,如书法、书写。书与法联合在文字的演变中,其所指义已经萎缩成一个行当,如书法家、书法艺术、书法展览等。从广义上说,书法也就是书写之道,它包括的不光是毛笔字,还有文学写作技道、画画技道、历史书写技道、文字的笔法书写之道等以象传义各种门类的书写技巧和规则。换句话说,不但写毛笔字的技巧叫书法,写作的技巧、原则和体例,也谓之“书法”。如《左传·宣公二年》:“ 董狐 ,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说的就是写作的技法。唐朝的刘知几在《史通·惑经》说:“故知当时史臣各怀直笔,斯则有犯必死,书法无舍者矣。”宋朝的谢采伯在《密斋笔记》卷四中说:“《论语》书法之严,即《春秋》书法也。”讲的都是文章的书写技巧、风格、规则和方法。

如当下分布在大街小巷里的画画、作文、毛笔字等各种学习班,所授所教的皆是书之方法、技巧和规则。只是一学几个月下来,好多孩子怀揣一堆外技,一动手,笔下工夫仍不见长进。相反,很多没上过进修班的孩子,却能在自学自悟中成为佼佼者。

文也,艺术之一也,既能“书”之,必有“法”存,必然有技可传。可是,传授的技法都是外技,当个人内功不到时,内功跟不上外法,它只是外技外法。古时提倡小学在授,大学在修,“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皆是传授和接受能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老师教得好不好是一说,个人的内功修炼又是一说。

师父领的是法,个人修的是内功。只有内功到了,才能将师父所授之法化为一己之法。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唯有一点像羲之”的故事。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的儿子,王献之受的书法之技道,显然比谁都多。为什么只有他父亲为他添的那一点,才像其父?显然那时候王献之内功还不到。只有随着个人内功修为的提高,才能将传授的书法之道,从外技转化为内技,化于心合于手。再比如张旭的草书,我们摹不来,梁楷的泼墨神仙图,我们也无法临,若是硬临也只能是摹其形,那悬崖勒马和行如游蛇的大自由大自然之境界却是临不来的。因为那是内功到达后的“大自由”和“大自然”,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神来之笔。所以我对一个热爱书法的姐姐说,一定耐住性子熟读百家之帖,苦修一家之书,只要基本功修到家了,便可功到神来,手下皆是法、皆是形,挥笔造势,行之有韵,满纸生气……艺术之书法是绝对可以传授,但是能不能化为一己之技,最终靠的是内功的自修,内功修好了,能合上外法,才能心到手到,否则就是心手不一,这就是艺术的可模仿性和非模仿性,也是大家常常讨论的艺术到底可授与不可授的内在原因,正如庄子在提倡道技合一时,无论是北冥之鱼,还是庖丁,只有内功修炼到家了,才能达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高度,才能达解牛时的大自由状态。

本文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