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阅读就是力量「阅读的力量fvr」

时间:2022-12-20 17:09:30 来源:上观新闻

大家好,阅读就是力量「阅读的力量fvr」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间四月天,读书好时节。眼下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阅读不会停顿,在“静止的时间”里可以更多地阅读与思考。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上海市社联与世纪出版集团、文汇报社特别策划“阅读的力量·一直在一起”主题活动,邀请上海的学者、作家为读者做1 N的推荐,可以推荐一本优秀图书,还可以组合推荐一首乐曲、一部电影,甚至一篇好文章,分享自己的的阅读观赏经验,以实际行动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

书香上海自4月1日始,与上海社联、世纪阅读、文汇报一起,联动发布专家学者读书抗疫的心得与体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共同彰显读书有力量、同心向春行的信心与希望。

今日推荐人

朱志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

推荐语

推荐图书:《美学散步》

在艺术中遨游的精灵

追求生活艺术化的姿态

宗白华,一代美学宗师,《美学散步》一书收录了他写作于不同人生阶段的论文,荟萃其一生学术的精华。本书在凝聚宗白华学术思想的同时,也凝聚着他的“散步情怀”。他面对人世与自然的态度,可称之为一种散步情怀,《美学散步》又正是由这种情怀凝聚而产生的。这正如魏晋人将自己内心对自然的体验,集中地表现在艺术之中,他们通过对自然美的发现造就出自己的艺术心灵,并且从中体现出自己的人格精神。比如王羲之雄逸风格的书法,正是其时代人格精神的体现,影响源远流长,他对神韵的追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绘画和书法。

王羲之《平安帖》(图片来源:网络)

深谙传统美学之道的宗白华先生,将外部的感官经验提炼为内部的哲思情怀,又以文字为载体呈现于世人,这何尝不是一种魏晋美学精神、传统美学精神的传承呢?《美学散步》所收录的论美文章,生动凸显了一个在艺术中遨游的精灵,一种追求生活艺术化的姿态,字里行间显示出散步时的逍遥自在,整本书中的文章也正像是散步的步伐。

推荐乐曲:《二泉映月》

以上视频由宋飞老师推荐提供

图片来源:网络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在1950年,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展现了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在展示独特的二胡演奏技巧与风格的同时,塑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这首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的瑰宝,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甚至被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

图书介绍

内容简介

《美学散步》

宗白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一生主要的美学论集,总共22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美学和文艺一般原理;第二部分,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论;第三部分,西方美学史和西方艺术的论述;第四部分,诗论。在该书中,作者凭借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若干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书中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着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艺术家的心灵。

作者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

宗白华(1897—1986)

哲学家、美学家、诗人。1920年赴德国留学。1925年回国,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1952年起,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等。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白华全集》及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目录

美学散步

小言

诗(文学)和画的分界

美从何处寻?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一、空灵

二、充实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

一、引言——中国美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先秦工艺美术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三、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

四、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

五、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引言

一、意境的意义

二、意境与山水

三、意境创造与人格涵养

四、禅境的表现

五、道、舞、空白: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论素描——孙多慈素描集序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一、用笔

二、结构

三、章法

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附:清谈与析理)

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

一、形式与表现

二、原始美与艺术创造

三、艺术家在社会上的地位

四、中庸与净化

五、艺术与模仿自然

六、艺术与艺术家

康德美学思想评述

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形与影——罗丹作品学习札记

我和诗

新诗略谈

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一、文学与民族的关系

二、唐代诗坛的特质与其时代背景

三、初唐时期——民族诗歌的萌芽

四、盛唐时期——民族诗歌的成熟

五、民族诗歌的结晶——出塞曲

六、尾语——唐代的没落与没落的诗人

后记

精彩选摘

美从何处寻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者,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流云小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某尼悟道诗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那么,你在自己的心里就找不到美了吗?我说,如果我们的心灵起伏万变,经常碰到情感的波涛,思想的矛盾,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未必是美。只有莎士比亚或巴尔扎克把它形象化了,表现在文艺里,或是你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你的欢乐表现在舞蹈的形象里,或把你的忧郁歌咏在有节奏的诗歌里,甚至于在你的平日的行动里、语言里。一句话,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那时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的美,你自己也才真正的切实地具体地发现你的心里的美。除此以外,恐怕不容易吧!你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象(人生的,社会的,自然的),这“美”对于你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的意志只能指使你的眼睛去看她,或不去看她,而不能改变她。你能训练你的眼睛深一层地去认识她,却不能动摇她。希腊伟大的艺术不因中古时代而减少它的光辉。)

宋朝某尼虽然似乎悟道,然而她的觉悟不够深,不够高,她不能发现整个宇宙已经盎然有春意,假使梅花枝上已经春满十分了。她在踏遍陇头云时是苦闷的、失望的。她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心的圈子里了。只在自己的心里去找寻美的踪迹是不够的,是大有问题的。王羲之在《兰亭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的踪迹。他的书法传达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不仅是大宇宙,小小的事物也不可忽视。诗人华滋沃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达到这样的、深入的美感,发见这样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我们的感情是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

(元)王冕 梅花图

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做“移人之情”或“移我情”。琴曲《伯牙水仙操》的序上说:

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赉粮从之,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划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汩波,山林窅冥,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操而作歌云:“翳洞庭兮流斯护,舟楫逝兮仙不还,移形素兮蓬莱山, 钦伤宫仙不还。”

伯牙由于在孤寂中受到大自然强烈的震撼,生活上的异常遭遇,整个心境受了洗涤和改造,才达到艺术的最深体会,把握到音乐的创造性的旋律,完成他的美的感受和创造。这个“移情说”比起德国美学家栗卜斯的“情感移入论”似乎还要深刻些,因为它说出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改造是“移情”的基础呀!并且“移易”和“移入”是不同的。

(元)王振鹏 伯牙鼓琴图

《二泉映月》

创作者:华彦钧(阿炳)

图片来源:《二泉映月》专辑封面

《二泉映月》在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创作人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全曲将主题进行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同时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创作者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

华彦钧

(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

阿炳,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中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1950年12月4日,阿炳逝世,享年57岁。

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