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云南腾冲藤编「腾冲传统手工艺」

时间:2023-01-04 09:41:06 来源:腾冲发布

大家好,云南腾冲藤编「腾冲传统手工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腾冲”因盛产“藤”而得名,古代腾冲的地名用字以“藤越”、“藤川”等较为多见,直到明末清初“藤”才雅化并规范为“腾”。

腾冲三宝之一“藤编”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古时候藤编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具,而且还是一种奇特的战争器材。《三国志》有关于“藤甲军”的记载,所谓“藤甲”即用藤条编织的战衣,“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往昔边境的明光、界头、古永一带的许多道路逢江遇河之外,均沿用古代的藤桥,这种以藤条牵引编制的便桥状如网槽,风雨飘摇而历久不朽,人行其上,晃晃悠悠,坐桥似的。

藤条,也叫“藤蔑”,一种生长于热带森林中的藤本植物

腾冲市位于滇西边陲,与缅甸毗邻的边境原始老林里,盛产一种质地坚韧、身条极长的藤本植物——藤条,其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是一种上好的天然编织材料。唐代诗人白居易《红籐杖》的诗为证:“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时时携步月,处处把春寻,劲健孤茎直,蔬园六节匀。火山生处远,泸水洗来新。粗细才盈手,高低仅过身。天边望乡客,何时拄归秦?”诗中咏赞的红藤杖便是藤条。腾冲人用此编制的藤器,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经久耐用,古往今来深受消费者喜爱。

藤编吊灯

据研究,腾冲藤编在二战前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当时,云南的藤编远销东南亚和德国等欧洲国家,而其中,腾冲藤编的声誉是最高的。藤编被誉为腾冲“三宝”之一,就连人民大会堂都曾将其视为珍品收藏。

说到腾冲藤编,人们都会提到这么一个人一一“老康”。他就是“藤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寸康明。

寸康明是藤编工艺创新和营销开拓者,1998年被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称号,目前是和顺康佳藤器厂经理。

寸康明厂里生产的藤编一般经过打藤(削去藤上的节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削藤、漂白、染色、编织、上油漆等十几道工序。

藤条须在水池泡里泡上半年,主要是杀虫,杀菌和增强韧性(洗藤)。

破篾子(削藤)

藤编主要以藤枝、藤芯或竹为骨架,然后用藤皮或幼嫩的藤芯编织而成,充分发挥藤条柔软、不易折断的特点。在色彩上,大多采用原藤的浅黄色,或加工、漂白为白色、象牙色,显得柔和典雅,有些则配以咖啡色、棕色等。

工厂的老伙计正一丝不苟地编织罗汉椅,光编这道工序,就要花上一天半的时间。

近年来,藤编的主要原材料——机广藤产量逐年下降,导致许多从事藤编的人出现没有原材料的局面。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工业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压缩了传统手工业的生存空间。机械的藤编制品因为造型精美,价格低廉迅速占领了市场,这让传统的藤编产业雪上加霜。

藤编的主要原材料机广藤被称为“藤中之王”,产自中缅边境的原始森林中,数十年才能成才。

寸康明说,生意红火的那几年,厂里的工人都有50多人,每年的产值都有20多万,在80年代已经是不得了的事了。现在腾冲年轻人多数从事旅游业及相关的服务业,愿意从事传统藤编的几乎没有,技术活几乎都是老人来做。

藤编技艺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这门曾经辉煌的手工艺离我们越来越远。寸康明说,“厂里的工人就是邻里这5、6个老伙计,只能维持着经营,干到那天算那天了……”

腾冲藤编,玲珑剔透、古朴典雅的外壳里倾注了匠人们的精神和心血,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一根根藤条挟带着深邃的历史与文化而来,一跨越便是千年。

腾冲藤编藤篮

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相当普遍的今天,我们要感谢像寸康明这样一代代工匠的薪火相传,因为他们始终坚持着最真挚的“手”艺,而非“机”艺。“一生只做一事,不为名禄为传承。”寸康明所坚持的信仰,就本质而言,是对漫漫历史的尊重与敬畏,并在这一敬畏之上,以自己的匠心为供奉,投注一生。

关注

1、关注公众号:腾冲(tc-xcb),更多精美内容呈献

2、快来参与投稿哦

投稿邮箱:tengchong6666@126.com

3、期待您的精彩哦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