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汉代雕塑作品「汉代雕塑艺术」

时间:2023-01-05 14:53:10 来源:齐鲁壹点

大家好,汉代雕塑作品「汉代雕塑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原始社会起,中华先民便创造了灿烂的彩陶、石刻、骨饰、岩画等艺术文化。商、周之际为古代青铜雕塑艺术的巅峰,因此在历史上又被冠以“青铜时代”的美誉。至秦代,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的陪葬石俑雕像成为雕塑史上气势撼人的雕塑杰作。两汉之际,雕塑艺术再度发展到一个高峰,以汉代石雕、铜塑、陶塑、画像砖石等为代表的一众优秀作品共同铸就了艺术史上汉代雕塑的无上荣光。那么,以下这四件汉代雕塑杰作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呢?“马踏匈奴”:西汉英雄霍去病的象征

马踏匈奴 花岗岩 西汉 陕西兴平

“马踏匈奴”石雕是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陕西兴平南位镇道常村西北。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时抗击匈奴功勋卓著的军事天才,他17岁从军并迅速成长起来,率军屡破匈奴,收复河西、封狼居胥山。惜天妒英才,在24岁时不幸英年早逝。以军功拜骠骑将军、大司马,封“冠军侯”。“马踏匈奴”石雕位于霍去病墓前,以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塑造表现了一匹高昂头颅、身姿雄健的战马踏在匈奴的身上的胜利之姿。该雕刻便是以这匹英姿不凡的战马来指代大破匈奴的霍去病,以纪念碑式的雕刻艺术形式昭示着少年英雄霍去病的赫赫战功与璀璨人生。

“马踏匈奴”石雕在艺术表现上取用“循石造型”的雕刻手法,充分利用原石状貌的基础上雕刻出战马及其脚下匈奴形象的轮廓,在细节部分略加刻凿,整件作品突出整体气象而不追求精工细作的处理方法,因而呈现出一种浑朴自然之姿。“马踏匈奴”生动的再现了汉代大气厚重的时代审美倾向,作为纪念西汉英雄霍去病战魂与军功的纪念碑而千古流传。“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 青铜 西汉 河北博物院藏

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保定满城县刘胜之妻窦绾墓,青铜质地、表面鎏金,因曾置于窦太后长信宫使用,故称“长信宫灯”。该灯出土时呈零散状态,后经专家拼合完整。灯体塑造为一位跽坐的宫女双手执灯的样式,工艺水准精湛,是一座兼具审美与实用双重功能的汉代青铜雕塑精品杰作。

长信宫灯的特色除了器型的优美与别致,最大的亮点在于科学与工艺的完美结合。该灯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宫女高举的右臂,宽大的袖口连接沟通灯的顶部,宫女的衣袖与躯体塑造为中空,如此一来,在点燃灯具使用照明时产生的油烟便可以顺着右臂衣袖被引入灯身,进而能够减少烟尘污染的产生。正是由于这种造型的精美与工艺技术的高度,长信宫灯又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铜奔马”:让你见识“天马行空”

铜奔马 青铜 东汉 甘肃省博物馆藏

铜奔马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整件作品呈现出一种飘逸动感的姿态,表现了一匹昂首嘶鸣,健步奔腾的骏马肆意奔驰的场景,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踏在一只飞鸟之上,整件作品的重心即汇集于马蹄与飞鸟的组合上,充满浪漫主义与想象力,亦体现了力学与青铜工艺制作的完美融合。

铜奔马最早的名字为“马超龙雀”,后来又有“马踏飞燕”等称谓。无论如何,该匹骏马的塑造表现与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的骏马形象气质截然不同,二者“一动一静”,一个潇洒飘逸,一个庄严持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于铜奔马而言,虽然没有表现翅膀,但踩踏在展翅飞翔的飞鸟身上凌空奔跑的形象使人想到天界的天马。汉代正是升仙思想盛行的时代,出土于墓室的这匹身姿矫健的骏马,或许正是墓主人寄托于灵魂所乘骑升天的那匹“天马”。“击鼓说唱俑”:被誉为“汉代第一俑”

击鼓说唱俑 陶 东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为陶制陪葬明器,以其形象塑造之生动传神而闻名。说唱俑的原型乃是汉代从事娱乐表演业的民间艺人,他们往往长相讨喜,擅长说唱滑稽表演,史书中将其称之为“俳优”。将这种说唱俑置于墓葬中进行陪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社会流行的“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即表达了墓主人希冀自己在去世之后仍能享受观看艺人表演的精神诉求。

击鼓说唱俑造型简单却成功的塑造出一位忘情投入、手舞足蹈的艺人击鼓说唱时的欢乐场面,特别是对人物形象面部的塑造堪称绝妙,富有感染力的五官将开心的情绪表达的十分到位。这种立足于汉代社会真实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的雕塑作品,写实的同时充分传神,为汉代雕塑史上难得一见的艺术佳作。

(文/许畅)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