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黎族竹竿舞的介绍「瑶族竹竿舞」

时间:2023-01-22 09:57:07 来源:中原文化家

大家好,黎族竹竿舞的介绍「瑶族竹竿舞」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黎族的打柴舞就是如此,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竹竿舞,因为节奏明快、气氛活泼而广受欢迎,被称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一、黎族打柴舞又叫跳竹竿

黎族舞蹈是黎族人民在海南岛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其中影响大、流传广的要数“打柴舞”,它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黎族的丧葬习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

黎语"转刹",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是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

清代《崖州志》对这一习俗作了记载丧葬习俗。"跳击杵"则指跳打柴舞这是目前所见的唯一记载黎族舞蹈的古代文献。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

二、打柴舞的起源

打柴舞最初作为黎族哈应人的祭祀仪式,只在丧葬期间才能跳,且有多种禁忌,同时,打柴舞的热闹可以驱赶凶神恶鬼的侵扰,不仅让逝者欢乐而归,也能缓解亲属离别的哀伤。

黎族古代护尸舞的"活化石",黎舞与丧葬习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打柴舞一种,经考证,它是目前发现的黎族古老的护尸舞,对研究黎族舞蹈历史源流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现在“打柴舞”经过加工整理,已经搬上了舞台、银幕和运动场,成为黎族舞蹈和体育项目,经加工、改编后,打柴舞其道具由木棍变为竹竿,故又取名为"竹竿舞"。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逐渐流传演变。如今,它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成"男女混合打跳"。

现今,跳竹竿已经成为"三月三"黎寨山恋节中一项健康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增进情谊。小小竹竿为青年男女架设起了"鹊桥"。

打柴舞依托三亚地区黎族民间习俗而存在,该地区习俗的变化,对民间打柴舞的生存延续影响极大。因此,抢救和保护黎族民间打柴舞已迫在眉睫。

三、打柴舞传承的意义

打柴舞是用粗木棍、舞的全程是在上下、左右、交叉击木情况下完成的,故讲究击木者和舞者的配合、默契、胆量和身手、脚法的灵敏,稍有不慎则被击伤。

打柴舞节奏强烈有力,动作古朴粗犷,生动形象,艺术感染力强,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竞技性,是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较好方式。

其实在古代,当地黎族人也利用丧葬活动跳打柴舞的机会,进行竞技性比赛。目前黎族各舞蹈中,有成套的舞蹈内容、跳法和专有名词,仅仅打柴舞一种。

​由于打柴舞道具、节奏、跳法的特殊性和具有极强的娱乐竞技,打柴舞很快传遍整个海南黎族地区,成为黎族著名的舞种。

经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断挖掘、改进和创新,这一传统丧葬习俗歌舞被改编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群众性舞蹈,受到了人民的欢迎。

总之,黎族的打柴舞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习俗歌舞逐渐成成为人民群众娱乐健身舞,既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还与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