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画画的分派「看不懂的画叫什么派」

时间:2023-01-30 15:09:06 来源:生活艺术汇

大家好,画画的分派「看不懂的画叫什么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艺术客)

想象这样的场景:

你到朋友家做客,透过磨砂玻璃远远见一幅画名不见经传的画,你略微一笑,云淡风轻道:原来你也喜欢XXX主义啊!

这样的高逼格技能是不是值得掌握?

江湖一直流传这么一张武林秘籍,但是真正的绝学有这么简单吗?来,我们一起来拆解一下里面的奥秘。学习该技能把每个流派分成三步进行:

表征:看上去比较XXX

哲学:之所以看上去XXX的原因和背后的逻辑

代表作:画A看上去如何XXX,画B如何XXX,看多了就差不多有个感觉了。

1. 印象派

表征:微妙光影的感官捕捉;色彩偏明快,笔法偏松散。

哲学:莫奈说:我不画什么实体,我只看到有颜色的实体”,被称为plein air技法,不可谓不妙。他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叙事性和价值观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艺术品【如何捕捉感官印象】并激发对光影、运动细腻体验。

代表作:莫奈(Claude Monet Online)《鲁昂大教堂》系列

时常觉得莫奈的画像透过雨水洗刷的玻璃般朦胧。莫奈从几乎同一个角度画鲁昂大教堂30次,用同一件物体每次都有不同呈现暗示了印象派的哲学:一个物体没有所谓客观展现,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不同感官印象。

再比如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 Online)这幅《煎饼磨坊的舞会》,仿佛如仲夏夜之梦一般明快。注意看画面中的闪烁的颜色,有没有一种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的微醉?而松散模糊的笔触也对应着舞会中轻快的节奏。

再比如德加(Edgar Degas Online)的《星》,强调的是那一瞬间的感官体验

新印象派:新印象派是印象派的直系亲属,但又有所不同。相较于印象派,新印象派不那么注重瞬间的感官印象,而是用系统的色彩理论和技法绘画。比如点彩画派的技法:不调色,只用四原色的色点的叠加给人整体的感官印象。看看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的这幅《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2. 野兽派

表征:所有的物体都用大块强烈而浓重的色块,笔触奔放直接;不受物体原本的色彩限制,不拘泥于细节和传统的透视法则,就连阴影都不按常理出牌,例如橘黄色的树加蓝色的阴影,红色的天空等等。

哲学:颜色首要的功能应是情感的表达。颜色不应受程式拘束,应该让他们发挥最朴实直接的力量,碰撞出最有表现力情感。

代表作:著名画家:安德烈・德兰 《蜿蜒的道路》

物体的立体特征被大色块替代,物体没有阴影,难以分辨远近。注意看天空和树木的颜色,典型野兽派的配色

马蒂斯(Henri Matisse Online)的《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感受一下这浓烈的色彩和奔放的质地。

再看看弗拉芒克(Maurice de Vlaminck)的《The River Seine at Chatou》,有没有一种梵高附体的感觉?你说对了,野兽派的确是受过梵高影响。不过野兽派用色更浓烈,色彩搭配激发一种焦虑感,且笔触更粗放。

3. 表现主义

表征:扭曲和夸张形态,强烈的色彩,人性的焦虑,工业社会的异化感;表现来自艺术家内部的【心理体验】,弱化了感官体验。

哲学:他们认为艺术可以揭示人性最核心的真相。在某些方面和野兽主义类似,都用非现实主义的强烈色彩,但不同的是,表现主义是通过颜色来传达异化、内心的焦虑和人性的挣扎。有些通过自然灾害来表现破坏性,有些则是描绘集体中被异化的个体。

代表作:爱德华蒙克 《呐喊》

个体与世界的抗争。既是视野和听觉的呐喊,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撕扯着画中人物的灵魂呐喊,无法外泄的焦虑和与眼前一切的疏离

Ernst Ludwig Kirchner的《柏林的街道》。棱角分明的线条,令人坐立不安的色彩冲突,来往的人扭曲的形态,疏离的表情,画面中心的两个妓女。

4. 立体主义

表征:碎裂,凌乱,解析,重组,天才

不遵从透视规则:体被压至面,而面与面间的结构也不遵守物理法则;用立体主义的视角看一个三维的物体,被向内弯和向外翻呈现的都是同样的面。

用一幅画表现了视角在时空中的变换:物体的内、外、不同面向,都与画布的平面置于同一个平面。

前景与背景互相嵌入,空间与实体交错~只能说...真的很妙

哲学:受塞尚【多视点并置】理念的影响,他们认为艺术是可以征服时间与空间的:视野之于空间,运动之于时间,视野的变换本身就是空间在时间中的运动。

代表作:毕加索(Pablo Picasso : official web site)的《亚维农的少女》据说是他第一幅立体主义画作,人格分裂倾向已初见雏形,但还可见人形。

乔治布拉克的(Georges Braque)《曼陀铃》,到了这个时期已经彻底分裂了。但很多立体主义画家喜欢画静物,尤其是各种乐器。看不出是什么的话,猜个吉他或者曼陀铃琴说不定就对了。此时的立体主义属于分析立体主义。

到了格尔尼卡时代人形已基本扭曲,立体主义技术也完全成熟。私以为用立体主义来表现战争实在妙至毫巅。凌乱的碎片,断裂的记忆,对于所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如阴影,如梦魇,埋藏在潜意识中,无法回忆,无从躲避。这种分裂感被立体主义如此完美拿捏,我竟无言以对。

后期立体主义进入综合立体主义时代,开始加入更丰富的色彩和材料,比如胡安格里斯的《Fantomas》

5. 未来主义

表征:表现速度、力量、科技进步、城市化、活力。时常用平面展示连续性的移动。

哲学:他们崇尚机器的力量,是艺术家中的硬科幻。他们不遗余力挣脱美学的枷锁,拥抱现代社会的一切。他们的表现手法受后现代和立体主义影响。尽管技巧各异,但分辨未来主义的主要方法是共同的主题:速度,现代化,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好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后来加入了法西斯。

代表作:贾科莫巴拉《拴着皮带的狗的动力》

其实我觉得这幅画萌萌哒ฅ(⌯͒•̩̩̩́ ˑ̫ •̩̩̩̀⌯͒)ฅ...不同时间的连续性的瞬间放在一个平面上,好吧,硬要说这展现了科技感和未来感其实有点勉强,我只是觉得萌萌的。

Luigi Russolo的《高楼》

6. 达达主义(达达主义比较特殊,原谅我可能废话多一点了)

表征:无

哲学:荒谬,虚无主义。

达达主义的特殊在于,从它开始,艺术才正式成为哲学游戏。(仅个人观点,不喜勿争)。

他们解构一切,不相信权威。

他们用半开玩笑的方式毁灭了艺术,同时也拯救了艺术。

他们解放所有【你以为是艺术】的观念,并告诉你【所有你以为不可以是艺术的的】未尝不可以?

无意义,荒谬,随机性,无意识,这些都是达达主义的元素。

这也正是你无法给出【什么是达达主义】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原因:

你一旦给出系统理论,荒谬便不再荒谬,无意义便被强加了意义。

“达达主义就是反达达主义。”

不为陈列在艺术馆中诞生,也不为被解读而诞生。不如搁置。

代表作:没有固定形态,各式各样,只要能体现【达达】都是达达。

比如机械的达达派 弗朗西斯•皮卡比亚(Francis Picabia)《儿童的汽化器》(The child Carburettor). 看上去是儿童随意绘制的汽化器吧?但经过一些标注,又可以代表男女生殖器。你以为是生殖器吧,其实不过就是孩子的涂鸦。达达的诙谐幽默背后是虚无主义哲学,否定人生有本质的意义和目的。(看出来没,达达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哲学是对立的。表现主义就像尼采一样,推翻旧有规则以后寻找自己的意义,即使是扭曲与挣扎中;而达达则是加缪,推翻旧有规则,在荒谬里找乐子)

再比如这幅施维特斯的《Merz 163, 流汗的女人》。“merz"是施维特斯给自己的艺术形式的命名,被称为“心理拼贴。”没有诠释,却邀请你加入。这幅Merzpainting被命名为流汗的女人。

当然,达达主义不能不提的就是杜尚。杜尚的作品简直就是传统美学的炸弹。他最擅长的就是把日常用品和工业成品签上名字,这个玩意儿由此就变成艺术品了,以此消解了【艺术品art】和【工艺品craft】的界限。比如最有名的《泉》,学名《尿壶》。

如何用美学的观点理解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 - 艺术里面 @王井 和 @李永学 都讲的挺好的。

美学家们对杜尚是又爱又恨。他不光影响课堂纪律,还带坏一批小伙伴,不过也有的美学家比如亚瑟丹托就觉得泉不仅是艺术,还是符合历史进程的艺术的新篇章。凡是被赋予了意义的,被艺术家有意识创造的物品,都可以是艺术,详见我另一个答案当我们谈论「艺术」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Syth Eve 的回答。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