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一道申论题引发的思考题「申论中启示类问题怎么答」

时间:2023-02-03 19:41:07 来源:迪哥公考答疑

大家好,一道申论题引发的思考题「申论中启示类问题怎么答」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花了两个小时时间做了一道申论题,这道题去年就困惑我已久,愣是没看懂,也许是我太笨了吧。今天重新再做,再看,发现有的时候申论真是技巧题,只要能找到线头,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下面把这道题分享一下:

例: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20分)要求:(1)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其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2)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3)不超过400字。(2016年国考副省级)

材料4:

中国当代相当一部分艺术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把”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作为自己破茧而出的支撑点,这从艺术家黎明(化名)的行为、装置、水墨实验、油画、综合材料等借助不同的艺术材质和媒介、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直观反映出来。“中国精神”已经构成黎明创作心理环境的地理地貌和现实图景。在黎明早期的油画作品中,长城形象的运用既突出了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的意味,又在深层次中隐含着艺术家对纵深历史时空的挖掘以及与历史进行对话的强烈要求。他的装置作品《为长城延伸一万里》的展示,一路从北京大学、长城司马台,穿越昔日的罗马帝国,牢牢楔入欧洲文明发源地的希腊奥林匹斯山。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凸显了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裹挟的极度不安的民族自尊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性精神,这正是黎明表现大国意识的一个前提。

正是在这一点上,黎明不同于其他习用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的艺术家,他的巨幅综合材料系列作品也许最能反映他的艺术精神和中国精神的共振。布面、牛皮卡纸、水墨、长城风化的泥土、油墨、丙烯、工业胶粘剂等,在黎明的作品中构成时空、地理、人文三位一体的对话关系。在这类作品中,黎明表现出对于中国精神和本土语言的强烈自信,挖掘的是中国传统文虎在科技理性主义以摧骨拉朽之势洗劫世界的当下,如何以中国精神的文化想象,展开大国意识的责任抱负。

黎明的作品不拘泥于艺术的园囿,包孕的是良知、人性和无尽的情怀,在黎明的行为水墨实验作品《捉影》系列中,我们可以从艺术家用中药为长城疗伤的创意中,感受艺术家良知的源头来自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也从而使黎明将自身放置在作为一个中国文化责任担当上。正是源于这一责任意识,他一路实施着“捉影”的系列创作。而“捉影”本身的动机,在黎明策划执行的一系列展览的命名中,已经给出了现实的答案,比如“与传统打一照面”“水墨主义”“水墨社会”等,其中的水墨精神就是就是东方文化精神。

黎明还采用现代化机械制造冰砖,以冰雕的技法塑造基督教堂。无论他塑造的教堂多么壮观、华美,在城市的建筑丛林中依然那么渺小、微不足道。而上帝在哪里?这不是艺术家讨论的问题。在这一装置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艺术家对西方在圣经宗教信仰上的文明的质疑,和对自身文化立场的反省。同样地,《亚当与夏娃》描绘了人类走出伊甸园后的无所归依,将人性投射到现实语境中,表达了物欲横流、人性异化的浮躁焦虑心理,也指证了西方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无端无助。毫无疑问,其捕捉到的影子背后是中国精神的内核——天人合一的境域。

【题目剖析】:这是让写一篇导言,已经给了三个作答方向:创作宗旨、作品材质、艺术追求。在回答的时候就是把材料整理到这三个方面即可。

作品材质应该很好找的,在材料第二段,

创作宗旨,我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宗旨会有很多,但是认真想想,如果宗旨真的多是不是就应为没有精神内涵了?

艺术追求,在我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一直在较真,这个艺术追求是什么,后来我才明白不同的作品才会有不同的艺术追求,题干中有一句话我认为应该是这道题的线头:这从艺术家黎明(化名)的行为、装置、水墨实验、油画、综合材料等借助不同的艺术材质和媒介,也就是第一段的第二句话,后面分别说了早期油画作品、装置作品(为长城延伸一万里)、综合材料系列作品、水墨实验作品(捉影)、行为作品(冰砖、基督教堂),这些应该是他不同作品的艺术追求。如果这个线头找到了,那么本题就会简单多了。最后一段还有一个作品《亚当与夏娃》,有人把这个也写进去了,我认真查过,没有这个作品,再说这个名字是国外的,对于凸显中国精神的画家,怎么会凸显国外的故事?

为了做这道题,我特意查了资料,化名为黎明的人其实是书画家李广明先生,创办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他的创作宗旨就是中国精神和大国意识。

【答案整理】:

导言

创作宗旨:以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为支撑点,凸显天人合一的中国精神和大国意识。

作品材质:在艺术创作中借助不同艺术材质和媒介。如:布面、牛皮卡纸、水墨、长城风化的泥土、油墨、丙烯、工业胶粘剂等。

艺术追求:1.早期油画作品隐含着艺术家对纵深历史时空的挖掘以及与历史进行对话的强烈要求。2.装置作品《为长城延伸一万里》蕴含的中国精神凸显了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裹挟的极度不安的民族自尊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性精神。3.综合材料系列作品也许最能反映他的艺术精神和中国精神的共振。4.水墨实验作品《捉影》系列,不拘泥于艺术的园囿,包孕的是良知、人性和无尽的情怀。5.采用现代化机械制造冰砖,以冰雕的技法塑造基督教堂,感受到的是艺术家对西方在圣经宗教信仰上的文明的质疑,和对自身文化立场的反省。(答案还未加工)

【感悟】:这些技巧来自于实践,有些是听不会的,不认真做题,绝对是领悟不到的,所以,建议在备考申论时,一套题,要多花时间研究,练习,申论做题不在多,而在于精。

与君共勉!

附:河南博物馆导言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导 言

黄河九曲,在中条山和崤山之间,冲开三门,一泻千里,中原在黄河的襟抱中,北峙太行,南接汉淮、西踞伏牛,东引齐鲁;华夏民族居处,古称“豫州”。因处九州之中,又称“中州”。上古时周边诸侯称这里的封国为“中国”。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成为今天多民族的大家庭。世界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域。

中国的文字源在甲骨,出于殷墟;中国的哲学源在周易,成于老子;中国的姓氏源在炎黄,根在中原;中国的国家源在夏代,都于偃师——中原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在历史发展中浓笔挥洒。数千年来,有2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字圣许慎、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律圣朱载堉,数不尽的先贤,生于斯、长于斯,创造惊世奇迹。

丝绸古道从洛阳延伸,佛教传经从白马寺开始,中原文化广纳百川,辐射四海,演绎中华民族煌煌生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