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书画作品:赵无极幸得林风眠赏识

时间:2021-10-13 07:45:12 来源:

赵无极幸得林风眠赏识

赵无极是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著名的抽象画家,名重西方艺坛。鲜为人知的是,他早年在杭州艺专学习时,却险遭开除,幸亏林风眠慧眼识才,竭力保护,否则,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大画家赵无极了。

1935年,14岁的赵无极考取了杭州艺专。由蔡元培创办、林风眠任校长的杭州艺专,与北平艺专一南一北,是当时国内著名的艺术教育高等学府。林风眠物色了一批当时全国一流的教授来校任教,特别是西画方面,大部分教授都是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当时的巴黎是世界艺术的中心,几乎所有重要的现代艺术流派都是从那里发源的。教学上,林风眠既注重学生对西方古典主义创立的透视学、色彩学、人体解剖学等课程的学习,又向学生介绍欧洲前卫画派。从小喜爱美术的赵无极,在这里刻苦勤奋,如鱼得水。

blob.png

赵无极 油画作品 欣赏

他常常在画室里不吃不喝地画上一天,直到晚上熄灯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在一次二年级学生的作业展上,赵无极的几幅色彩写生,无论是构图还是对色彩的感觉和把握,都有过人之处,遂引起了林风眠的注意。当他知道这位画得不错的赵无极同学是艺专年龄最小的学生后,认为其是可造之材,特别关照任课老师吴大羽,要对其重点培养。

blob.png

赵无极 油画作品 欣赏

当时,为了能融合中西,杭州艺专没有设立专门的西画系和国画系,而只设绘画系,学生主要学西画,中国水墨画也是必修课。但自清末以来,中国画坛死气沉沉,已基本失去了创造力,许多国画家都是在不断地重复和临摹。因此,喜爱中国传统绘画的学生越来越少,很多学生热衷于油画,崇尚现代派。潘天寿时任国画教授,学生们对他的作品和人品非常敬重,但不少人不喜欢上国画课,赵无极便是其中之一。他对以临摹为主的学习方法实在不能接受,经常逃课,到图书馆里看书或是躲在寝室里画画。有一次,又逢潘天寿上国画课,赵无极没来得及提前跑掉,只得硬着头皮坐在教室里。听着听着,他的心躁动起来,再也坐不住了。趁着潘天寿在黑板上写字的工夫,赵无极蹑手蹑脚地来到窗前,以十分敏捷的动作跳了出去,看到他跳窗的学生忍不住笑了起来。潘天寿听到笑声和赵无极落地的声音,一回头,看到窗外有人影晃动,赶忙问:“是谁从窗口跳出去了?”学生们默不作声,严肃的潘天寿搬出点名册,查出了这个夺窗而逃的学生。赵无极被叫到训导室,挨了一顿严厉的批评。

blob.png

赵无极 油画作品 欣赏

学期即将结束时,国画课的考题是画一张山水,潘天寿亲自监考。学生们神情专注地勾、皴、点、染,而赵无极平时对国画不感兴趣,又没有认真学习,只好在纸上涂了一个大大的墨团,随手题上了“赵无极画石”。不到十分钟,他便收拾起画具扬长而去。潘天寿对赵无极完成速度如此之快感到奇怪,走到其位置上一看,一向治学严谨的他顿时被激怒了:自己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这不是目无师长、戏弄国画吗?他气呼呼地拿着试卷找到林风眠,要求处分赵无极。随后举行的校务委员会上,潘天寿表示: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理当开除赵无极。吴大羽知道赵无极特别喜欢西画,总想去法国学习美术,而且他也很勤奋,就向大家解释说,赵无极是一个很有才华和前途的学生,只是偏好西画,并非对老师不敬,也不是故意捣乱,如果将他开除,实在太可惜,自己回去一定会狠狠批评他。吴大羽说完,大家都不表态,他便把求援的目光投向了林风眠。爱才心切的林风眠当然不想开除赵无极,便借吴大羽的解释说:“赵无极上课逃课,考试不认真,是要严肃处理,但念其年幼无知,先由吴老师批评教育,看看态度,如果能认错,我看这次就不必开除了。潘先生你看行吗?”潘天寿只是不满意赵无极的不认真,不是非要把他开除,如今吴大羽和林风眠都说情,也就不再坚持了。此后,赵无极再也不敢逃国画课,而且一段时间后就很好地掌握了中国画的笔墨之道。

blob.png

赵无极 油画作品 欣赏

艺专毕业后,赵无极留校任助教,和林风眠成了同事。这时的林风眠虽不再担任校长,但仍对赵无极关爱有加,曾告诫他说:“助教不是职业,有机会一定要到国外深造。”1948年2月,赵无极终于得偿夙愿,踏上了去法国的轮船。临行前,赵无极特意找到林风眠,二人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林风眠给了他很多忠告,并希望他早日学成归来。为使赵无极在国外能安心学习,林风眠向学校建议,给他预留了一个教授的位置。

blob.png

赵无极 油画作品 欣赏

在巴黎,赵无极汲取着各个画派的营养,逐渐摆脱了束缚自己的具象画风,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创作出真正表达内心感受和审美观念的抽象绘画,并逐渐在西方画坛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抒情抽象画派。不过,让赵无极自己都感到惊奇的是,在欣赏、创作了无数抽象作品后,他愈来愈感到国画和西画虽在观念和技巧上不同,但在艺术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不借助任何色彩的中国水墨,是那样深不可测,其表现力丝毫不比油画逊色。因此,他由对西方抽象艺术的热衷回归到中国传统,转向他曾想远离的水墨,将其作为一种新的作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天地。他的水墨情结不断地在感情深处发酵,渗透到他的抽象作品中,洋溢着神秘的东方气息。当他的一批水墨新作在法国展出时,西方画坛又一次为之震动。

赵无极与林风眠虽天各一方,但他们的情谊和交往从未断绝。赵无极随时把自己的情况向林风眠报告,希望继续得到教诲。同时,他对林风眠的生活也极为关心,经济困难时期多次给林风眠寄来各种营养品。林风眠也时刻关注着赵无极的成长,并由衷地为其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文革”开始后,赵无极失去了林风眠的消息,他十分着急,多次委托来华的友人打听林风眠的情况,却一直没得到消息,这令他感到极度不安。1972年,他应邀回国参观。一踏上故土,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林风眠。听说林风眠已被关押,他四次跑到看守所,并再三与有关方面交涉,希望能获得见面的许可。虽然没能见到林风眠,但他的奔走却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也惊动了周恩来。在周恩来的直接过问下,身陷囹圄四年多的林风眠终于获得了自由,赵无极闻知后高兴无比。

1974年,林风眠因其画作《山村》被列入“黑画”而遭受批判,他也做了再次入狱的准备。不过,一天,他却突然接到了让他参加接见外宾活动的通知。他到场一看,原来到来的外宾竟是赵无极。林风眠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赵无极却疾步来到他面前,长跪不起。林风眠老泪纵横,与赵无极抱头痛哭。赵无极一再感谢林风眠对自己的教导,声声呼喊着林风眠是自己的恩师,弄得在场的“造反派”十分尴尬,只得极不情愿地和赵无极一起搀起林风眠。林风眠知道,赵无极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改变他的处境。其后,他遇到的麻烦事果然比以前少了许多。

后来,林风眠到香港定居,赵无极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前去请益问安,让老人颇感温暖,心灵也得到了莫大的抚慰。1979年,林风眠应法国政府邀请前往巴黎举办画展。画展开幕之际,赵无极把许多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杭州艺专的老校友召集到巴黎,大家聚在一起,追忆往事,探索艺术,畅谈人生,并再次聆听老校长林风眠的教诲。

画展举行期间,赵无极总是尽可能多地陪伴在林风眠左右,操持事务,接待媒体,使展览大获成功。

对于林风眠的栽培,赵无极始终铭记在心。每当人们对他谈起他的艺术成就,他都会无限深情地说:“没有林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上图为赵无极画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