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书画作品:锲而不舍姜寿民

时间:2021-11-23 15:45:12 来源:

锲而不舍姜寿民

青岛书协原副主席姜寿民是山东上世纪80年代中后叶就知名的书法篆刻家,尤其是他的大篆金文篆刻不仅在山东,放之全国印坛也是熠熠闪光的。

“吉金真乃古,刻划老姜工。格逸人如逸,清明遽可风。”先秦古玺一路的古玺篆刻自身印文自成系统,明清流派印崛起之初基本是小篆缪篆文字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玺印古文字篆刻比例极少,加之当时篆刻家不熟悉大篆,错误多多。到了晚清民国,大篆文字逐渐受到重视,也引起个别有才华的篆刻家投入精力孜孜以求,出现了诸如易大厂、乔大壮等杰出大篆篆刻高手。但大篆篆刻的真正高峰是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尤其进入2000年代,中国印坛大篆入印群体一浪高过一浪,优秀人才更是不断闪亮登场。作为最早一批高擎大篆旗帜勇闯印坛的大篆篆刻名家,姜寿民因身体原因沉寂多年的大篆篆刻依旧涛声悦耳,是非常可喜可贺的。

image.png

姜寿民的师兄弟,上海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刘一闻先生曾有致姜寿民的书信:“我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你寄给我的钤盖在毛边纸上的不少印蜕,如‘锲而不舍’、‘红霞万朵百重衣’、‘今又重阳’和‘厚今薄古’等作品。印面似乎都不算大,印象中,那从容的运刀及合度的结字形态清晰如昨,尤其是表现在章法上分朱布白的巧妙安妥令人记忆深刻。尊作刀笔间虽说带有苏白老师篆刻的影子,然而那种一时难以描绘的明净雅致的别样气息,却不时浮在我的意识中。记得我曾与你说过,这类印风如果寻其脉络,倒是跟早期行将蜕变时的赵古泥颇为相像。我还说,你在刻印上通篇间的稳当把握,最是让我自叹不如的。”

作为和姜寿民同出师门,又是老乡的刘一闻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位篆刻大家之一,他一般不会客套和恭维。姜寿民大篆篆刻的高明之处,一是汲取消化了所借用的大篆体系的古文字,使它们高度印化成可以驾驶的入印大篆,二是稔熟清畅的用刀技巧,三是两者结合表达出来的宁静温雅气息。上述三者的优势背后则是姜寿民于古文字领域的浸淫研究助推他立于不败之地,他的篆刻是有学问(有多篇学术文章在全国书学研讨会上获奖入展)支撑的篆刻,不是如今盛行的那种速成、纯技法的工匠篆刻可比。如果落实到具体分析,我以为姜寿民对入印的大篆单字以及各个大篆单字“组装”起来的章法均有其独到见地,除了精通大篆文字外,他对篆刻印化所必须采取的技术手段极其内行,既能遵循常规,又能随机应变,不求惊险而奇异内充,深得古玺三昧。他在刻制的过程中,运用注意小细节,又不斤斤计较于小细节也是保证他的大篆印章作品“不论型体,只求心态”地小中见大,气清味厚,不同凡响。

中国古代书画篆刻一直不以炫大为上品,“贪大”是这个书画篆刻时代的通病。“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篆刻艺术留给世人的就是“小有天园”的姹紫嫣红,唯其小,才保持了它的艺术本色,唯其小,才使得耕耘其间的艺术家充满“戴着镣铐起舞”的乐趣与自信!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