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艺术设计符号的传播途径「艺术与传播」

时间:2022-11-20 10:53:26 来源:毒物小强

大家好,艺术设计符号的传播途径「艺术与传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传播:传播在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存在,它可以体现为交谈、文字传达、影视节目、物品交换等各种形式,最终形成人与人之间一种相互的共识。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将传播定义为信息的传递)

香农—韦弗的传播基本模式构建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室,该模式将传播展现为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在他们看来,传播的重点在于使人们了解如何改进传播的准确性和效率。

信息源:是把信息、知识传播出去的个体或集合体。信息:是用来传递的符号系统。

发射器:起编码功能,它把信息转化为信号。 信道:用来传递信号的媒介。

接收器:起译码功能,它将信号转变为信息。 信宿:是接收信息的个体或集合体。


以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表现的设计师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界面设计的传播过程

在这个模式中,信息是一个简单线性的状态,它由文本生产者的意图所决定,没有留给解读者理解和变动的余地。这样一来,传播的过程就变得过于简化和机械。

罗曼·雅各布森的人际口头传播模型

同被归为过程学派的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960年提出了一个超越上述模型的人际口头传播模型,并提出了六种口头传播中的构成元素,它们每个都决定了语言的不同功能,并对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这个模型的特点在于:收信者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被放置到能为接受者把握的语境(使用情境,设计接受者的心理、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与一个发信者和收信者都能理解的符码等条件下进行讨论,这样一来,符号意义的传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受到可变因素的影响。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与过程学派不同,符号学派则将传播看成是意义的生产与交换,信息是一种符号结构,通过与接收者互动而产生意义。“传播学之父”美誉的威尔伯·朗·施拉姆(Wilbur Lang Schramm,1907~1987)提出了奥古斯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施拉姆循环传播模式

信息在来回的传递中不断得到扩充,成为一种螺旋扩充上升的状态。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大众传播具有大量复制信息的能力,然后有一部分信息会反馈给媒介,获得“延迟性的推测性反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