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比是诗经主要表现手法之一「诗经中的比指什么」

时间:2022-11-30 10:53:11 来源:葵花花

大家好,比是诗经主要表现手法之一「诗经中的比指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比,是《诗经》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比,就是比喻,是借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东西作比方,去表现或说明某一事理,使被表现或被说明的事理更鲜明、更突出、更能显示其本质。《诗经》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极为广泛的。有的比方具体事物,有的用以说理,有的用以写人,有的用以形容心理、情绪等等。正如《文心雕龙》所说,在《诗经》中比既可“喻于声”、“方于貌”,也可“拟于心”、“譬于事”,可谓多譬善喻。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丽,就一连串用六个比喻: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一连串的比喻把庄姜的美丽描写得穷形极相,淋漓尽致,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姚际恒《诗经通论》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又如《小雅·斯干》:“如跋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翠斯飞”,诗人连用四个比喻,形容夸饰殿堂建筑的宏伟华丽,使人有如亲见。

再如《王风·黍离》写一个人的忧思:“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用“醉”、“噎”形容比拟忧恩之沉重、愁心之痛苦,非常形象而传神。《那风·简兮》写一舞师强健而多力,就用了“有力如虎”的比喻,把一个抽象的“力”的概念,通过“虎”的具体比喻而形象化、具体化了。《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用“匪石”、“匪席”,表示自己的志节不可转移;《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盛茂,喻女子的年华正好,用桑叶的飘零,喻女子的年老色衰,为人所弃。这些比喻都具有形象鲜明,含蓄蕴籍的特点。总之,《诗经》采用的这些广泛而灵活的比喻,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诗经》不仅用比广泛,而且用比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有明喻、有隐喻、有借喻、有博喻,有的通篇用比体。明喻是在被喻者与比喻者中间加一比喻词,诸如“如”、“若”、“象”等,表示比喻关系,如“有女如玉”(《召南·野有死圈》)、“彼其之子,美如玉”(《魏风·汾沮潮》)、“螺游掘阅,麻衣如雪”(《曹风·蜉螃》)等等。

这种比喻不仅特征鲜明,而且切近人们的的生活,为人们所熟悉,从而造成艺术上的真实感、具体感。隐喻是不带有指明比喻关系的比喻词,如《幽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以伐柯比喻婚姻之道,说娶妻必须要有媒人。借喻则是不出现被喻者,而全以比喻成文,如《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借大老鼠来比喻贪残的剥削者。

《那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戚施”,后人考证为癞蛤蟆,这里借癞蛤蟆,来比喻丑恶的卫宣公,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隐喻、借喻由于不用喻词或不出现被喻者,所以更容易造成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博喻则是以多种形象比喻一种事物,一般用来表示强调,所以博喻往往造成一种强烈的印象。

如《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连用“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等五个比喻,来诗美统治阶级基业的昌盛。又如《卫风·淇奥》:“有匪(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切碰琢磨比喻君子的勤于自修。这种以多种事物作比的方法,显示了诗人想象、联想的丰富。《诗经》中还有通篇用比体者,如《幽风·鹏鸦》就是用猫头鹰攫取小鸟,来比喻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掠夺和欺凌。全诗以鸟言成篇,构思可谓巧妙。

欢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葵花花”,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哟!

参考资料

《诗经》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