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举例说明汉代美术的特点「汉朝画作」

时间:2022-12-07 12:45:20 来源:小梅号号

大家好,举例说明汉代美术的特点「汉朝画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乃“小梅号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中国民间传说的西汉美女王昭君,据说是因为没有贿赂宫廷画师而被画丑,终被选送出塞。至于王昭君和亲匈奴,促成汉匈间半个世纪和平的历史功绩,历史家已早有定论。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传说,它则恰好说明汉代的人物肖像绘画,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那位被后世文人斥为千古罪人的画师毛延寿,据画史记载亦实有其人,而且是造诣颇高的肖像画家。《历代名画记》卷四记,毛延寿“画人老少美恶皆得其实”,并说汉代的许多画家都善于画人物肖像,也可见当时肖像画作之盛行。

可惜那些汉代名家们的真迹早已无存,目前我们只能从古籍中的零星记载,再结合考古发现的有关绘画资料,去探寻汉画的风采。考古发现的汉画实迹,主要包括两类,即墓室中发现的帛画和墓室建筑中绘制的壁画。这些作品是当时专为死者而制作的,其内容和形式都与丧葬制度以及当时人们的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虽有这种局限性,不过在技法方面,却能够大体上反映出当时绘画艺术的概况,尽管它们并非是汉代绘画中的最好的精品。较早的帛画和墓室壁画主题,都是表现驱邪和灵魂升天。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的两幅帛画,均出于软侯家族墓中,全画呈“T”字形,长度超过两米,顶部裹有竹竿并系有丝带,可以悬挂,是死者出殡时供张举用的旌幡,可能就是墓内出土“遣策”木简中所记的“非衣”,入葬后就平盖在棺上。帛画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分别绘出表示天上、人间和地下的各种彩色图像。以软侯利仓妻子墓中的一幅为例:最下面有立于交身红鳞青色巨鱼之上的裸体力士,他双手用力向上托住表示大地的平板,其下当是象征地下的情景,即所谓“黄泉”。在平板以上,中部一段则模拟着人间情景,在穿璧的双龙体上,是一个下卧双豹的白色平台,平台上一位服饰华美的老妇人,正拄杖向前徐徐行进,身后随有三位拱手恭敬服侍的女婢,面前有两个分着红袍和青袍的男子,拱手跪迎。

画中的老妇人就是死者即状侯之妻。在她的上面,绘有由应龙和双豹守卫的天门一阊阖门,最上面是日、月,升龙及蛇身神人等图像。这部分是描绘天上的情景。在左侧的弯月之下,画有一女子腾空飞翔,或认为是死者灵魂升仙的图像另一幅帛画出自马王堆三号墓,构图大致与前一幅相同,唯因死者是男性,所以中部表现人间的部分,画的主要人物是一男子,头戴刘氏冠,身穿红袍,腰间佩剑,袖手缓行。前后有九人作恭迎、随侍状。而月下腾空飞行的人像,也画成上身裸露的男人。以上两幅帛画保存大致完整,绘制时先用淡墨起稿,再施各种色彩,最后勾勒墨线。

设色的方法虽然主要靠平涂,但已有些局部出现浓淡渲染方法,使用的颜料主要是朱砂、土红、青黛、藤黄、银粉、蜃粉等。山东金雀山九号墓出土的一一幅西汉帛画,虽同样以引魂升天为主题,画面也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但构图较简单。画幅上下等宽,呈长方条状,技法上也略有差别,不用墨线而以红色细线勾勒轮廓,再平涂色彩,以蓝、红、白、黑诸色为主。除了表现引魂升天主题的帛画外,在马王堆三号墓的内棺里还有另两幅帛画,分挂左、右两侧板上。右侧的保存较好,画车马仪仗场面,现残存百余人、数百匹马和数十乘车。左侧的残破严重,从残片看,有房屋建筑,还有车骑、奔马及妇女乘船的场面。

可能都是墓内死者生前豪华生活的写照。在该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幅包括44个人像的《导引图》,画中的每个人像表现出不同的运动姿态,像旁还有墨书的术式名称。人物以朱、褐、蓝、黑等色平涂色彩,墨线勾勒轮廓。汉魏以后,中国古代绘画有很大发展,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绘画艺术高峰。可惜的是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名作真迹,均未能保存至今,例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只存有后代摹本,因此在博物馆见到的古代名画真迹,最早的已属隋唐时期的作品了。

我是“小梅号号”,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