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唐朝草书大家张旭 其实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写的「唐朝书法家张旭」

时间:2022-12-28 11:49:25 来源:国哥书法

大家好,唐朝草书大家张旭 其实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写的「唐朝书法家张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张旭是著名的“草圣”,他的《古诗四帖》满纸云烟、风驰电掣、游龙惊凤,堪称神品,至今无出其右者。可就是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一代“草圣”,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却少得可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从收藏的中华书局出版的《旧唐书》中《贺知章传》发现了提及张旭的文字: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张旭酒醉以发濡墨书壁图

中华书局出版的北宋欧阳修、宋祁所著的《新唐书》里也提及到了张旭:

“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称张颠。

初,仕为常熟尉,有老人陈牒求判,宿昔又来,旭怒其烦,责之。老人曰:观公笔奇妙,欲以藏家耳。旭因问所藏,尽出其父书,旭视之,天下奇笔也,自是尽其法。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传其法,惟崔邈、颜真卿云。”

公孙大娘舞剑图

《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大同小异,只是新唐书略为详细些,记述了张旭判案经一老人得笔法、观舞剑、担夫争道得书写灵感的记录。

以上文字唯独没有张旭的生卒年,好多学者根据史料上相关人物的活动推测,张旭大致出生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卒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于张旭的家族、童年、婚姻、子嗣等,史料没有任何记载。我们只从一些诗词中了解到张旭一生做过金吾长史、率府长史,这些官职始终没有超过从六品上,他的一生官运并不亨通,顶多算唐王朝的一个低级官吏,而且始终是个外官,未能进入权力核心部门。一生过的也拮据紧张,庭院常常杂草丛生,富贵发达与他无关。

中国的历史,对位高权重者,记录较多,对于像张旭这样的低级官吏,记录较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张旭是如何进入仕途的呢?读过唐史的人都知道,唐代入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六种:科举、恩荫、军功、纳资、荐举、征辟。张旭的家族并非当时望族,恩荫和军功入仕是不可能的。科举的可能性最大,唐开元年间,张旭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并称为“吴中四士”,诗文名满天下,所以,张旭应是词科出身。

那我们不谈书法,来谈谈张旭的诗词。

在中国古代社会,书法与传统文化浑然一体,都是文人生活以及交往的重要部分,唐朝的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他们不光诗歌名世,而且书法造诣也相当高。文化修养的提高对书法造诣的深化有着催化作用,书家的作品中都暗藏着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他们的字里行间也都洋溢着书卷气和思想的深度。

张旭就是这样一位既有才华又有书法造诣之人。我们目前较为熟悉的,也是选入语文课本的张旭的唐诗是:

《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就不做过多的分析,我们再看看张旭的其它诗词。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叽溪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中的的桃花溪位于今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张旭写的桃花溪是否是他想象中的还是具体的地点,很难确定。但是学过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都知道,陶渊明是一位隐者,我们可以和陶渊明结合推断,张旭作此诗的目的,也是表明一种罢离官场,意欲归隐的心态。此诗中“隔”、“问”、“随”三个字最为传神,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无奈。

《春草》

春草青青万里余,边城落日见离居。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这首诗虽然写春草,作者的意思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寓居边城,远离故友亲朋的失落和怀念之情。青青春草表明新的一年又来临了,看到青草,睹物思情,更衬托出作者的孤单和无助。离别三年,一直等不到“一纸书”,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中又暗含了些许的幽怨,读罢使人不禁为之泪目。

《春游值雨》

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

诗中“轩槛”指长廊的栏杆,“须倩”是“应借”、“应请”之意,“却待”是即将、正要之意。淅淅沥沥的春雨一点没有影响诗人和朋友们春游的心情,反而更激发了雨中举杯饮酒的激情。作者还把青绿的树叶上挂着露珠、花朵含苞待放、鸟儿叽喳鸣叫的雨后春景图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后使人心旷神怡,幽思飘扬。

当然,张旭的诗词不止以上几首,我仅仅列举其三。总体而言,张旭的诗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非常细致,清新俊逸,能够对生活中的景致用一种别具风韵的方式进行渲染,俨然是一幅幅中国水墨画。说明张旭性格上虽然癫狂,但他对大自然却有着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敏感性。他的诗歌完全脱离了世俗之气,即使超越千年,我们也能从诗歌中找到一个让人能置身于俗物之外、静谧而雅致的世界。

张旭草书局部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后世论张旭书法时谈及“观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等等,反应了书法艺术也是来源于生活,她的艺术性也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领悟。

张旭能与他同时代的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列为“吴中四士”,绝非虚名。只可惜张旭书名太盛,导致他其它方面的成就被后人所忽视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