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艺术教育的本质丰子恺「怎么看人的本质」

时间:2023-01-03 10:29:24 来源:兮兮鞥与

大家好,艺术教育的本质丰子恺「怎么看人的本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导语:丰子恺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是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涵盖了书法、绘画、文学、音乐,在各自的领域皆是一鸣惊人。他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受到了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赞赏和瞩目。丰子恺不仅艺术实践造诣炉火纯青,而且还从艺术实践的角度论述了自己精辟而深刻的艺术思想。他的思想,一直被后世人誉为艺术实践的璀璨瑰宝。

丰子恺

一、艺术的本质

何为艺术的本质?在世界艺术理论史上,许多理论家都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西方艺术理论史上,模仿说对其影响最大。它源自公元5、6世纪,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内心,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构造。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浪漫主义摆脱了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风靡全欧洲。柏格森、克罗齐等人强调诗意是表现心灵的,艺术是表现主体情感的。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史上,与"情感说"相对应的是"载道说"。载道说起源于春秋时期,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认为文章并不是为了缘情,而是为了宣传儒道才存在的,他们对于载道说加以完善。

浪漫主义画作

由于中外每个理论家的观点都不一样,所以出现了不同的文化交流,但这些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而艺术存在的这些不同认识,让很多人的内心十分纠结矛盾,不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理论。所以,丰子恺说:"多数人对于'艺术'的观念,一向'糊里糊涂'。只要看他们的乱用'艺术的'三个字,便可以知道。正确的称之'科学的',善良的称之为'道德的',他们都不会弄错。独有'艺术的'一语,多数人都在乱用:他们看见华丽就称之为'艺术的',看见复杂就称之为'艺术的',看见新奇就称之为'艺术的',甚至看见桃色的东西也称之为'艺术的'。"他认为,把"华丽的""复杂的""新奇的"甚至是"桃色的"东西都称为"艺术的",这是"在乱用"。

正如他所说,由于艺术的性质尤为特别,可以用"表里不一"一词形容,可能其内容很严肃而外貌却又很和蔼,和法制、道德这种强制性的规定是极为不同的。所以很多才疏学浅的人容易上当,会觉得艺术只是用来消遣的装饰。就像装着糖衣炮弹的炸药,外表和本质可是大相庭径。

美学画作

艺术的外表是"技术",内容是"美德",可以说艺术是"技术"和"美德"的融合。人们只看到外表的"技术",却看不到内在的"美德",所以很多人只会把华丽的事物称之为"艺术的",并没有从本质现象看问题。那么丰子恺所说的"美德"和"技术"是指什么呢?他认为,"所谓'美德',就是由内而产生出来的力量,就是圆满的人格,就是芬芳的胸怀。对于诗与画来说,"先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领悟,再用精美的话表达出来,即成为好诗。用色彩分明的视觉效果,即成为好画。这好诗与好画便是好'艺术'"。由此可见艺术是"技术"和"美德"的融合,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无法称之为真正的艺术。

由于丰子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一定要具备"善"和"巧"两个内容。认为艺术是"美德"与"技术"、"善"与"巧"的完美结合,也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既要重视艺术带给人审美的享受,还要重视其本质上的道德内涵,给人以精神道德的熏陶。

这种美学精神、艺术精神与西方艺术有本质上区别。正如雕像维纳斯,对于这种纯粹肉体的美的欣赏,侧重于追求外在的真与美,这种对美好的追求,道德上并没有一丝感触。但是中国的艺术文学,无论是一幅风景画,还是一首桃园诗,亦或是一首抒情的散文,都会带给读者最本质的道德意识和社会情感。

雕像维纳斯

如果说艺术是"美德"与"技术"相结合,那么对于艺术家、创作者的要求也是非常之高。丰子恺认为,艺术家在修养上必须兼有美德和技术,如果单纯只有美德,但还不能成为艺术家;反之,如果只有技术,那么这只是匠人,也不能称之为艺术家。所以,"美德"与"技术"一定是缺一不可。但是在二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的问题上,丰子恺认为"美德"为先,"技术"为后,因为美德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一个技术不全的人可以用美德来弥补,但是一个美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技术去弥补。

而且,艺术家也不限于诗人、画家、音乐家这些,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着对世界的爱,对生命尊重,对万物珍惜,即使他们不写一毫、不画一笔、不言一词,也是伟大的艺术家。

二、艺术的心

1931年,丰子恺出版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后来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将它译成日文。日本学者称丰子恺为"现代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是因为丰子恺具有一颗"艺术的心",而且他还将心看作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即为"同情心"。

子规夜半犹啼血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的同情只能及于人类或是动物,但艺术家的同情心应该是一种可以增添自我力量的东西,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是一种博大而又无私的爱。一泓清泉、一枝枯木在普通人看来是正常不过,却是艺术家眼中很好的题材。在诗人的世界中,要表达的是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他们常常听见秋虫的促织、子规的啼血,看见蝴蝶的送春归、桃花的笑东风。如果能处于美好中,将同情心及于万物,真实地感受这些情景,这就是"万物一体"的伟大思想。

要想获得"同情心",就必须对人生自然持"绝缘"的态度。什么是绝缘?就是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因果关系,孤零地观看。丰子恺认为,在世俗中,很多人都带着面具,被这世间的网,包裹吞噬,疏忽忘却了事物的本质。但是若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则需要冲破世俗的枷锁,剪断世俗的网,以绝缘的眼看待世界,看待事物本身的美,才能发见自然的神奇。持"绝缘"的态度,一切事物都变成了专为其自己而存在的有生命的现象。

山水画


艺术是绝缘的。例如人们看一幅风景画时,若是全身心投入进去,是不会关注画外的很多东西,例如画中的农夫是怎样的人,画中的山路通向哪里。当然画家在作画时,对于眼前的风景,一定不会想到这地方是属于何地、山上有什么产品,他只会在意眼前的风景,是否符合自己心目的要求。艺术的这种"绝缘"的态度,就像是这样,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自我屏蔽外来的干扰,从而达到物与我同一的境界。

像丰子恺关于"同情心"和"绝缘"的观点,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过类似的论述。只有与对象高度统一,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来。还要强调在安静的环境中,可以通过澄怀屏息、端坐静思的方式,以达到人神合一。这样才可以成为"有情"的人,从而进入到创作之境中。

端坐静思

艺术家不仅要有"同情心",还需要富有"童心"。很多小孩子都是富有同情心的,他们不仅是对于人类,还会同情花草树木、昆虫鸟兽等一切事物。他们会认真的与花儿对话,与鸟儿玩耍,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个大自然。他们可以观察到大人观察不到的东西,发见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事物。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自然的。

童真

丰子恺认为尚未受"世智"压迫的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具有一颗最自然的心。他们内心的想法是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他们还没有经过这世界的风吹雨打,是充满着天真烂漫的心。艺术家需要培养和保持的正是这种"童心"。用最初的情感来观察世界,他们创作出来的艺术才是真艺术。

三、丰子恺的艺术

丰子恺从小就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熟读古典诗词、酷爱绘画、常用纸箔蒙在肖像画上描画,之后跟随国学大师李叔同学习,深得中国艺术精神的精髓。他还学习过西洋美术和音乐,深受西洋艺术的影响。他的艺术实践、人生感悟以及艺术理论思想都体现出中国当代的艺术精神。

西方美术

艺术是"美德"与"技术"的相结合,丰子恺在艺术观和他的创作实践中都践行这种艺术观点。他的作品无一不散发着艺术魅力,给人以深刻的启迪,陶冶人的情操。

上文说过,童心没有经过世间造作的心,是充满着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是天生的艺术心。而丰子恺就具有"童心"与率真之性,例如他创作的《瞻瞻底车——脚踏车》,寥寥数笔,就把儿童的天真、可爱呈现了出来。如果他没有一颗童心,就无法用赤子之心感受世界,当然那些富有童真童趣的作品就很难产生了。恰是因为他的童心,所以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才特别敬重他,也就有了那一句经典的评价——"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吉川幸次郎

结语:丰子恺是世界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家,他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把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感悟阐述成丰富的理论思想。与他同时代的大师级美学家、艺术家朱光潜、俞平伯、朱自清、叶圣陶、郑振铎等人都曾高度评价他,他的文学作品和理论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感染着同时代的人和后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