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部编版《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

时间:2023-01-16 17:57:08 来源:教习网

大家好,部编版《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本分析:

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围绕第1自然段展开,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文章结构严谨,有助于巩固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的掌握。

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使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音的快乐,培养自己的语感并摘抄积累。同时,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知,在朗读中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在教学时还要注意读写结合。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围绕一种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写几句话,这一方面是对“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能力巩固,也是从描写具体事物到描写抽象事物的过渡。

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找到第2、3、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

1.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积累拟声词。

2.课文重点是第2至第4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并感受这美妙的声音,然后通过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22个词语。

2.找出课文描写的几种大自然的声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点把握

1.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阐述,引入情境。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包罗万象、生机勃勃,有壮观恢宏的山川湖海,有柔和秀美的花草树木,还有姿态万千的飞禽走兽……。春天的一棵小草,夏天的一场大雨,秋天的一枚落叶,冬天的一片雪花,我们所见的每一种美景,都是自然的馈赠。但是,自然的馈赠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一样让人沉醉其中。是什么呢?请你们仔细地听一听!

2.播放记录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欣赏感受。

过渡:你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好听吗?这是不是也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中,去感受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标出段落序号,圈出生字新词。

(3)你觉得哪些句子特别美,做上记号,认真读一读。

2.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指名学生认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美 手风 轻轻 动 打 乐

雨 打打 虫 雄 聚 叽叽

预设:先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再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相关字义、词义。教师相机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进行组词造句的练习,适当加以拓展。

(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氵:演(演唱)激(激动)滴(水滴)江(江河)

口:呢(呢喃)吞(吞咽)吐(呕吐)呼(呼吸)

◆量词归类:

滴:一滴水 一滴眼泪 一滴血 一滴墨

◆AABB式词语:

敲敲打打 轻轻柔柔 慢慢吞吞 磨磨蹭蹭

慌慌张张 匆匆忙忙 干干净净 热热闹闹

(3)识记、拓展拟声词。

①出示一组词语。

呢喃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轰隆隆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②指名学生认读,齐读,教师归纳小结。

小结:大家对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非常清晰,而且读得非常有节奏感,听起来美妙极了!大家肯定早就发现了,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像这类词,我们把它们叫作拟声词。

③你还能说一两个这样的拟声词吗?

示例:上课铃声——丁零零,青蛙叫声——呱呱,猫叫声——喵呜,春雨——沙沙沙。

④出示课后题第3题,引导学生交流表达。

读读下面描写声音的词语,再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轻轻柔柔的呢喃 细语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示例:清晨公园的微风是“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夏天下暴雨前的狂风是“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一些电影里也有狂风大作的场景。

⑤再次播放记录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声音带来的不同感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的什么声音?

2.出示课后题第2题,引导学生填空。

填一填,再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3.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过渡: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声、水声,还有动物们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所有的声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课文中有一句话,不但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还写出了所有声音的共同特点,是哪一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对了,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美妙”就是声音的特点。

4.齐读第1自然段。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集体评议朗读情况。

四、抓住重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

过渡:同学们自由朗读生字,观察一下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好写,跟同桌相互交流,看看怎么才能把这些字写好。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书写,点拨重点。

◆书写指导:

[奏]上边部分3个横之间的距离匀称,撇先竖直后略平,捺略平,写得舒展。下边部分最后一点略长一些。

[柔]上边部分“矛”的竖钩要写得短些。下边部分“木”横长而平,竖写在竖中线上,出头略短,撇、捺在左右下格的对角线方向舒展出笔。

[器]上中下3个部分要写得扁些,其中4个“口”遵循左小右大、上小下大的规则。中间“犬”的撇起笔穿插到上面两个“口”之间。

◆易错提示:

[琴]注意下面是“今”,不是“令”。撇、捺要写舒展。

[击]中间的一竖是一笔写成,不能分成两段去写。注意笔顺:先写“二”,再写一竖、竖折、竖。

[滴]左窄右宽,注意右边不是“商”,右下的里面是“古”。

[敲]左右等宽,注意右边不是“支”。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5.组织学生在班上展示书写的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

五、小结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很少用欣赏的心情去聆听这些声音,尤其是大自然的声音。老师今天想要谢谢同学们,因为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不仅听到了风声、雨声,以及小动物的叫声,而且你们读书的声音让我的心里十分熨帖、舒服。这些声音为什么这么有魔力而不知不觉让人陶醉呢?下节课,我们就走进自然里去好好听一听,细细品一品。

今天这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摘抄、积累文中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观察活动:留心听一听身边的声音,将其简单地记录下来,为下节课“小练笔”做准备。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进一步积累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想象,感受声音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3.背诵第2、3自然段。

4.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要点把握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品读中体悟语言。

2.读写结合,把握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进行仿写训练。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总起句、中心句。它是哪一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大自然中的这些声音到底如何美妙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聆听吧。

3.出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大胆想象,美读悟妙。(学习第2自然段——且听风吟)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共有几句话?(4句。)

2.读第1句,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作者把风比喻成一位音乐家,他特别喜欢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

3.教师范读句子,让学生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明确:抓住“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来体会微风的温柔,抓住“激动”“力量”“威力”来体会狂风的雄壮,从而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4.指名学生朗读,男女生合作读,读出感情。

小结:你们真是小朗诵家,懂得利用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表现不同的风的特点。风除了演奏温柔舒缓的小夜曲和雄伟激昂的交响乐以外,还会演奏什么歌曲呢?

5.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风声。

填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 。不一样的树叶,有 ;不一样的季节,有 。

(1)学生填空并朗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不同树叶、不同季节都会有哪些不同的声音?

示例:柳树叶细长细长的,发出很轻很轻的“沙沙”声,像在说悄悄话;杨树叶一片一片的,发出很有节奏的“啪啪”声,像小朋友在鼓掌;梧桐树叶挨挨挤挤的,发出“唰唰”声,像扫帚扫过地面。

(2)师生合作,将体会融入文中读一读。

引读: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柳树叶细长细长的,发出很轻很轻的“沙沙”声,像在说悄悄话;杨树叶一片一片的,发出很有节奏的“啪啪”声,像小朋友在鼓掌;梧桐树叶挨挨挤挤的,发出一阵阵“唰唰”声,像扫帚扫过地面。

引读:不一样的季节,又不一样的音乐——(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春天的风轻轻柔柔的,是一支舒缓的小夜曲;夏天的风风风火火的,是一首欢快的进行曲;秋天的风冷冷清清的,是一段别离的箫声;冬天的风凛冽刺骨,是一阵金戈铁马的战鼓声。

(3)学生配乐朗读。

过渡:正因为风翻动树叶,演奏出了各种各样美妙的乐曲,时而温柔呢喃,时而激情澎湃,所以我们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风真是一位天才音乐家啊!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出风的美妙。

6.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过渡:你们喜欢聆听风声吧?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学生试背,教师指名背,想背的一起背)

(二)直观感知,美读悟趣。(学习第3自然段——雨的序曲)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为什么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集体品赏。

(1)为什么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明确: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2)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你的感受。(指名多人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②想象一下,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咚咚、嘭嘭、沙沙、噼里啪啦、淅淅沥沥、叮叮咣咣……)

③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谁来读一读?(鼓励学生主动朗读)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呢!你发现这些声音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响,越来越大。)

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淙淙、潺潺、哗啦啦。)

③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感受到水声越来越大?(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

④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预设:引导学生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⑤出示课件,指名学生填空。让我们顺着小雨滴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大海。

填空:当小雨滴 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 ,流向河流;河流 ,流向大海;大海 ,汹涌澎湃。从一首 的山中小曲,唱到 的海洋大合唱。

⑥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4.教师过渡,出示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

过渡:水可以奏出轻快的山中小曲,也可以奏出波澜壮阔的大合唱。除此之外,水还可以奏出什么样的乐曲?让我们到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中去听一听。

瀑 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教师示范朗读。

(2)找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体会。

明确:“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两行诗运用两个比喻写出了瀑布的声音,体现了瀑布的壮观、神奇。

(3)你还听到过哪些水声?(水沸腾时的咕嘟咕嘟声,水流进下水道时的咻咻声,还有冰雹、雪花落下的声音……大自然中的水声多丰富啊!)

5.学生试背第3自然段。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学习第4自然段——动物欢唱)

过渡:听了风演奏的手风琴、水的打击乐和歌唱,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动物们的歌喉。谁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议。

2.出示填空,教师引读,学生补充填空。

填空: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 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 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 。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 !”

3.想象:大自然中,你们还熟悉哪些动物的叫声?

示例:公鸡——喔喔;小狗——汪汪;小羊——咩咩。

4.趣味表演,请学生模仿相应的动物的叫声。

5.师生互动,学生扮演动物,老师进行采访。

示例:

教师:“小鸟小鸟,请问你在唱什么?”

小鸟:“叽叽喳喳,我在歌唱春天的美丽!”

运用:

教师:“ ,请问你在唱什么?”

:“ ,我在歌唱 !”

6.指名快快乐乐地读这一段,齐读。

三、总结写法,拓展练笔

1.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梳理段落结构。

小结:回顾第2至第4自然段,这3个自然段分别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总起句。段落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些句子我们叫它们分述句。这二者合起来就构成了先总述后分述的段落结构。利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晰。

2.回顾总起段。

过渡:那么这3段内容,又是围绕哪1段来写的呢?(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写出了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的特点,下面的3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1自然段来写的。第1自然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在文章的开头,就是总起段。(齐读第1自然段)

3.教师小结过渡,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听到的“美妙的声音”。

过渡: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呈现出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除了文中描写的声音,你还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

示例:公园里的鸟叫声;厨房里爸爸妈妈做饭的声音;超市里的声音;音乐会的声音……,还有那些需要用心才能听到、感受到的声音,比如钟表走动的声音、写字的声音、花开的声音……。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声音。

4.出示课后“小练笔”。

小练笔: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提示:(1)在上一环节交流的声音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想写的声音。(2)试着用上一些拟声词描写声音。(3)发挥想象,可以想想这些声音像什么,让人产生了什么美妙的感受。仿照课文中的表达写下来。参考课后第3题给出的词语,或文中的优美语句。(4)围绕一个声音来写即可。

5.学生自由练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继续熟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1)交流:说一说自己打算摘抄的句子,交流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

(2)讨论:摘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字迹端正,抄写正确,不多字漏字。还可以设计一种好看的版式。摘抄的时候,不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应尽量一个词一个词地抄写,提高效率。)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品读风声,把握段落结构。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师:说说你们读后的感受。

生1:微风拂过的时候十分温柔,而狂风怒吼的时候让人害怕。

生2:微风吹拂的时候,树叶轻轻晃动,碰撞的声音也很小,让人感到很宁静。狂风吹起以后,整棵树都东倒西歪的,树枝碰撞、交叉,声音吱吱嘎嘎的,很激烈。

师:你们最喜欢哪个词语?说说理由。

生:呢喃细语,因为风好像在轻轻说话一样,很温柔。

师:请你通过朗读来让我们感受这种感觉。(生读。)

师: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听起来多舒服哇!当狂风吹过来时,风声越来越大,森林里的小树们都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呀!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描写狂风的部分?(找一生读。)

师: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看看我们能否通过朗读使这种对比更加明显。准备好了吗?(多媒体配乐,生对比朗读。)

师: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段话是围绕这一段的哪句话写的?

生:第1句。

师: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我们把它们叫作分述句。这样一来,段落的条理就更加清晰了。

赏析:以读促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避免了枯燥的词句分析,而且在读中感悟不同风声的美妙之处,又巧妙地化解了疑难词。如“呢喃细语”,学生通过朗读体悟,很容易联想到“好像在轻轻说话一样”。继而通过配乐,让男女生对比朗读,从而直观感受到“微风”和“狂风”两种不同风格的风声的美妙。最后,教师通过半引半讲,引导学生理解“总起句”和“分述句”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段中的作用,为以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本课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尽量缩短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为此,在新课开始前,我借助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了一场大自然的特殊的音乐会,使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起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品评风声、雨声、动物的歌声时,我也借助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字蕴含的美妙旋律。

二、美读感悟,放飞想象。语文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体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没有生涩难懂的词语,文笔清新流畅,因此,教学时我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为线索贯穿课堂,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句,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大胆地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角色体验,在多样化的朗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欢快,同时也让自己的语感、美感得到培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