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书法中横为什么是斜的「中国画的写意性」

时间:2023-01-27 19:41:12 来源:穿越书法隧道

大家好,书法中横为什么是斜的「中国画的写意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创作者: 康延岭

直线联系是我们书写时每个字中特殊的点与点、线段和线段或者点与线段的位置关系。无论是用硬笔写小字,还是用毛笔写大字,这种直线不是现实中能真实看到的直线,而是隐藏的。直线联系包括两种:

一种是我们普通人用硬笔写字时字与字的直线联系,另一种是中国书法艺术中字与字的直线联系。我们平时写一行汉字时,总是希望每个字的上部边沿最高点,和下部边沿的最低点都各自在与其它字统一的直线上,主要体现在各字的中心点在一条统一的直线上,直线只有三条,这样的三条线呈现为平行的状态。


苏轼书法


苏轼书法


苏轼书法


一. 直线联系在书法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古代书法艺术大师作品中的一行字,字与字重要的呼应联系应用最多的是一种直线联系,是通过安排每个字或者笔画最靠外的边缘的点或者特殊结构点或者笔画边缘或中心较直的线段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一条直线上来实现的。这是书法艺术表现手法的需要。书写完成后,这些点线可以连成一直线表示这种艺术表现方式的成功。


王羲之书法

这种直线联系体现了严格的统一和生动的呼应。使每个笔画和每个字都秩序、有条理。又如亲情,如号令,使一行字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把各个笔画和字团结起来。呼应表现为那些个笔画端点,如同为招呼、联系同伴挥舞的手,每个点好像是招呼,又像是应答。

当样同样形状的笔画在其他的位置出现也是一种呼应。还有一种书法家和书法老师常说的呼应,就是上一笔的末端与下一笔的起始端的呼应,这是用笔上的呼应,;还有一种被书法家和书法老师认定的呼应联系是上一笔与下一笔相连的牵丝。

还有书法多种变化因素在字里行间的呼应,我在其它已经发表的文章中曾经重点讲过书法的四种基本变化和书法变化因素的变化节奏美,实际上这种呼应是艺术变化节奏感的必要条件。这种呼应与直线联系的呼应是书法艺术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两种艺术表现方式。

在书法理论不够完善的当下,我所说的直线联系的呼应,最应该受到重视。如一致的动作或行为体现着精神上的统一,表现出精诚团结、亲密友爱之情,和同仇敌忾、盛气凌人之势。


颜真卿书法

这样的直线有很多条,线与线是不平行的,而且每个字的中心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书法大师在字中的每个点或线相互连起来的直线是比较精准的直线,体现了书法大师的书写技术水平高度。而普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作品中的直线联系较少或缺失,直接的结果就是书法作品的松散。

以上我说的“直线”自然不是具体的画在纸上的直线,而是写字的人心中的观念。


二. 直线联系为什么是所有人写字排列方式的最佳选择

心中有直线联系的观念就会使用直线排列方式。我们普通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写一行字(包括外国文字),所有文字整体呈直线排列方式,因为直线排列是最单纯、最便捷、最实用的方式,在视觉感受上又有一种整齐的美感。印刷体和美术字把文字直线排列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是会写字的所有人最普遍、最基本的书写观念和书写方式。把每个字的中心点写在同一条直线上,是文字直线排列的现实常态和基本特征。心中希望的上中下三条平行的直线,在实际书写中,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态度,写出来是不会平行的,也不够直,直线和平行只是我们心中的不够认真的书写观念和追求。


庞中华书法


田英章书法

这种实用的字与字的直线联系,是一行字中一个字的整体与其它字的整体的位置关系。当然真实的结果,这种联系是不紧密的。虽然也是字与字之间的一种呼应,但这种呼应是松散的。这是我们对三条直线不足够重视的态度造成的。


三. 古代书法大师对于榫卯衔接式的倾斜直线联系方式在书写文字时的实际运用


苏轼书法


王羲之书法

当然,这种自古以来,从文字产生就自然形成的直线书写方式是正确的,而且是合理、实用和美观的。但是这种三条平行直线的联系方式在艺术表现上有个缺点,那就是单调、呆板。古代书法大师们也不会把这种观念完全抛弃。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多条倾斜直线榫卯衔接方式,常常是两条直线为一组,一行字中又往往有多组出现。由于中国汉字在书法艺术表现中的形态复杂多变,所以多条直线为一组也是书法大师常用的灵活应变的方式方法。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在家具制造和建筑等方面应用的结构连接方式,牢固而且巧妙,具有科学性,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典型体现。在书法艺术中的自然应用,又是中国古代文人智慧的反映。木材与金属等高硬度材质不同,就是硬度不够高,具有松软性,又具有柔韧的特征,榫卯结构就是利用木质的松软柔韧而发明的,榫头的端点总是尖了一点点,根部总是比卯眼大了一点点,用锤子揳紧了就会很牢固。能揳进去是由于木质的软,很紧密牢因是由于木质的柔韧产生的反弹力。

中国汉字是线条的组合,有交叉连接和端点连接等多种方式,具有网状牢固连接的特点,但也存在着很多缝隙。与木材相比,也具有紧密柔韧的特点。大师运用榫卯式的衔接方式,书写完成后的视觉效果看起来不但牢固、巧妙,而且使大小(长短粗细)、直曲刚柔、倾斜疏密……多种变化更具有节奏感和艺术性。书法艺术大师的衔接方式自然要比木匠复杂的多,大师的衔接方式需要我们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重点学习,那么把这些直线画出来就很有必要了。


四. 书法艺术应用直线联系的原因和直线联系的艺术表现力

书法大师们笔下隐藏的这些直线究竟意味着什么?


绝对的、精确的直线在自然界中并不是常见的明显形态,像树干、山石和地平线等都不是绝对的直线形状,但有些已经很直,可以认为是真正的直线了。直线是最单纯、最简单、最基本的线形,单纯简单也是一种重要的美感。通过生活中与直线的接触,直线与曲线相比,直线又给人以安全感。曲线主要是从凹凸不平的物体侧面来显示的,呈现出波浪线、锯齿线或波浪线和巨齿线的结合线形,无疑,这些线常常会给人痛苦或者是不舒服的感觉。

动物的五官和四肢具有对称性分布的特点,在身体的中部就隐藏着一条直线。花草树木等植物类的中心,也存在着一种无形而真实的直线。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的中心线是隐含的无形的直线,对于对称美的产生有重要作用,也有单独的审美价值。。由于地球重心的吸引而产生的物体下落,其轨迹是一条直线,古代人狩猎时投出去的标枪和射出去的箭,初始的轨迹也是一条直线……直线是最简单的线条和形态,从动物进化到人类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逐渐感受到平直光滑的树木和石壁的的“友好”,然后逐渐认识到了直线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于是在建筑的建造和家具等物品的制造中运用了很多直线。“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规律也逐渐得到运用,在文字的书写中,直线排列就是最明智的选择。在书写过程中,人的性格、性情和道德品质、审美观念等思想感情影响到了情绪,情绪自然影响到了书写动作,于是,性格、性情和思想感情就在完成后的文字形象中反映出来,这种结果具有一定的被动性。逐渐产生的艺术表达的需要经常是变被动为主动。于是乎中国书法艺术逐渐产生、发展和成熟。

由于书法艺术要求字体具有大小和倾斜疏密等等多种变化节奏,而节奏又需要渐变和突变。

字体大小的渐变只有沿着倾斜的直线变化才能实现。而大小突变常常要依靠榫卯式的衔接方式。


中国古代石碑


中国古代建筑

字两边的不平行直线又暗合了庙堂建筑、石碑、战车、帝王仪仗或军人队列等等物形在视觉透视规律影响下的变形,给人带来力量、速度和威严的视觉冲击。自然有利于抒发书写者的道德情怀,同时又使书法作品具有透视形状带来的立体感。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中国古代战车

生活中木柱或其它长条形物体倾倒时的威力能被人类认识到。文字中不会动的倾斜线条,或者线条端点、交叉点等特殊的点和直的线条或线条较直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之间的某些倾斜的连线就会给人们带来具有动势和力的感觉。于是,运用非平行式直线排列的连接方式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书法大师笔下线条的长短粗细和直曲方圆产生的坚强和柔韧,各种斜线产生的动势和力量,协同直线联系观念造成的正好字的组合形带来的思想感情,于是书法艺术生命体诞生了,自然就有一种生命气息。


五. 书法行气的确切含义和行气线概念的产生

正是由于这些直线把一行内所有的字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正是由于这些直线的存在,把每个字的生命气息,通过传递、转换、传递……才使一行字具有了整体的有气势有韵味有生机的“气"。一行字的这种“气”,正是书法理论中常讲的“行气”。我描述的这种行气,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具体的“行气”。我把这些直线命名为“行气线”,简称行线。挺直的行线使每行字都具有不屈不挠的生命力,使每行字都成为有气势、有韵味的艺术生命体!

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才能解释清楚数千年来书法理论,古代大师的书法作品精彩纷呈,光彩夺目,从其中分析、研究、总结出新的观点来补充说明传统书法理论的不足,破解某些玄虚的谬论,以促进中国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


真颜真卿书法

于是这些眼中无形、心中有形的确实存在的很直的行线,在书法艺术表现中,成为了一种至关重要的必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