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广东粤剧学校出来的演员「tvb动漫粤语」

时间:2023-01-31 18:05:02 来源:东莞日报社东莞Plus

大家好,广东粤剧学校出来的演员「tvb动漫粤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佳欣,请问你会说粤语吗?”

每当听到这个问题,佳欣都含羞地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我会听不会说。”

可就是这个莞城中心小学分校五年级女孩,被认为是学校“岭南童韵”粤剧团的“当家花旦”,曾出演《绣红旗》《沙家浜·智斗》《穆桂英挂帅》等粤剧经典剧目的女主角……

主角的光环,背后的付出

在5月底举行的“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莞城街道2022年“庆六一”暨“感动校园”颁奖活动中,何佳欣与“岭南童韵”粤剧团的其他成员一起演唱了粤剧节目《绣红旗》。

个子高高、唱腔地道……舞台上,饰演江姐的何佳欣表现特别亮眼。何佳欣说,《绣红旗》是粤剧经典剧目,为了要演绎好这个曲目,她前前后后训练了两年。两年来,由她主唱的《绣红旗》参加过1场比赛和3场演出。期间,该节目在东莞市中小学艺术展演莞城选拔赛获得了声乐专场三等奖。

除了饰演《绣红旗》的江姐,何佳欣还饰演过《沙家浜·智斗》的阿庆嫂、《穆桂英挂帅》的穆桂英等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顶着“主角的光环”,许多人只看到何佳欣在舞台上从容自信、光鲜亮丽的一面,却鲜有人发现她在舞台下流过的汗水和泪水。

祖籍湖北,母亲是广东潮汕人,父母早年就来到东莞工作并定居……尽管是在东莞土生土长,但何佳欣的成长环境几乎没有说粤语的机会,以至于她对粤语“会听不会说”。而不会说粤语,就成为了她学唱粤剧的一股阻力。

对本身有唱歌基础的何佳欣来说,学会哼唱一首粤曲很容易,难的是要学会用“原汁原味”的粤语唱粤剧。所以纠正粤语发音是何佳欣在“岭南童韵”粤剧团训练的必修课。“当我的粤语发音不标准时,老师会一句一句地教我,我就一句一句地学。要纠正粤语发音,我只能靠反复听、反复练。”何佳欣说。

除了要练好粤语发音,粤剧训练中还要学习手势、走位、关目、做手等“粤剧身段”,而且不同的剧目就有不同的“粤剧身段”,所以非常考验学员的综合素质。何佳欣坦言,学习粤剧很苦,在训练过程中,她哭过,甚至有想过要放弃。但她的信念告诉她:不能轻易放弃!

与粤剧结缘,下决心传承

何佳欣所说的“信念”,就是要传承粤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而这个信念,从她加入“岭南童韵”粤剧团那时,就根植在她的心中……

“小时候,我随妈妈回潮汕老家,发现我的外公外婆喜欢看潮剧。”佳欣说,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这是她对传统戏曲的初印象。

而后,在那些陪伴外公外婆看潮剧的碎片时光里,她渐渐地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所以后来,学校开设“岭南童韵”粤剧团并接受报名招生时,何佳欣就在妈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并与粤剧结下不解之缘。

学校,正是佳欣成长的沃土。近年来,莞城中心小学分校大力开展“岭南童韵”美育特色课程,把粤剧和广东音乐两大非遗项目纳入其中,旨在让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进而培育民族情感,树立文化自信。为了更好地开展该课程,该校还充分利用毗邻学校的东莞市粤剧发展中心等丰富的岭南传统文化场馆和教育资源,为传承粤剧和广东音乐非遗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校外粤剧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音乐老师的协助下,佳欣越接触粤剧,就越喜爱粤剧,越发觉得自己任重道远。“唱歌表演,能让我享受舞台的感觉;粤剧表演,则让我既享受舞台,又感受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佳欣如是说。

为了唱好一首《绣红旗》,何佳欣训练了两年,也琢磨了两年。起初学唱《绣红旗》时,佳欣才8岁,对剧目的理解还比较粗浅;而今唱《绣红旗》,10岁的佳欣有了深刻的领悟,她说:“歌词中的一句‘只作党的好儿女’,充分体现了江姐对党的忠诚。我每次唱到这句,情绪都会特别激动!”

不断创佳绩,一起向未来

实际上,在“岭南童韵”粤剧团,像何佳欣一样优秀的成员还有很多。“我们团里的张咏心、王思琪、何舒晴等同学,我觉得都是很优秀的粤剧小小传承人!我们经常会一起研究粤剧剧目的创作背景,一起讨论唱法、音调。”何佳欣说。

经过多年的努力,“岭南童韵”粤剧团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少儿粤剧人才,取得丰硕的成果:粤剧作品《沙家浜·智斗》《红灯记》《荔枝颂》等多次在市、街道各级比赛中夺得大奖;“岭南童韵”粤剧团受邀参加东莞市广播电视台“粤韵金声”栏目的节目录制并接受访问;学校喜获“东莞市‘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东莞市‘戏曲进校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岭南童韵”粤剧团还臻于少儿粤剧创作,创作出少儿师德教育粤剧《追车》。日前,该剧在莞城少儿艺术花会比赛中以银奖第一名的成绩出线,将代表莞城街道征战东莞市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

在如此浓厚的少儿粤剧创作、教学氛围下,莞城中心小学教育分校还积极创建“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少儿粤剧创作基地”,让粤剧花儿长盛开,秉承传统向未来。

记者 刘召 通讯员 邓敏儿

岭南童韵粤剧团供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